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花花草草說端午散文隨筆

花花草草說端午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誦及此詩,自然想到與端午有關的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說端午散文隨筆

首先是端午瑾,一種樸素的花:單株立在院角,不事任何聲張。花兒尚未開放,你以爲這是一株瘋長的雜草,端午臨近,它們便運足了力氣,迅速地躥到近兩米高,從上至下掛滿了蓓蕾。蓓蕾綻放時,你再也不能忽略它了。滿身的珠光寶氣,彷彿一個鄉野丫頭來了一個華麗轉身,變成了一個貴婦人。大朵大朵地從根部一直開到頂梢,毫無吝嗇之氣。只一兩株,香氣也瀰漫了整個空間,足以讓你陶醉。它們一開就是十天半月。我曾在院子裏,埋下那麼一小截花根。也不知何時起,它靠了自己的力量,破土而出,長高,獨自芬芳起來。小區裏,也看到人家在草坪閒處種上各色的端午瑾,綠草地上點綴着豔麗花樹。真乃美景也。

然而,人們更青睞於梔子花。可能是梔子花那誘人的清香更適合佩戴之故吧。小時候,我們從人家院子裏把剛剛長出的青朵子一股腦兒摘下,把花蒂焐入潤溼的.草木灰中,等着她綻放。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等待過程,其實,盛半碗清水,把朵兒放入,也照樣開放。上學路上,女孩子把梔子花插在頭上,男孩子把花放在口袋裏,香隨身移,我們少年的端午便在梔子花清香中度過。現在,未到端午,母親便早早地送來糉子和梔子花,讓我們過早地感受到端午的氣息。

提起糉子,自然想到葦。春末夏初,氣溫漸升,河塘邊,壯碩的蘆芽破土而出。長到尺餘,分出新葉。那新葉,綠綠的,扁扁的,在和煦的風中,感受着生命的欣悅。《詩經》中稱葦爲“蒹葭”,並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在水一方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兩千多年前,是不是有那麼一對兒在葦邊纏綿,無法也無需考證。然而,葦葉帶給我們獨特的味覺感受,穿越時空,成爲維繫民族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小時候,跟着母親打糉葉,母親用帶鉤的竹竿把高高的葦梢拽過來,擗下寬大的葉片。窸窣聲中,日光碎影在葦間撒金。我以爲,只有吃那種親自打糉葉,選葉,煮葉,包裹,宿夜悶煮等一系列的過程得來的糉子才真正是一種美的享受。

不管城鎮化如何推進,端午植艾和菖蒲的習俗是無法改變的。儘管這兩種植物日漸少見,但端午來臨,性急的人家提前一週甚至半月門前都栽上了。原來是我落後了。只要到市場轉一轉,只見這兩種東西成捆地擺在那裏賣!看到這些,又讓我生出一種感慨:批量的出現,又減少了一種原始的趣味。記憶中艾草是陸生的,看到那兒有一小片,一鍬下去,三五株或更多一點,就已經夠用了。再去尋菖蒲,城南方言中稱之爲“槍末”(音)。它們靠水澤而生,有一種特殊的怪味。小孩子們大都不喜歡聞。但如長劍般的綠亮的葉子惹人喜愛。有時需要捲起褲腿下到溼地裏才能連根拔起。回家後,把艾葉和菖蒲植於一個盆中,用紅線捆紮一下,只待端午中午來臨,在鞭炮聲中斫去。這一儀式可以說是端午節的最高潮了。“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剩下的,大人小子們便去享受十二紅或多少紅去了。

端午是一種有點特別的節日。不是嗎,沒有哪一種節日能與花花草草有着這麼緊密的聯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