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趟過月亮的河散文

趟過月亮的河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於上個世紀70年代,紅遍兩岸三地。隨後,《十五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月亮之歌》等或經典或通俗的關於月亮的歌曲,便層出不窮。

趟過月亮的河散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也寫就了無數的關於月亮的詩詞歌賦。不管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抑或是“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都是由月及情,抒發了作者對歲月與人生的感懷。

而西方國家,是很少對月抒懷的。他們崇尚的是太陽,比如太陽神阿波羅,是一切善良與美好的象徵。

四季往返,月圓月缺,中秋的月亮最爲令人瞻仰。自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於幾度風雨幾度涼中,頌月懷想。我們普通人,也常常於中秋佳節仰望明月。喜悅也好,憂愁也罷,心緒微瀾處,總有一種情緒蔓延身心。那種安靜到骨子裏的想念,一度讓我們忘卻了塵世間的瑣碎與煩惱。

中秋圓月,載着無數的思念,抵達彼岸的心田。同一片廣袤的夜空,同一輪明月,於不同的時代中,人們抒發着無盡的感懷。那些自古至今、由遠及近的瞻仰與膜拜、思念與感慨,蜿蜒流淌,終匯聚成一條美麗而憂傷的河。

那是一條月亮河,也是一條用酸甜苦藍鑄就的歲月的河。世人徜徉在河中,看百花消弭,三春已近;看月圓月缺,中秋來臨;看年年歲歲,人生遲暮。

趟過月亮的河,世人於如水的月華中,尋覓着那一抹最純粹的情感。月亮河,跨越了時光的河,維繫着過去與未來。立於寬廣的河中,我仰望太空,看雲開雲合之際,月亮也如千變萬化的臉譜,忽明忽暗。流蘇一般的月輝,於空中流動,即便黑暗,也被賦予了生動的色彩。

寬廣的月亮河啊,我從你身邊走過,你可曾爲我駐足?我的心緒,都倒在你的意象裏。一溪風月,原來,都是月亮惹的禍。

月亮,於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歷經千年的沉澱與錘鍊,已經成爲了一個經典的文學意象。當人們一看到它,就會忍不住思念之情,從而,以月爲題材的詩詞,數不勝數。李白的《靜夜思》表達了思鄉之情。唐代另一位詩人趙嘏的《江樓感舊》則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還有的以月抒懷,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如曹植的《七哀詩》等。

趟過月亮的河,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繁華與衰落,也看到了凝聚在歲月中的真情與期待。不管你在哪裏,我們都會同享一片藍天。不管你在何方,總是“千里共嬋娟”。不管未來如何遙遠,我們總是將希望寄託在月亮的田園。

或許,多年前的月亮,與如今的月亮,有所不同吧?正如張愛玲在《金鎖記》中這樣寫到:“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淒涼。”

此番描述,細膩中流淌着淡淡的憂傷。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因爲隔了時代,人便是兩個世界的人。年輕人的心中,更多的是希翼和未來。而老年人的心中,則是沉甸甸的記憶和感悟。所以,雖然人們看到的是同一個月亮,卻有着不同的感受。

一個又一個時代的靈魂,被淹沒在這世間無盡的歲月中。月亮,則靜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它見證過無數人的思念與憂愁,喜悅與悲傷,也留下了無數的詩詞歌賦。趟過月亮的河,我們看到了衆生百相,歲月疾苦,也看到了歲月易逝,時光不返。

我讀過林清玄的《月到無心》,流暢的文字,隱含着作者內心的光明與胸襟。世人望月,很多都是由景及情,抒發內心的情感。而作者卻從望月中,體會到了“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只有內心擁有了如月一般的光明,即心靈之月,才能胸襟磊落,成就永恆之美。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即使江水千條,條條裏都有一輪明月,倘若我們人人內心擁有月一般的光明,那這世界豈不是更美好,我們的人生也更廣闊而美麗?

所以,望月,思月,最終的歸宿,便是讓我們擁有一顆光明之心,堅強立世。

趟過月亮的河,雖是短暫的相遇,卻讓我們懂得了很多。不管是年輕的歲月,還是老去的時光,都要在滄海桑田的演變中,擁有一顆心靈之月,然後於似水流年中,望月懷遠,乘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