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蘿蔔春夢的散文

蘿蔔春夢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兩棵蘿蔔,一段因緣,串成一個值得省思的課題。蘿蔔是蔬菜,蔬菜非蘿蔔,這種種植思維的糾葛,卻意外的在那一年──女兒初中一年級的寒假作業中,綿綿鋪陳……

蘿蔔春夢的散文

雖然出生於農村鄉下,也度過童年的田園生活,但是在我的成長記憶中,蘿蔔一直並非是我家農收的主角,頂多僅是在栽培其他農作物時,順便栽種一些以爲家用而已。因此,蘿蔔對我個人而言,雖不陌生,但顯然瞭解程度並不深入。

記得那一年的年初,女兒從學校帶回一個塑料盒子,裏面的溼棉花上,靜靜的躺着兩棵約五公分長的蘿蔔苗。女兒很慎重的告訴我,這是她們導師交代的生物科寒假作業,寒假後要帶到學校評分。於是父女倆趕緊將其分別栽種在兩個花盆之中。由於看其肢體纖弱,所以特別以竹籤妥爲支撐,適當澆水並移至陰涼處後,相互約定勤加照料。

兩株幼苗很快地適應新環境,待其生長穩定之後,便將它們移至樓頂的空中菜圃區域,一切進展倒也頗爲順利。不料幾天之後,冷氣團來襲,一夜北風呼號橫掃,待清晨前往樓頂察看時,卻意外發現這兩棵蘿蔔,一棵匍匐倒地無法挺立,另一棵則是業已攔腰折斷,臥置一旁。看到此一驚悚場景,頓時讓我們父女兩人,當場愣在那裏而不知所措。稍後回神,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索之後,我才赫然發現栽種的方式有誤、深度明顯不足,於是趕緊亡羊補牢,重行移盆挖深栽植。

在以往樓頂菜圃所曾栽種的十多種蔬菜中,包含青江白菜、小白菜、芥藍菜、芹菜等,都是先以種子育苗,待其長成五公分左右高度時,再另行予以移植。其移植的方式,都系將整個植栽的根部埋入土中。而蘿蔔則比較特殊,其在長出鬚根之上端,尚有一段白色部分。因此,在栽種蘿蔔苗時,必須將葉子以下部分整株埋入土中,而非只是如當初移植時,僅是將底部長根部分埋在泥土之中而已。因爲這一段白色部分,正是以後發展成蘿蔔的主要部位。

這兩棵蘿蔔的栽種過程,雖然歷經一番的波折,但終究也有着令人雀躍的進展。在重新以花盆栽植,並辛勤照顧之後,它們倒也如所預期的那樣,很快就恢復生機,葉片如同雨後春筍般不斷迸出。原本稀疏細小的蘿蔔葉片,終於逐漸增多、變大,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段時間過後,隱藏在泥土中的白色蘿蔔,終於慢慢地從地表露臉。我們父女倆都非常高興,因爲期待中的蘿蔔大餐,似乎已經爲期不遠了。

然而,這種雀躍的心情,卻在約一星期之後破滅。在某一天的下午,我突然發現其中一棵蘿蔔的葉子,像一顆泄氣的皮球一般,整個匍伏趴下了。看到這種情形,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日照太強、水分不足所致。因爲在其他所種的植物中,如肝炎草、車前草、草莓等,以往也曾因日照太強、水分不足而發生葉子枯萎的現象。基於過去經驗的啓示,於是趕緊將其移至陰涼處,並且加倍澆水,可是不知什麼原因,蘿蔔葉子卻從此沒再揚起過。待準備將其挖起時,卻發現整顆白蘿蔔業已爛掉了。

另外一棵蘿蔔情況稍稍好些,它繼續成長至開花階段。原本打算等待結果後採收種子,以爲下次育苗之用,不過最後希望還是落空,因爲它還是枯萎了。只是我心裏明白,這次絕非是水分不足或天氣太熱等因素,因爲基於前一棵蘿蔔的教訓,我早已將其移至陰涼處,並予以妥善照料、勤加澆水。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至今仍然是一團迷霧。

回顧這次蘿蔔的栽種過程,處處顯見經驗缺乏的窘境。女兒沒有栽種經驗,老師也沒有告訴她應該如何處理;而我雖然有一些種植蔬菜和農作物(如甘藷)的經驗,但顯然這些經驗並不能有效地轉移到蘿蔔的身上。因爲甘藷和蘿蔔雖同屬根莖類作物,然而蘿蔔終非甘藷,以種甘藷的經驗投射至蘿蔔上面,將有風馬牛不相及之嘆。終究,兩者長相不同、習性有異,甚至於栽培方式、水分需求、採收時機,也都未盡相同。

基本上,栽植蘿蔔對我個人而言,可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因爲,我向來就沒有種植蘿蔔或類似作物的經驗,頂多也只是在孩提時期,片斷地見過父親栽種而已,實務經驗可說完全闕如。因此,只能以有限的栽種其他蔬菜之經驗,理所當然地投射在蘿蔔之身上而已。由於這種經驗轉化的失當,以致於造成連如何將蘿蔔苗植入土中的這種“小”事,都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大”錯誤。幸虧發現得早,否則蘿蔔早在剛剛要開始成長之際,就已枯萎夭折了。

從學習的觀點而言,經驗的轉化,無論來自個人或他人,不僅是可行而且必要。只是由於每件事物,皆有其異於他人的特別處,因此欲求將類似經驗全盤轉化,的確有其限制與困難。終究,根莖類的蘿蔔,絕非等同於葉菜類之蔬菜,將葉菜類蔬菜的種植經驗,全盤移植至蘿蔔身上,顯然必須冒着很大的失敗風險。只是這種足以釀成重大挫敗的變因,握有權力的決策者,往往未能細加體察或者是刻意漠視而已。

綜觀整個蘿蔔的栽植過程,很顯然是犯了“以外行權充內行”的大忌。其實,物有本性,必得因其物性,方可順勢而爲期待有成。童年時那種觀察父親栽培蘿蔔之經驗,顯然是非正式、且是片段而非全程性的.。也正因爲實務經驗的不足,纔會幾乎造成這兩棵蘿蔔一生無法彌補的傷害。

我一直堅信“一知半解,比完全無知更可怕”的道理,因爲如果全然無知,他會虛心求教;而當一知半解時,極可能基於地位或面子問題,而會自以爲是、堅持己見。在教育的園地中,我們爲人父母和師長者,是否也同樣犯了這種“栽培蘿蔔”的錯誤而不自知?

自然主義學者盧梭(J. J. Rousseau)在《愛彌兒》(Emile)一書中曾說:“上帝創造萬物都是好的,但一經人手全都變壞了。”這句名言雖非全然正確,但卻有幾分隱涵的道理,足資後人深切的省思。終究,人類的無知與自負,往往是造成悲劇產生的元兇。

因緣物性,期盼用心栽培;對話自然,冀望真知灼見。囿限視野經驗,漠視典籍真章,將徒然膚淺對事物的認知、膨脹自我的主觀意識而已。而刻意對事物的轉化和投射,其結果將可能導致原意盡失,造成人與自然無法彌補的傷害。終究,創見出於飽學,絕非僅是隨影附和!

菜蔬本有別,根莖葉栽培各異;觸類能旁通,知情意企求合一。蘿蔔不常,春夢難再,自然能復演,人生難重來。走出戶外,以理想播種希望;親臨學習,用經驗栽培現實。終究,探索短暫人生,理應虛心以對;邁向無常未來,切記務實爲本。在與大地和自然的對話之中,聰明的人類,理當學會謙卑。

走過從前,因緣際會;幻化未來,蘿蔔情深。因緣,果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