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瀟瀟春雨今何在散文隨筆

瀟瀟春雨今何在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諺語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但是,我所在的開遠,已經好幾年沒有立春過後春雨綿綿的感覺了。

瀟瀟春雨今何在散文隨筆

好喜歡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對春雨的描繪: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勞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在雨裏靜默着。作家不但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水墨畫似的《春雨圖》,更讓人有了親臨其境之感。讀着《春》,似乎回到了多年前的故鄉,聽到了故鄉的春雨聲,嗅到了春雨的味道。

故鄉是一個多雨的地方。

那裏經常是霧濛濛的,霧大時,出去一圈回來,頭髮上總是凝結了許多細細的雨珠。冬春季節,小雨、大霧不斷。而夏天更是雨水奇多,常常是一星期甚至10天半月地連着下。

參加工作到開遠,由於以前的工作性質與“三農”無多少關係,也不太關注雨水與農民的關係。

到報社工作後,多次隨市婦聯的同志到山區採訪“母親水窖”的建設,對水資源之於山區羣衆的珍貴纔有所體會。

那年到靈泉辦事處老鄧耳村採訪,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拎着一隻黑色的小桶從村中一個雜草叢生的牛滾潭裏打水,覺得很心疼。第二年“母親水窖”建起來了,再到該村採訪,村裏開小賣部的村民說,沒建“母親水窖”前,村民買去澄水的明礬很好賣,治腹瀉的常用藥也很好賣。建好“母親水窖”後,水窖裏的水一年四季清涼甘甜,明礬沒人買了,村民也很少拉肚子了。

到大莊鄉老寨採訪,一戶村民讓我給他們一家在剛建好的水窖前留影。那時候用的是用膠捲的照相機,婦聯的同志說膠捲要留作資料,所以我沒有留下來。但這張照片至今還清晰地印在我腦海裏:一家三代共四人,包括奶奶、父親、母親以及其背上的孩子喜笑顏開地蹲在水窖上,他們的腳前,是“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幾個紅紅的大字,背後是屋頂上如魚鱗般的瓦片,很有藝術感。但對這家人來說,這不是藝術,是生活。“母親水窖”的建設改變了老寨許多母親靠人挑馬馱來運水的生活。

不僅是“母親水窖”惠及百姓,近年來,開遠市加大對“五小水利”的建設。特別是從2010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投入2000萬元設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基金,專項用於山區“五小水利”建設的獎補。目前,開遠市僅小水窖就已經建有16753口。

連續3年大旱,水窖的蓄水量已經很少,有的甚至已經乾涸。但是,正是有了這些水窖,加之近年來開遠市加大鄉村道路建設,村村通水泥路,讓送水車可以直接開進每個村,有了水窖,就有了存水之地,保障了大旱之年農村的人畜飲水。

連續3年了,每年的這段時間,全市上下都在全力抗旱。市級領導包保抗旱,各種抗旱政策補助,各駐開部隊、省、州駐開企業及市屬各單位幹部職工、社區居民、乃至中小學生爲抗旱踊躍捐款,武警開遠消防大隊及紅河供電局、國電小龍潭發電廠、小龍潭礦務局、雲南雲天化紅磷分公司等長期爲旱區送水等等,這一切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着旱區羣衆。

自然界的春雨來得太遲,但對旱區羣衆來說,每一項抗旱舉措、每一次愛心行動,都是一場滋潤人心的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