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書的幸福散文

讀書的幸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鑫海源,坐落在五緣灣的海邊,風景優美,是廈門最爲奢華的住宅區之一。院內有一個小小的花園,花園內有幾方藍色的水池,因爲今年夏季和秋季雨水特別稀少,水池子一直是乾的,臨近後門的地方,有個水池裏有東海龍王乘坐馬車的雕塑銅像,龍王的形象不是像古裝電影電視裏面那樣長鬚飄飄的長者,而是一個英俊開朗的青年。三匹大馬拉着車,左右有鼓手吹樂。十分威風。水池子四周錯落有致的幾座涼亭供小區裏的居民乘涼觀景。涼亭裏有木頭長几,有椅子,可以坐可以躺。

讀書的幸福散文

吃過中午飯,上班尚早。捧一本書,獨自坐在涼亭裏,今天看的是鄭啓五先生的《把盞話茶》。我有幸拜讀鄭先生的文字,是在12年,博客裏的幾篇文章看過之後,漸漸就喜歡了先生的茶文化,三月,去海滄紙的書店參加戴惠萍老師和碧水柔情張老師她們的新書籤售會。在籤售會開始之前,和明月梅花在書店遊走閒聊一邊看書。突然之間,有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茶言茶語》。“你看,誰的書,”我指給明月梅花,“你知道嗎?這是鄭老師的書,我在博客上看見鄭老師說出版了一本《茶言茶語》。”我取了書,靜靜看了幾行文字,然後跑去買單,把書放進揹包裏。這是我第一次讀到鄭先生的紙質書籍。之前,我在網絡上下載了很多鄭先生的文字,特別是關於茶文化的文字。然後我把它們整理歸類在我的空間裏。時不時就看看先生的文字,學習先生的寫作技巧。非常欣賞的是,先生的文字從來沒有假.大.空的客氣話,沒有生澀的整治話題,沒有哪種高端人士常有的“心靈雞湯”式的語言。他的文字永遠都是這樣的溫和,平易近人。很生活也很親切的一種風格。

後來,我在博客裏給先生留言,告訴先生我非常喜愛先生的茶文化,不久,我很開心的收到先生郵寄給我的《把盞話茶》精裝本。這本書我非常珍愛。不料有一天我不在家,被一個朋友來家看見,強行從我家裏人手上借閱去了。今天終於追回來,所以,中午吃過午飯,就捧了書,來到涼亭,靜靜悄悄獨霸了涼亭裏的長椅,認真地看起來。

每每得到一本新書,我並不當時去讀。因爲得到書的喜悅還沒過去,這份喜悅會影響讀書的感覺,我從不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去讀書,不在事物繁忙的時候去讀書,不在人聲嘈雜的地方去讀書,不在行走的列車上讀書。這樣的時候,我寧願閉目休息,因爲看書不是爲了做做樣子,擺擺譜子,看書不是爲了給人看你的讀書的樣子,看書對於我,就是爲了一種心靈的安慰一種精神的享受。

所以,我看書,必得選一個清清靜靜的場所,要麼是書房,要麼是半躺在牀上,要麼就是在一個無人打擾的公園樹下或長椅上。

這樣,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到文字帶給你的那份甜蜜那份震撼。比如喝茶,你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品。那茶水才能緩緩地從你的口中進入你的腸胃,你才能體會到它的芳香與甘醇。若是匆匆忙忙,即使灌滿了肚子,那喝茶還不如喝涼白開水。

讀書,也只有這樣,靜靜的,一個人,一盞燈或者一杯茶,靜下心,先安穩了自己,然後翻開書仔細地慢慢閱讀,那文字才能如串串溪流從你的眼睛進入你的內心。你才能品味出它的喜怒哀樂,一顰一笑,你才能夠從文字裏讀出風景,讀出意境讀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你用心了,文字裏的人物纔會一個一個栩栩如生的來到你的面前,與你同歡笑共憂愁。這就是讀書的魅力所在。

翻開書,我看的第一篇是《石壁山下會功夫》,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古人把茶稱爲“點提湯”如喝上一盅,腦子準會清醒一層。接着寫到烹茶四寶:小水壺,小火爐,小茶壺,小茶杯。這是功夫茶了。讀先生的文,不能不讚嘆先生的'學識的淵博,對生活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用心是我們每一個愛寫作的人必須學習的榜樣。

接着我看的是《陶藝室裏捏茶壺》,之所以注意到這個題目就翻開它,是因爲我自己曾經做過很多年的陶瓷紫砂壺的工作,對於陶藝的整個流程和工藝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我想看看先生對陶藝的描寫是怎樣的,這篇文章,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從作者應邀去英才小學到捏成功一個紫砂壺,文辭華美而且生動,語句風趣中帶着幽默,很接近錢鍾書的《圍城》風格,那些動作的描寫常常讓我忍不住一個人癡癡的哪裏發笑,我拿出包裏的記事本,摘下了一些我喜歡的句子:“一事能狂便少年”,“從老師羣中脫穎而出,融入學生當中”,“最是哪足球場,肥厚的天然綠草,營養過剩的一大片,可愛之極!真想在上面打個滾,從這個球門一直滾到那個球門,然後像池塘裏的魚,張嘴喘着大氣仰望天上的浮雲”。然後是對自己的描寫:“套着袖套裹着圍裙,額頭掛滿怯生生的大汗滴,(幸好肚中備足了茶水,沒準會虛脫)。”然後是描寫自己捏的茶壺:“無蓋之壺張着大口問我,活像一口嘲弄始作俑者的尿壺,”接下來就真的把茶壺寫成尿壺了:“千萬別揭開,一揭就露陷,想來中西合璧人人會吹,可哪有那麼容易,真正實踐起來,那“合璧”的“合”處,潛伏着多少瓷牙咧嘴的露洞。”最後,那不能揭開的茶壺竟然又成了破侖壺,而且還有幸和始作俑者合影,留下一張“老顧問與小茶壺”的合影,於是:“我的臉刷的一下紅的像個大番茄。”栩栩如生的描寫,人物肖像就鮮活生動的出現在讀者面前。

一箇中午就看了兩篇,我看書,很慢很慢,一個月大抵上也就只能讀一兩本書,我的習慣是把一本看的書看一遍又一遍,幾乎可以背詠下了。

我曾經和一個朋友談論過讀書的問題,我對她說:人到中年,工作之餘,每天可以靜靜的讀書2到3個小時,沒有人打擾你的思路與自由,對於紛繁紅塵中的現代人,是一種奢侈也是一種幸福。我一直堅持着把這份奢侈留給自己,讓這份幸福擁抱自己。

這是我從後面16樓人家拍攝的遠景,中間的涼亭就是我看書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