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爲了女兒的期盼散文

爲了女兒的期盼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2015年下半年,是我文學創作的春天。6月以來到現今的六個多月裏,我創作的思維空前高漲,創作的思路如麥浪翻滾,達到了筆耕不輟的境地,一篇篇新作一揮而就,一聲聲讚譽接踵而來,使我倍感振奮,心潮澎湃。

爲了女兒的期盼散文

原本我自幼酷愛寫作,少年時期也曾夢想成爲作家,誰料造化弄人,二十歲開始從事廣播新聞採訪編輯工作,後又從事地方縣報採訪工作,累計十五年之久。在新聞通訊寫作上也算盡心盡力小有成就。由於深感自已才疏學淺,幾乎不敢也沒有涉獵過文學作品創作。後來在幾家民營企業任職搞些文字材料之類的東西,加之雜事纏身,也從沒想過寫點文學作品。

多年來爲生活奔忙,碌碌無爲,陡然間已年近半百,回顧爬格子十數年來只落得個虛名在外。想起來甚覺失落,慢慢地對文字也疏遠了許多,縱是半生所愛卻也不能維持生計,便過起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日子,腦子裏只單想着掙錢上可奉養父母,下可供一雙兒女完成學業,也便心滿意足了。

於是機緣巧合輾轉數千裏,來到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的天山腳下,當起了焦化企業的員工,開始了八小時工作制的三班倒工作。

哪曾想到,在省城求學的女兒的一樁心願,把我帶回伏案疾書的青年時期,我也彷彿回到了那精神振奮,躊躇滿志的年代,半年多來同散文結下了不解之緣。遇有空閒便奮筆疾書,不敢有所懈怠。

今年6月15日是愛女劉瓊16週歲生日,由於不能爲女兒慶賀,我和妻便發去短信祝賀,很快收到女兒的手機短信,她鼓勵我重新拿起筆來,希望在18歲生日到來的日子作爲父親我出本文學作品的集子爲她慶賀。女兒的.這一心願使我爲之一驚,也深深地打動了我,爲了不使愛女失望,爲了愛女的期盼,我斷然決心拿出點真正的東西出來,也算是對女兒默默地承諾。答應了就要行動,我絞盡腦汁整理思緒,很快負諸行動。

當時正值北方農村夏收大忙季節,老家的父老鄉親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得知全村的小麥三天便收割完備,我不禁想起了人工收割輾打小麥的年代,便以《割麥》爲題詳述了過去夏收大忙時農民頂着烈日,起早摸黑搶收搶打的情形,以及割麥、捆麥、拉麥、立瑒、翻場、輾場、起場、揚場、曬麥、扎麥垛等割麥的全過程,當時發到家鄉的作家羣裏,遂受到家鄉文學界友人的好評,縣報《槐鄉大地》立即編髮刊登在副刊上。接下來便一發而不可收,稍有空閒便抒發情懷,回憶往事,幾乎每天都動筆,寫作素材更是源源不絕在腦海中涌出,寫起來如行雲流水,回憶紀念了慈祥的祖母,描抒了少年趣事,歌頌了家鄉的變化,介紹了村事農事風土人情等。每當新作出爐,心情倍感舒暢,也感到充實了許多。

半年多來,從兒時的記憶到田間地頭,從鄉村的變化到習俗的轉變,從過去的貧困到現時的富足,記錄了家鄉農村的方方面面,回憶起來甚覺有滋有味。每寫成一篇,我便發給文友們和兒時的夥伴,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感彷彿回到了從前,都感到記錄的東西很有價值。不知不覺回睦一看,寫得東西竟有八十多篇十多萬字。

寫作的過程中有緣結識了山南海北的許多文學新友,使得以有機會把文章分享到更多的文學羣,站,尤爲欣喜的是丁香文學羣所在的江山,編髮了六十篇左右的散文隨筆,細心的編輯給每一篇都寫了很好的按語。風華文學羣的邊城作家網、《河流》雜誌社、雨喬詩歌音樂網絡會的中國雨喬網絡雜誌社、中國緣文化網、四川文化網部落、筆尖上的山西等多家站也爭先刊發,網站的負責同志和編輯們都給予我極大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使我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勁頭,我感到受益很大。

在散文寫作的過程中,家鄉的晉南作家羣、槐鄉文化聯誼會、《槐花》雜誌社、縣報《槐鄉大地》、《大槐樹》雜誌社、汾河岸邊的文友羣、詩詞歌賦羣等和十多個文學羣的文友們給予特別的關注,從未謀面的站的領導編輯們熱情地交流,使我倍感界內友人的溫暖,我也結識了諸如凌雨涯、雨喬、八路、趙淑敏、芳芳、子建、子涵等數十位文友,使我感到春天般的溫暖。

許多新舊友人勸我和建議將寫成的文章結集成冊,留給社會留給後人。大家的想法給我啓迪,這些思路和想法同女兒的期盼不謀而合。爲了女兒的期盼,爲了完成女兒的心願,我不斷努力着,倘條件成熟的話,將一冊充滿鄉土氣息帶着油墨飄香的散文集擺在女兒的眼前那是何等的欣慰,這也是我所盼望的。

在2015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刻,我滿懷希望寫下這段文字,算做寫作半年來的心得,也算完成女兒的一大半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