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沒事來喝茶散文

沒事來喝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女兒一天一天地長大,不再每天都粘在我身邊。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多起來,我終於可以重新坐回桌旁,靜靜地喝杯茶了。

沒事來喝茶散文

一直都喜歡喝茶,但平日裏常喝的只有鐵觀音。它有烏龍茶固有的特色,湯色澄黃,香氣高遠,口感醇郁,回味悠長。此外,它還有一種獨特的蘭花香氣,光聞着幹茶的清香,就覺得神清氣爽,一杯入口,更是脣齒留香。不過我更喜歡的還是喝下去之後那種周身潔淨的感覺,特別是在夏季裏炎熱的傍晚,泡上一壺茶,喝到身體微微發汗,之後便是無比的涼爽,感覺到身心由內到外都有一種說不盡的乾淨與清爽。

常常是在晚上,家裏一切都收拾妥當之後,女兒在客廳看她的動畫片,自己終於可以輕鬆坐下了。於是,爲自己泡一壺茶,慢慢地喝,細細地品,真的像周作人所說的那樣“半日之閒抵得上十年的浮生”了。

茶生長於深山高谷,泉發自於幽澗巖隙;茶性質潔,泉本清透,均是遠離塵囂,卻又無比的貼近於自然。茶與泉的完美結合,正切合了中國傳統文人所追求的淡泊沉靜,優雅高遠的精神境界。因此,歷代的文人墨客都把喝茶當作一件雅事。茶自神農氏發現以來,經過歷朝歷代那些名家僧客的發展、豐富,並不斷地賦於儒家思想、宋代理學等各種精神內容,形成了中國獨有的茶文化——中國茶道。

中國的茶道不僅講究茶葉、水質的好壞,茶具的精美,泡茶的儀式與程序等這些外在的表現,更重視飲茶時的環境,談話的主題以及泡茶時的心境這些能體現內在精神的要素。那種茂林修竹畔,樹蔭光影裏,烹水煮茶,談詩作畫的日子,是文人雅士非常向往的一種高雅生活。

說到泡茶的儀式與程序,最典型的還屬泡烏龍茶,一招一式都十分講究,蘊含了豐富的內涵。泡茶之前先要“溫壺燙杯”,這樣能提高茶具的溫度,有利於更好地發散茶葉的香氣。注水時要“懸壺高衝”,讓茶葉在壺中上下翻飛,每一片都能均勻受熱。斟茶時講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爲的是能讓每一杯茶水都濃淡相宜。這些歷代茶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泡茶方法,現在看來也是十分符合科學原理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感受到茶的品質。

在中國的茶道中,對茶具的選擇是不容忽視的`。正所謂“名茶配妙器”。“宜陶景瓷”歷來被認爲是茶具中的上品。而沖泡烏龍茶,用紫砂壺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小巧的杯,聞香品茗,細啜慢飲,感受喧囂塵世間的片刻悠閒。宜興的紫砂,自古就有“土與黃金爭價”的讚譽,且不說那些流傳至今的稀世珍品,就是一把出自現代名家之手的紫砂壺,也會價值數十萬金,而且還是一壺難求。

有一日,在電視上看到專訪一位製作紫砂壺的名家。那是位耄耋的老人,坐在風格古樸的工作室裏,安靜從容地,一下一下地,製作着一把紫砂壺。此時的畫面中沒有音樂,沒有聲音,就連透過窗櫺射進來的陽光也像是幾百年前的一樣沉寂。彷彿在她的身後有一扇厚重的大門,把現實生活中的所有喧囂與繁華都遠遠地隔在了外面,留下的只是說不盡的沉靜、質樸與從容……

不過,按照中醫的理論,夏季是適合喝一些綠茶的。綠茶的製作過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殺青—揉捻—乾燥,不經過發酵,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葉的本性,翠葉青湯。而綠茶的沖泡也一如她的製作那樣簡單,只需要一隻潔淨的玻璃杯即可。透過玻璃杯可以看到茶湯青碧,似輕霧繚繞,茶葉上下沉浮,亭亭玉立,宛若水中的舞蹈。

綠茶清新秀美,又多產自江南,很容易讓人想到江南水鄉的女子。行走於水鄉小巷,滿耳的吳儂軟語,滿眼的青春靈動。不施粉黛,卻如翠竹般清新,如流水般柔婉,那是一種任何科技都難以複製的美麗——年輕與自然。

然而綠茶雖鮮嫩卻不耐沖泡,三泡過後,便色香味俱無,這也亦如那女子短暫的韶華,時光流逝,容顏易老,幾年下來,便青春不再,美麗全無……

茶,現在已經成爲遍及全球的一大飲料了,但西方人喜歡喝的只是紅茶。據說,當年西方人發現了中國的茶葉,想運回國去。但以當時的條件,只能走海運。每年的春茶裝上船以後,整個夏天都航行在印度洋上,悶熱,潮溼的氣候,讓綠茶慢慢地發酵,等運到了歐洲已經變成了紅茶。於是歐洲人就只知道喝紅茶了。真是有點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既然紅茶是歐洲人的最愛,所以現在的紅茶,喝法就多少有些西洋化了。有時會在紅茶里加奶粉、糖粉,加檸檬、冰塊,甚至加入白蘭地,變成各種風味的紅茶飲料。這樣的茶飲,少了茶本身的質潔與清新,但卻多了些許的濃郁與時尚,可以算是一款小資味道的飲品吧。

縱然,世上有這樣那樣的茶,講究這樣那樣的飲法,但喝茶終究猶如雲在青天水在瓶,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喝什麼茶,怎樣來喝,一切隨意就好。我想有好茶、好水、適宜的茶具,再以一種怡然的心態來泡茶、品茶,就足夠了。至於茶香,茶韻,那全憑個人的感受,因人而異了。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沒事的時候,就去喝一杯茶吧。無需太多的講究,只需輕鬆閒適地煮水泡茶,在喝茶中洗滌塵煩,感悟清遠。這就是飲茶帶給我的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