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因人制宜 常演常新散文隨筆

因人制宜 常演常新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戲曲表演好比“猴皮筋兒”,可伸可縮,富有彈性,或曰可塑性。做爲戲曲導演,應當充分認識和發揮這一特性。就拿人物塑造來說,在不改變劇本的主題和人物的基調,不損害舞臺藝術整體構思的前提下,導演可視演員的條件,對同一角色作不同的解釋和處理。

因人制宜 常演常新散文隨筆

比如中國京劇院四團演出的《春草闖堂》,原來扮演小姐李伴月的'是張曼玲。她是程派青衣。我們要求她在唱上是程腔程味兒,但又要具有喜劇風格,要她塑造一個聰明沉穩、胸有城府,遇事雖要丫環春草想辦法,但必經思考而親下決斷的小姐形象。

1978年重排,小姐改由樑幼蓮扮演。樑是花旦,我們要求她用程腔但可以不唱程味兒。在表演上強調溫良敦厚,與春草的人物關係解釋爲;雖名系主僕而實爲閨中密友,春草遇事亦敢於代其做主。例如第五場,春草爲救薛玫庭而冒認他是相府要當面與小姐貴婿,胡知府對證時,李伴月唱“一霎時好叫我猶豫莫斷”。張唱,其神情,身段是獨自思考;而樑唱,其表演改爲小姐向春草要主意。同樣臺詞,味道不同,這就是因人制宜。

對於排演新戲,我既反對“急就章”:突擊趕排,粗製濫造;也反對“樣板化”:一經上演,立即定型。我主張常演常新。一是熟戲要當生戲演.要在每場演出中保持新鮮感,嚴格掌握分寸,切忌演“油”了或演“過”(過火)了。常見有的演員。一個戲演熟之後,不是“偷工減料”,就是亂加身段;或是某一唱腔、某一表演曾博得掌聲,就死乞自賴地“卯勁兒”,非“奔下來”不可。殊不知,矯揉造作、譁衆取寵,則必流於媚俗而乏味。二是新戲要當老戲演。在長期舞臺實踐中,不斷切磋琢磨,加工成精品;也允許演員作符合人物和情景的嘗試.以期形成不同的表演流派。

例如《楊門女將》裏的楊七娘,在京劇傳統戲中不曾出現過。但老戲裏有楊七郎,我們就將七娘當作七郎的影子來塑造。我曾設想。七娘左手使槍.右手持鞭,但由於原飾七娘的演員大槍耍得好,我不忍割愛,因此槍里加鞭的設想從末付諸實踐。今後如有問津者,何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