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賞景的學問散文

賞景的學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賞景,顧名思義,就是欣賞景物。只要有眼睛的生命都可以欣賞,有什麼難的?但同樣的景物,不同的人卻會有不同的收穫,比如有的人只看到荒涼,有的人卻看到靜美;有的人只看到艱險,有的`人卻看到了高峻。所以,攝影家、畫家、文學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不是因爲他們沒有才能,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欣賞景物的獨特眼光與心胸。

賞景的學問散文

一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鋪墊出了幾多愁緒!一曲“楊柳岸、曉風殘月”,又道出了離別的淒涼;而“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卻活畫出青春年少的天真爛漫。所以藝術創作講究“人人心中有,人人手下無”,正說明賞景角度不同,藝術層次各異的道理。

賞景的學問,首先是取捨的學問。不管是花似錦的上林苑,還是人如潮的沙場秋點兵,都不能不分輕重的一概拿來,正如高水準的國畫,總要留下大片空白,只用寫意的筆法點綴幾個景緻,或瓜果,或昆蟲,或飛鳥,或蝴蝶。如此,方有大片想像空間給觀衆。

賞景的學問,也是凝練的學問。同樣的山林,可以是“蟬噪林逾靜”的深幽,也可以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壯美,只抓住一個意向,具體而集中的展開就好,否則必然沖淡主題。

賞景的學問,還因其是心靈的折射。不同的心靈世界,看到同樣風景的感受也必不相同--面對飄落的秋葉,多愁善感的人會大發悲秋之情,而愛憎分明的人卻可以聯想到面對弱點與不足的不輕易妥協。民間有“心中有佛,見物成佛”,正是此理。

賞景的學問,還有一個“包容”與“順其自然”在內。不管是晨起沾衣的露珠,還是夜晚浸膚的涼風,或者腳下的亂石,都不足以讓我們失去興致;而賞景者也知道,朝霞只有一瞬,曉月只有一夕,至於山之峻峭、水之溫柔,都只能是一遇之緣,不可能帶走一片雲彩。此時,用隨緣的心態去感嘆、去讚美、去記憶、去昇華,就成爲理智而現實的選擇。故山水可以陶冶情操,也就是能夠鍛鍊人的承受能力和悅納能力,且讓人知道很多事是強求不得的,能有一面之緣,即是天大的幸事。

賞景的學問還有很多,隨着自我層次的提升而深邃着、完善着。也許到了一定的境界,所遇皆爲景緻,所感所受皆爲賞景,此即人生樂境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