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光芒的散文

光芒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一】

光芒的散文

有些文字,讀過就讀過了,如一些風、一些雨般被歲月帶走;而一些文字,讀過不僅僅是讀過,雖歷時彌久,卻依然如昨。我始終相信,好的文字、好的書是帶着溫度、發着光芒的,這種指向性和明燈式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給人以力量和鼓舞的。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便是這樣的一些文字,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苦難是歲月留給時代的傷疤。生活的傷疤,覆蓋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國人,尤其是農村人。雙水村——西北黃土高原上一個閉塞的山村,張着如山脊一般突兀的嘴巴,飢餓像瘟疫一樣在這個村莊的上空流動蔓延,更像流動的空氣一樣把村民的胃口清洗得骨碌碌響,隔着文字或者屏幕,我聽到了飢餓的聲音,看到了飢餓的樣子,感受到了飢餓折磨下村民的疼痛......

破舊的窯洞、乾癟的肚子、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在這清湯寡水的生活裏,一月吃不到一斤油,半年見不到一點肉星子。這樣的黑黢黢的日子,似乎比雙水村的夜色更深遠、更涼薄。

“什麼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飽飯?”這是雙水村十八歲就當上隊長的孫少安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個實實在在簡簡單單的要求,一個支撐軀體和生命必需的最基本的要求,卻被一股股病態的暗流,被一場場扭曲的運動半路攔截,本觸手可及的簡單卻變得山重水複、曲裏拐彎。但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孫長安認準一個死理:只要讓農民吃飽肚子,土地包乾到組或者到戶就沒錯!憑着頭破血流也不放棄的韌勁,像一束光芒透過黑暗,向着飢餓刺去。

夢在,希望就在!夢想,是孫長安對付貧瘠生活的武器!

海明威說過:“人,你可以消滅他,但不能打敗他。”這句話,同樣應驗於孫長安身上。這是一個沒有被苦難打敗的人。失學、失戀、貧窮,像石頭一樣硌着他的生活,他沒有躲避,沒有推卸,沒有妥協。他告誡自己:“在雙水村做一個出衆的莊稼人。”一個平凡的人,一個不浮誇的願望,註定會有一顆不平凡的靈魂,這種不平凡來自於他的擔當和責任和同情、信念和價值

對親情,他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妹,他孝順癡呆的奶奶,他幫父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如果說這樣的無怨無悔是血緣使然,那麼對於鄉情呢?在他還不夠富裕時,面對相鄰的伸手,他慷慨解囊;他擴建磚廠,是爲了讓衆鄉親有錢賺;磚廠由於受騙將要倒閉時,他借錢付清村人工資。正如冰心所說:“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淒涼。”孫少安就是那個讓你“有淚可流,卻不淒涼”的人!

這些人性的光芒一點點地從他的言談舉止、從他的爲人處事上散發出來,這種熠熠生輝下含着多少辛酸、有着多少感動啊!只是,我不知道當今社會下,那些千方百計剋扣、拖欠、壓榨農民工血汗的人看到這部電視劇,看到這一瞬時,心裏是否會微微一顫?是否內心會有不安和自責呢?但願這束光能照到他們黑暗的角落,照到他們的靈魂深處。

在愛情方面,他表現出來的無奈和放棄也許會讓潤葉傷心,會讓衆人不解,但如果站到他的角度,他的條件,那個環境或者社會裏,你就不難理解。正如他自己所說:“人,不能光爲自己活着。”也正如路遙在書中所說:“在這世界裏,自有另一種複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爲的偉大!”在對待感情方面,孫少安在痛苦中糾結,在疼痛中徘徊,這樣的選擇,對他何嘗不是折磨?他愛,沒有勇氣;他愛,很自卑。矛盾、世俗、壓力,讓他退縮。但他不懦弱,懦弱不是他的性格,放棄,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也是愛的另外一種表現。

孫少安的成長裏有時代的侷限,有個人的一些缺陷,但更多的是光芒,來自一個男人的血性、擔當、責任和無私。它們從苦難里長出來,照在雙水村這個貧瘠的山村,照在那個一窮二白的時代裏,或者更多,或者以後。

無論是我幾年前讀《平凡的世界》,還是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我都感覺有光芒在閃耀,在雙水村的上空,它跨越時空,突然於我心了。而且總是會在沒有陽光的日子裏,在我的眼前或者心裏閃動......

這種閃動的意義和作用,我是明白的。

  【二】

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一個癱瘓了的民族,同樣也是一個病態的民族!書本,給我們是遠比生活更生動的展開,可是,如今,我們與物質的慾望、金錢的佔有一起合謀,卻冷冷地忽略了它。

路遙筆下的孫少平,同樣給了當下浮躁社會一劑清涼劑,給了信仰偏向一個正確的指引,儘管也許沒有多少人能感覺到,或者僅僅只停留在感覺上,但,只要有,即便是少數,就意味着存在,就意味着有光芒在!孫少平這個人物的意義就在,就沒有違背作家路遙的意圖。

孫少平是一個不放棄讀書的人!是一個從未放棄讀書的人!

一盞油燈掛在樹上,他坐在柴草堆裏,手裏拿着一本書。他把自己的眼睛連同心一起鎖進了書本的世界,他靠着這些精神的食糧補充着來自物質上的缺失。天空是黑幽幽的,但他的心裏是亮堂堂的;四周是靜悄悄的,但他的心裏是起伏不平的。生活把他拋在了荒涼之境,但他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春暖花開。

在潮溼、汗水、臭氣瀰漫的簡易工棚裏,他拿起書本,在如豆的油燈下,如飢似渴地去讀書,同伴的呼嚕、蚊蟲的叮咬、夜晚的寒冷,這一切都被他擋在了書外,他把自己陷在故事裏,那一刻,書成了他的全部,成了他的世界。環境的惡劣,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孫少平用他的執着告訴了我們這樣一條真理!那麼我要說,如果你因爲這個不去讀書,說明你對書愛的不夠。

用背把石頭一塊塊地背上房頂,石頭像山一樣壓着他的軀體,血泡、傷痕像印章一樣印在了一個“攬工漢“的`背上,而每走一步腿在打顫,腳似千斤,身體彎曲,努力讓背與地面平行,雨一樣下落的汗水,像鞭子一樣抽打着他瘦弱的身體,抽打着一顆不屈的靈魂。他在跋涉,艱難地跋涉,跋涉在生活的艱難裏......

然,他沒有放棄讀書。即使是在休息的間隙,他依然沒有忘記讀書,躲在無人的角落,一邊吃飯一邊看書!他沒有虛擲光陰,讀書已經成了他生活的一種習慣,跟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生活的艱辛和忙碌,也不是放棄讀書的理由,孫少平用他的毅力同樣給了我們這樣一條真理:只要你真正想讀書,一切阻止你讀書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如果,六七十年代出身貧寒的孫少平能做到,我們不去讀書的理由難道還能站得住腳嗎?

書本中的蜜是藏在暗處的,如果不投入、不深入、不忘我是很難嚐到的。但是,孫少平嚐到了。書本給他帶來的是與衆不同,帶來的是應對困難的力量,帶來的是尊嚴,是爲人處世的方式,唯獨沒有帶來最爲直接的物質。而這些本身有的善良、不卑不亢、對困難的勇氣,經過課本的加工發酵,讓他的思維和做法總在一般上之上,這些人性的光芒,讓他在平凡中變得不平凡。是的,學校、工地、礦井,無論走到哪裏,他的光芒都在閃耀!

他的光芒走下銀幕,走出文字,正一步步地走進我的心裏......

我只是希望,他的光芒走進人羣,喚醒那些沉睡的靈魂,給那些忙碌在金錢和權力中的身影以循循善誘的勸導,並大聲地告訴他們:讀書吧!

  【三】

塑造人物,給人物靈魂撒播光芒者,一定自身有着無限的光芒。路遙,這個手裏握着光芒的作家,在他虛擬的世界裏,爲他筆下平凡的人物鍍上光芒的時候,他自己也在釋放着光芒。只是,並非刻意;只是,他並不知道。

一位愛上文字的人,一位爲文字癡狂的人,註定是要嘔心瀝血,註定是要秉燭夜戰,也註定是物質的貧窮者。儘管有人因爲文字而改變命運,儘管有人因爲文字而富有,但這畢竟是鳳毛麟角。

路遙不是這些鳳毛麟角中的一員,但他沒放棄!愛,有時是不能講條件的。對文字,路遙是從來不給予物質上的苛刻,文字屬於精神領域的範疇。一個獲了茅盾獎卻無錢進京領獎的作家,一個靠兄弟接濟才能繼續寫作的作家,在如此困難面前,他都沒有止步,只是下意識地寫作、拼命地寫作,再困難也不放棄!他硬是把一條險象橫生的荊棘之路踩踏成一條文學的大道!

路遙是把文字當成事業來經營的,一生的追逐和鍾愛,讓他可以爲文字去吃苦、去受累、去受窮。寫作需要素材,他深入生活的深處,去艱苦的農村,一住就是好多天;寫作需要安靜,黑夜白天的顛倒或者在他來說沒有界限,他定義白天黑夜的唯一標準就是靈感,生物鐘的隨意打亂、生活的毫無規律,讓他積勞成疾;他需要靈感,在煙霧瀰漫裏,在火星的跳躍裏,他是一位捕捉靈感的高手,大量的尼古丁密集腐蝕了他的肺,最終,連同他的生命一起被吞噬了。一位爲文學搭上生命的作家!

作家平凹也這樣評價路遙:“他是倒在乾渴路上的夸父。”

作家高陽評價路遙說:“他似乎是一個太陽,照耀着每一個寫作者和讀者,那些失去了寫作意志的人,喪失了鬥志的人,都渴望在這裏獲得熱量和幫助。”

是的,文學就是他的太陽,可是長眠於地下的他是否知道,今天他就是衆多寫作者和讀者的太陽,他的光芒會照到需要照到的地方。他和他虛擬的人物的光芒,必定會照到每一個角落的。

作爲一個寫作者,作爲一個鐘情文學的寫作者,我會在他光芒的照耀下,堅持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