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小鎮的茶館的散文隨筆

小鎮的茶館的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在我的家鄉在華中的中部,這裏有許多的古鎮,這些古鎮的樓房多數是那種微式建築,它瀰漫着一種幽深、厚重的深沉之氣。這裏土地肥沃,山美水美,人更美,綠是她的一道獨特風景,廣袤的田野上點綴的村莊讓人們感受着一種江南田園風光的魅力。

小鎮的茶館的散文隨筆

那些古鎮歷史悠久,是個人口最爲密集的地方,她是當地經濟文化生活和行政中心。每個集鎮都有她不同的鄉土氣息,人文風情,也是村民日常買賣東西,交換農副產品和採購物資的去處。古鎮一般不是很大,橫豎只幾條街道,但有很多的店鋪,你只需花上那麼二、三十分鐘的時間,便能將那幾條主要的街道走個遍、看個遍。

贛江是這裏的母親江,她穿過丘陵地帶的腹地,將整個的地域一分爲二,形成了水東、水西二個人文景觀不同的區域,使得這兩個地域都有其自身的人文特色和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但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卻都有一個共同的風習——隔日逢集趕圩。

遇到圩集,小鎮就熱鬧了。她那沉寂的面紗自是被人山人海掀開,而讓你感覺出這小鎮的繁華與熱鬧來。

來趕集的人,都是十里八方的村民,他們一般會在集日的當天,早早地吃過早飯,然後將自家產的那些農副產品挑到集市去交易,以求賣得一個好價錢。只要是圩集日,這小鎮的街道兩旁,每個角落,隨處可見那些擺放賣農產品和手工藝品的人。而那些有固定店面的賣服裝、家電、日雜用品、種子、開小吃餐飲等等的店鋪同樣一掃往日的清冷,引得人們進進出出,好不熱鬧。要說,這圩集最爲安靜之處,應是那被時光冷落的老街,這裏開有那種舊式的茶館,是這小鎮之中一處難得發現的清幽之處。在這,你才能感覺到小鎮的那份安靜,她曾經的滄桑和繁華,看到那種悠悠的遠古氣息,品味到那種清悠自在的生活,觸摸到鄉村人身上的質樸和憨實,聽到你不曾知道的事,知曉你不曾瞭解的人文風情。

小鎮的茶館是那種老式的微式木板建築,它紀錄着歲月的久遠,時代的變遷,透着一種厚重的人文風情。茶館的大門都是那種3公分厚、20來公分寬的長形木板拼合的,大點的茶館,那一排的門板有10幾塊之多。開店時,只需將那些門板按序卸掉,就形成了一個臨街的小店。只是這樣的店,它有些年頭了,透着一種幽幽的歲月印記,像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來這種茶館喝茶的人一般是在逢集時最多,平時偶爾也有那麼零散的幾個人。這種茶館光線深暗,臨着老街石板街面,像極了魯迅筆下的那種江南小鎮的茶樓,只是少了孔乙己式這樣的人物而已。茶館裏應茶的東西,不過是一些出自當地農家產的花生、茴香豆,還有一些手藝作坊製作的糕點等一些簡單加工過的農產品。茶館一般簡陋,幾張八仙方桌,一些長條凳,外加里間一間燒水的內房,就成了一個茶館。開這種茶館的人多數也是些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只爲打發時間,掙些小錢,而維持這茶館的延續,或是享受着一種晚年生活裏難得的熱鬧與樂趣。

光顧茶館的大抵都是些上了五十歲的種田漢子。這些人由於常年在田間地頭勞作,黝黑的皮膚帶着古銅色,臉上的縐紋寫滿了歲月風霜的痕跡。他們衣着也較爲素樸,是那種隨遇而安的人。許是年齡和心態的緣故,現今的一些年輕人一般是不會去這種茶館的,也融不了那種氛圍。這些漢子一般是有約而來的,也有的是一個人獨自來的。來到這種茶館坐定,茶館的主人便會在你面前擺上一個大碗,在碗內點上些茶葉,然後問你需要什麼茶點,再按你說的,稱上一把炒熟帶殼的花生或是熟豆、一些糕點放上,隨之有人便從茶房的內間提着一把滿身透着烏亮的大茶壺給你加滿開水,就迅速地離開了。這時,你就可開始一邊喝茶一邊與同桌的人聊天,待到碗中的茶水快見了底,只需那麼吆喝一聲“加水羅”!自然有人會提着茶壺趕緊過來再給你滿上。

這種小鎮的茶館不像城裏的那些什麼茶樓、咖啡廳,它不需花費多少錢,一般一、二塊錢的花銷就可享用一個上午,你若再要加點應茶的東西或是要更換茶葉那就要再另外加錢了。

小鎮的`茶館雖小,可它是個信息靈通的地方。在這,你可知曉國內外大事,清楚方圓十幾公里哪村哪戶發生了什麼事。話題可以從任何一個節點開始,比如田間地頭出現的一些病蟲,怎麼防治;比如鄰村的王二爺家新近又娶了個俊俏的外地媳婦;然後聊到今年地裏的收成,自己的孩子、孫子的出息,什麼人家又添了孫子孫女,某某家的兒子不孝敬老人,某某過世了,某某村的幹部因“吃集體的冤枉”被抓了等等。當然,偶爾遇到一些見解不同的意見時,老人們常常會爲自己的觀點而固執的爭得面紅耳赤,說些粗話,但這並影響他們往後的喝茶與交流,不幾日後又會是一見如故,依舊沉浸在那種難得的談天說地的相聚裏。也許我們會感嘆在當今傳媒信息發達的時代,那些手機、電視、網絡充斥的今天,各種信息實在是通暢的很,他們議論的談論的不過是一些舊聞,或是東家長西家短的芝麻穀子陳事。可對於這些整天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留守老漢子們來說,他們都已進入了暮年,自然需要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而這樣的交往,能排解他們心中某種孤單和那種單一的生活模式以及有限的樂趣。

其實,小鎮茶館的茶水是沒什麼茶藝可講究的,茶葉的檔次也低,一般是那種當地產的土製茶,那茶水還略帶點苦澀味。小鎮的人家幾乎家家都有這種茶葉。記得我在鄉村工作時,第一次上這種小茶館去喝茶,很讓我有些不適應,總有種抹不開面子的感覺。可當我喝着茶,聽着那些老人家們談天論道,我就有了一種醒悟,一種自愧。他們的談吐與心胸讓我明白了什麼是“人活一世,樹長一春”。這種簡單而又易懂的人生哲理,讓我明白了怎樣纔是一個知足於當下生活的人,一個胸襟開闊的人。

我的老家不興喝茶,家中給客人斟茶用的是那種大瓷茶壺,但多數情形下這種瓷壺是難得用上的。因爲田間地頭的那種忙碌,讓這種純喝茶的習慣在鄉村沒了市場。除了農曆的春節外,老家人幾乎一年四季少有人在家喝閒聊天,享受着那種生活的悠閒。既是有遠客來家,也是那種“倒”的方式,而非那種“斟”的品味。而在小鎮,茶館一般用的也是那種十來斤的大銅壺,只能稱之爲“倒”了。至今,我未能明白,小鎮的茶水爲什麼不作改進?是傳統的泡製習慣,還是怕人消費不起呢?倒是小鎮人家的那種純樸熱情好客隨處可以感染你,假如你有幸經過其家門,便可聽到一聲忙不迭的招呼聲:“來來來!進來喝口水再走吧!”

只要你有心,趕上了時候,你還是能在茶館看到這些喝茶的老漢子們表演一些器樂的。雖然,他們的演奏的水平不是那麼到位,可那種氛圍一定能感染到在場的每個人,而對他們由衷地發出千百個的贊,羨慕着他們這種老來樂的開心。他們這些老人,有時是相約帶上自己的樂器,諸如笛子、嗩吶、二胡什麼的,聚到茶館一番的飲茶之後便開始了表演。時而是獨奏,時而是伴奏。有時唱的是我們當地紅歌《十送紅軍》,還有贛戲,有時唱的是網絡上早些年流行的《兩隻蝴蝶》。偶爾聽到一兩句跑調的歌詞或旋律,你也許會禁不住“撲哧”一聲就樂開了。然而,人們要的就是這種發自心底的不帶色彩的樂,這種寬鬆的氛圍。而他們也絲毫不介意,只顧自娛自樂,彷彿這小鎮的整個街市的熱鬧已被他們那種激情飽滿的演奏掩蓋了,自有他們纔是這趕圩的主人。

茶館一般都要經營到下午的三四點鐘集市散了之後才收攤,而這些喝茶的老人家一般在上午的九、十點鐘就來了,一坐就是近一整天。每次看到他們那種意猶未盡,說說笑笑遠去的回家背影,那種分別時相互打着招呼的情景,恍惚間我似乎明白什麼,也不明白什麼。原來這些茶館就如大城市裏的休閒咖啡廳或是音樂茶座,而這些老漢子們來這裏其實也是在尋找一種精神寄託,在營造一種自己寬鬆的生活心情,在緩解每天的勞作疲勞,順便交換一下時政信息和種植經驗,結交幾個忘年之交的人,而盡情地去享受一下這難得的生活清閒而已。

或許,他們遠在異鄉打工,或是在外工作的子女,是永遠不會明白他們內心這種需求的。他們也不會知道自己年邁的父親留守在家的那種晚年人生況味。而小鎮的茶館,正是這些老人們唯一能填補精神空虛的地方,是他們晚年裏僅有的一種寄託和尋找一份生活快樂的場所。這也許就是小鎮茶館經久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