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諸葛八卦村散文隨筆

諸葛八卦村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每次從麗水到杭州,經過蘭溪路段,在高速公路的地名指示牌上,我都能看到“諸葛八卦文化村”的字樣一閃而過,久而久之,便頓生一分莫名的嚮往。此次去杭州途經蘭溪,下了高速,終於來到了諸葛村,了卻了我的心願。

諸葛八卦村散文隨筆

諸葛八卦村距離蘭溪市區約18公里,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蜀漢丞相諸葛亮嫡傳後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現居有諸葛亮後裔近4000人。據史料記載,諸葛村的整體格局是精陰陽堪輿之術的諸葛亮第十七世孫諸葛大獅按九宮八卦設計佈局的。村裏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達200餘處,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它是一座集地理學、景觀學、建築學、美學和醫藥文化、家族文化爲一體的江南古村落,被大名鼎鼎的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譽之爲“八卦奇村,華夏一絕”,其別具一格的村落格局,凝聚着祖宗們期望“子孫安順綿延”的情愫;恢宏的“丞相祠堂”、“大公堂”,似乎仍在顯示着百年宗族治村的威嚴;略爲蒼老古樸的商業街與衆多的藥鋪,還在印證着商賈先行者的.腳步和濃厚的儒商情結;諸葛亮後裔的居所及其庭院中的奇草秀木,則透露着平凡人家對耕讀生活的傳承。可以說,諸葛八卦村,彷彿一部泛黃的舊宗譜,記載着豐贍而斑駁的往昔,也似一冊嶄新的記事本,續寫着鮮活而傳奇的今天。

我們抵達諸葛八卦村進了村中大道後,那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便躍然眼簾,“青磚灰瓦馬頭牆,肥樑胖柱小閨房”的建築風格飄逸着特別的情調與神韻,很有些視覺衝擊力。由於沒有導遊引領,我們只好購得《諸葛村遊覽指南》一本,邊讀邊看邊領悟。雖是多花費了工夫,卻更能深刻而細緻地對諸葛村進行全面地解讀和品味。

諸葛村因了諸葛亮纔有今日之繁華與燦爛。對於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等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彙彷彿皆成了他的代名詞。某種意義上,諸葛亮就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高風亮節與鞠躬盡瘁千古傳頌,百世流芳。

我們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坐落在村口“聚祿塘”邊的“丞相祠堂”。村人介紹,這類似“聚祿塘”的水塘在諸葛全村就有13口之多,以“鍾池”爲中心,把整個村落分成上塘與下塘兩部分。“丞相祠堂”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家廟五間,據考證,奠基人當是諸葛大師公的曾孫諸葛伯融。嘉靖年間,其後裔又增建寢室五間,側樓四間,並將原家廟改爲享堂。清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的一把火,令祠堂頃刻之間化爲烏有。清光緒十九年,諸葛枚發起重建,光緒二十六年除中堂外均已復原。上世紀20年代,諸葛瑞標再度組織修復和重建。祠堂面寬42米,深45米,佔地約1900平方米,由門庭、廊廡和享堂組成了一個“口”字形,並與正中的正方形中庭構成“回”字形格局,是蘭溪獨有的宗祠形制。

丞相祠堂的建築,是三品以上高級官員家族的宗祠纔能有的規格,因爲先祖諸葛亮曾是蜀漢丞相,德高望重。

門屋正脊上用磨磚刻有“隆中雲仍”4個大字,意爲諸葛亮的遠代子孫。祠內中庭是一幢獨立的敞廳,中央4根約50釐米直徑的金柱,分別用松樹、柏樹、梧桐和椿樹製作,寓意“松柏同春”,它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系祭祀儀典舉行地。沿中庭後方登上月臺,便是“鐘樓”與“鼓樓”。再上行十餘臺階,是享堂,正中明間,供奉着先祖諸葛亮的高大塑像,羽扇綸巾,慈祥和善,正義凜然。

出得“丞相祠堂”,來到村中央“鍾池”。建村之初,諸葛村原稱“高隆”,一般認爲,“高隆”之名是從諸葛亮“高臥隆中”的事蹟隱括而來,也隱寓“高士出隆中”之意。大約到了明代半葉,隨着諸葛氏族的發展,按照當地普遍以姓氏爲村名的習慣,才改稱爲現今的“諸葛村”。

諸葛村地形如鍋,中間低平,四周漸高,環圍8座小山,奇異的“九宮八卦陣”就巧妙地佈設在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中。古村的八卦佈局,是以這“鍾池”爲核心的,8條巷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形成內八卦,而村周環抱的8座小山,似連非連,織就外八卦。

諸葛八卦村自諸葛亮二十七世孫諸葛大獅於元代中後期營建以來,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歲月遷移,人事代謝,其總體格局迄今未變,堪稱我國古建築的一大奇觀。風水學賦予了諸葛村深邃的內涵。自然環境與屋宇井巷配成雙重八卦,凸現了諸葛大獅非凡的藝術眼光與巧妙構思。諸葛大獅深明陰陽堪輿之學,而陰陽堪輿學的內核就是中國古建築理論之精華,是集地質、生態、景觀、建築和美學等爲一體的古建築設計理論,強調大自然偉力直接影響着人們的健康與後裔的繁衍。諸葛文化的興起,大大增強了一代又一代諸葛後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與此同時,該村整體佈局的設計,還具有迷宮特點,體現了自身的防衛功能。

“鍾池”四面,一面是爲紀念諸葛武侯而建的“大公堂”,坐北朝南,五進三開間,大門牌樓式。正門當中額枋上有白底黑字“敕旌尚義之門”之匾。大門兩側次間粉牆上有“忠”、“武”兩個大字。三進大廳正太師壁上書寫武侯《誡子書》,其中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已成爲中國數代文士的座右銘。在大片的白牆灰瓦和一波碧水的映襯之下,“大公堂”顯得奪目而絢麗。“鍾池”的另三面均是一字排開的各式店鋪。這些店鋪除了近年因旅遊業的興旺而開設的不同小吃店之外,更多的是中藥鋪和工藝品鋪。大凡諸葛文化,其總是少不了它的醫藥文化。“不爲良相,便爲良醫”乃諸葛家族永遠的祖訓。

有人說,是一句祖訓造就了一個藥業巨村,此話不無道理。諸葛村的藥業起源,大約可追溯到武侯。當年,諸葛亮南征渡滬深入不毛之地時,曾爲抵禦瘴癘而研製出“行軍散”,這對後裔從事中藥業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明、清兩代諸葛村諸葛氏中,懸壺行醫的名家達30餘人。“不爲良相,便爲良醫”,“不爲良醫,便爲良藥”,諸葛村,人人與醫和藥沾邊。當我們行走於“天一堂”和“壽春堂”等處,更是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

午餐後一行人再次沿着彎彎繞繞的石板古道,先後遊覽了“百草園”、“農坊”和“孔明生平展覽館”。在“百草園”看的是一百種的草,各式各樣,奼紫嫣紅。在“農坊”和“孔明生平展覽館”,看的是諸葛村豐蘊的鄉土文化及其那一種“耕讀傳家”的精神。

“崗上當年起臥龍,羨君今日繼遺蹤;助成竹院清陰滿,擬作茅廬秀氣鍾。俊傑元來能識務,詩書亦是可摧鋒;居中果若紆籌策,準逐春雷奮九重。”當我吟哦着周京優美的詩句,步出“孔明生平展館”已是午後三時。因行程在身不得久留,一行人也只能三步一回頭,戀戀不捨地告別了諸葛八卦村,告別了這天下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