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輕釦鄉愁的門環散文

輕釦鄉愁的門環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輕釦鄉愁的門環

輕釦鄉愁的門環散文

—劉元兵與他的鄉愁作品

我們大都被平淡流年所滋養着,歲月既冷酷又深情,它既讓曾經越來越遠,又讓留下的越來越暖。歲月將我們進行了打磨,變得像珍珠般溫潤,使記憶幻化成蝴蝶,蛻變成了生命中妖嬈的刺青,在這個紛繁世間裏沉浮,能夠修葺光陰刪繁就簡,打理自己的歲月,也非等閒之事。

認識劉元兵與他的作品,也是近兩年的事,俺名字的命數裏也有個“元”,也許正是這個“元”故,作爲從事並熱愛碼字工作的我,對他也就天然多一份親近、一份關注。其實,對一位作家發聲議論是危險的,真怕朋友見笑,左怕成“刀客”很刻簿,左怕成“拍客”很馬屁。但想想,至少沒有判斷一位我只見過兩三面的女人就想託付終身更加危險吧?那麼,我可以冒險地說,元兵算是一個書袋裏裝滿“鄉愁”,且功底厚實的紀實文學創客。

用心尖長出的筆頭去至情至愛寫鄉愁,去尋覓鄉愁,使他的作品充滿了鮮活的感人情懷,劉元兵是從鄉下走出的山娃子,讀他的“鄉愁”,一種甜蜜的疼痛躍然紙上,他在《母親的眼淚》中寫道;

……黃昏,一個人好奇,在門檻的十幾級臺階打掰掰腳,開始還可以,後來一不小心,就把腿崴斷了。母親抱着我奔往7里路遠的公社醫院,一路上我都感受到母親在哭泣。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治療我的腿用了3個多月,母親一直守候在我的病牀前,常常流淚,有時還哭出聲來,撕心裂肺。眼淚不斷,直到我康復。母親一直爲我擔憂,怕我將來是個殘廢人……

1994年我調到蒲江縣工作,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母親很牽掛我,由於寫不來字,靠其他人接通電話和我通話,開始還可以。後來母親越來越想我了,偷偷地一個人趕車來到兩百公里遠的蒲江縣找我。當我看到母親一個人在營業大廳等我時,我哭了。母親不識字,靠問路,來找我,一路艱辛可想而知。但是這次母親沒有哭出聲來,眼淚在眼眶裏面直打轉,沒有流出來,反而安慰我,“國林娃,你不要哭,人家要笑話你”……

現在,老媽住在二弟那裏,我時常去看她,每一次老媽都要給我掏耳屎,給我按摩腿,揉揉背。她說你們上班累,我給你按摩一下。還拿出那喜愛的核桃花生奶給我吃,她說核桃花生奶比牛奶便宜好喝。看着母親的頭髮慢慢的變白,臉上的皺紋慢慢變多,身子慢慢彎曲………

鄉愁是良心的記憶,情潤着他心靈的邊界,劉元兵記憶中的村莊無論每一個細節,他總不願時光對其無情地篡改。於是他的鄉愁開始積聚,開始發酵,於是讓讀者隨着他記憶中的主人公前世今生的際遇,悄然撫摩着他遠方故鄉的門環而潸然淚下。

故鄉、故土、故事,經過了流年,當年種下的鄉愁痕跡,便長成了歲月,成了回憶。雖然有一點疼痛,但鈍鈍的落在心裏去了,而在元兵的筆下,她總會透出青岫的嵐煙,淡淡的馨香。讀元兵的鄉愁作品,人行說文如其人,我倒不認同,他有個胖敦敦的身材,圓圓而海福的肚皮,一臉憨實,幾兩酒下肚面紅耳赤,豪爽得很。我心裏總有一種對元兵兄“虎頭虎腦”不敬的暗喻。但他筆下的故鄉、父親、母親,甚至老屋那裏福兒瓜的味道,都着墨極爲細膩而精緻,讓對文章有些挑剔的我,也讀來憑生幾分欽敬;

到了秋季,家裏的主菜就是福兒瓜。母親有一手好廚藝,把福兒瓜做成不同的菜品,供家人生活。用福兒瓜做成燒菜,加上一隻雞,味道很香,當然這種美食一年也只有一次。福兒瓜還可以切成絲素炒很下飯;到了冬季和春季,家裏沒有新鮮的菜了,母親就從泡菜罈子裏面抓幾個福兒瓜下飯;母親還把它曬乾,加上鹽,晾曬乾後,放入罈子,做乾菜吃,很脆、很香。我讀初中的那兩年,冬春兩季,都是母親清早起來給我的飯盒裏面抓上一把,中午在學校蒸作吃。

困難年代,福兒瓜是我家的主要蔬菜,它給我們解決了很大的問題,養活了我們一家子。由於家裏的福兒瓜長勢好,結果很多,父親還要背幾十斤去鎮上賣,賣了錢就買幾斤肉回來改善全家的生活。母親很大方,到了豐收的季節,都要給鄰居送去,讓他們也嚐嚐。鄉親們都說謝嬢好啊!《夢中的'福兒瓜》

元兵寫人寫事,並不豔羨故事的華美,技巧也不講究花哨,而是把心靈安放在一個寧靜的故鄉,他把鄉愁當是一種習慣,好似在端午節到來時想起外婆裹的糉子,春節到來時想起清早母親包的紅糖餡湯圓。只把心緒安放在念念不忘的鄉愁之外,自己再放眼望去,春暖花開的日子也就彷彿近了。

讀劉元兵的紀實作品,鄉愁故事,你會發現他把親情的船舶停滿了心靈的碼頭,父愛如山,老父親養我不容易。他在《父親的雞公車》一文中,把赤子之情的萬般情長揮灑得淋漓盡致;

撫摸着已經被父親雙手磨光了手柄,那根還保留着父親汗跡的肩帶。我把這個老車推起來,在自家的院壩裏面走了一圈。眼前浮現了父親那辛勤勞作的畫面。我的心酸了。父親就是推着這架雞公車,滿載着貨物和糧食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在那火熱的水庫大壩,亡命般奔波於打石場。給家裏掙回工分,養育我們。

附近農家新修房屋都要使用石頭做基。碩大的石頭被辛苦的石匠裁剪成方條,於是用雞公車運回家。父親年輕力壯,喜歡幫助別人,每每有人戶修房造屋,都少不了父親的身影。父親一個人用雞公車推條石,一次要推3-4條,重達3、400斤。由於雞公車是獨輪運行,不小心就會翻車。一次,父親在運送石頭的時候不小心,雞公車側翻,把腰扭傷了,在家休養了一個多月。父親躺在牀上,一臉無奈,身體受傷了,無法給家裏掙錢了,家裏的生活就成了問題。母親一邊給父親檫着藥酒,一邊安慰父親說:“老頭子,不要擔心,掙不到錢就算了,我們吃撇點,好好養傷,早點好就行了,莫讓娃娃看到你傷心的樣子”。

農閒了,父親就推着雞公車去趕場。把家裏的雞蛋和紅苕拿到廣興場上去賣,換回一斤豬肉,供全家人打牙祭。去的時候我就拉車,弟弟跟隨在我們後面。回來時,紅苕賣完了,我們就坐在雞公車上面,插上我們用廢紙做的風車,父親推着我們,好不洋盤。旋轉的風車,加上雞公車的嘰嘰嘎嘎的叫聲,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父親一臉幸福。

知恩、感恩,元兵文筆有輕疼感,更有靈敏的觸覺“……它那“嘰嘎嘰嘎”的聲音像公雞打鳴而得名吧。一隻碩大的輪子高高聳起,像昂揚的雞冠……”他把父親與雞公車寫得情真意切,在讀者眼中他的那個父親,是他生命之舟上,一個專爲他擺渡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當揚帆起航,搖擼逆流而上的時候,拉頭條纖繩的是父親,父親的眼光和心胸盈滿了大愛的體溫。元兵以客觀而冷靜的自我觀察取悅讀者,有失落,但追求不斷,永遠在路上。他對細節和情緒波瀾的表現力相當出色,讓塵埃都遮不去心靈的鮮活。

竹篙區的隆盛公社有一個防雹降雨的炮點,由一部磁石電話連通,接受上級開炮的命令。一次炮點的電話壞了。如果不及時搶通,炮點就不知道何時開炮防雹降雨。如果冰雹降下來,就會影響竹篙區的農業生產,給農民造成損失。我接到通知趕往隆盛。隆盛沒有公交車,我只好趕車到竹篙,在支局借一部自行車騎十幾公里到達。辛苦一小時後我到了炮點,及時搶通了電話,這時,縣上的開炮命令下達了,炮點的工人對着天空的烏雲,發射炮彈,消除了冰雹雲,一場大雨降落,避免了一次冰雹災害……

自動電話開通後,很多人不會使用,非常懷念“搖把子”電話。自動電話是按照先後順序接續的,哪個先打就先接通哪個的。記得淮口有個幹部以前打電話一搖,總機就聽出了他的聲音,馬上給他接通。自動電話就不認人了,電話撥了很多次都沒有接通,都是佔線。氣得他把那撥號盤電話摔得粉碎。不斷的罵道:“這個龜兒自動電話沒有‘搖把子’好。”

讀元兵《“搖把子”電話的情懷》這篇紀實故事,讓人情不自禁地隨他的自行車鈴聲在路上奔跑,爲他的‘搖把子’着急上火,大有身臨其境之感,篇幅不長,卻動靜皆宜,意味深長。

關於劉元兵的詩歌,我不敢撥高,而高飛高打的虛構故事,也不敢瞎捧他,但關於紀實文學,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的視覺靈巧,行文流暢豐滿,情感生翼欲飛,紀實中更有立場和操守。他在歲月裏打撈鄉愁,不爲榮寵,只爲將心溫熱,慰藉那些不知名狀的失落。每當星子撲閃,露珠沾葉的時辰,回首那些記憶的刺青鮮紅似火,他奮不顧身投向回憶歲月的溫柔裏,以至性之詞迎四季,送流年。我再祝他在文學的探索中,讓人與事的來龍去脈,再給讀者滿懷驚喜。

“素芬,上酸菜。”評論到此爲止,比比畫畫說了不少,魯班門前賣斧子,關公面前耍大刀。實爲發自肺腑直言,讓你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