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網絡的文藝鑑賞和批評散文

網絡的文藝鑑賞和批評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幾年遊走於網上,真是見識了許多。

網絡的文藝鑑賞和批評散文

過去,寄出一篇稿件,如果發現三個月沒有刊登,就翹首期盼,等待退稿,等待編輯的一片建議或者提出的不足與修改意見。那時,年輕,總是自以爲非,認準了老作家說的:“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那時的編輯們是極爲負責的,不厭其煩,數句真言或者長篇大論,都受益匪淺。對待作者,從來沒有挖苦、譏諷,或者不做評點的,更不會有一棒子把人打死,就好像現在的“拍磚”。而且,肯定會退稿,不會扔到故紙堆裏去。及至人漸漸長大了,寫作也漸漸成熟了,心中總是不改故思,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字師,等等,總覺得什麼話都得聽,因而,也就得到了很多見解和經驗教訓。有時一句眉批,就得到了一個不知道的境況。比如,改革開放之初,寫了一部電影劇本,叫做《可疑的信號》,說的是一次飛機差點被劫持的事件,也是工作所經歷的真實事件。人家制片廠寄回了劇本,只有眉批一句話:“還是不要着電。”才知道,從那時就開始有了報刊影視熟人上位的事情,有了小圈子的陋習。不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加入了省作協,那時,是憑真本事進入的,也不愁沒有地方登文章,對於砸我的人,不予理睬。可是,對於網絡文學發展卻應該說一說。

現在,網絡文學興旺起來,很多有志於文學創作的人們,雖然沒有或很少有機會在紙質報刊發表作品,在網上是自由談的.,有幸這麼多的站、圈子,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地方,而且,這些網站和圈子的編輯們大都是兼職的,也是很辛苦。

現在的網絡文學編輯們的鑑賞程度,從一個大衆化的角度來說,從一個並非專業人士擔任的角度來說,也就很是難能可貴了。例如收入精品時所做的評語或者按語,是對於一個作品的肯定。

評論的功能是對於一個作者的評價,應該有兩個目的:一是分析作品的性質,一是指出在圈子裏所站的位置。但是,也應該是對於作品優缺點的評論。批評的使命應該是表達大多數讀者的意見,促使這種意見在大多數作者中傳播,以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提高作品水平的目的。毫無疑問,只有明確而不含糊、坦率而不嬌作,纔可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促使本網站、圈子的志士仁人們有一個提高水平的平臺。

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編輯,應該是無傾向、無偏愛、無個人己見、更無一個圈子或者網站、社團的爭強好勝;而大量地、虛無地把本不屬於精品的文章全部打上精品的烙印,那是有礙於作者的進步,又是給自己的網頁挖掘墳墓,因爲,我看了你那麼多“精品”,都不怎麼樣,我就不想來了。因此,知其所短,揚其所長,纔是一個編輯的上乘表現,也是作爲園丁澆灌鮮花的使命。當然,一個真正立志走上作家之路的人,對於批評是應該有自己的理解的。如果沒有直面批評的勇氣,就不該動筆,也就不該期望永遠不會渡海翻船和上街落雨的了。當然,對於那些冒充文藝風流,優美的惡少,網界的癟三們,無緣無故扔給你一大堆石頭,則當做沒有聽到看見,只有這樣,他自己倒是被別人“輕”了。其實,網上的文學園地,容不得害羣之馬的。說輕一點,用一句時髦話:“不帶這樣的。求求你了。”

文人相輕由來已久,不過應該分清兩種情況。一種是中肯的、確切的批評,這不叫文人相輕;一種是謾罵式的、挑骨頭式的、無中生有式的和中傷作者的。後一種可以說是標準的。這些人不是無事可幹,浪費自己芸芸幾十年的光陰,就是廚子找不到做飯的材料,或者是患了口腔疾病,舌頭太厚,只能發出一些嗚嗚的哀鳴而已。也許,得了網上出線神經病,那麼,就趕緊叫他去吃藥吧。

文人相輕是一種惡習。他們就如當下一些不知道愛惜綠地的惡少,在上面奔跑或者死命地踐踏,遭殃的一定是整個綠地。文人相輕常常結成圈子,這一派打壓另一派,另一派謾罵那一派。如果到了“涉黑”的地步,也就不用用文章理論了,乾脆動員一幫兄弟,赤膊上陣,拿起石頭磚塊,舉起鋼管掃把,端起污垢潑出去,臭人、致人於死地而後快。看到人家頭上、臉上被磚頭砸得面目全非,則在暗處偷着樂,以爲得計。

能對作品大打出手,打不退作者的雄心,而能成就更沉穩的作者。而砸人的他自己卻永遠成不了作家,因爲他已經衰敗成爲了庸才和鬥氣場上的打手。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大談鑑賞和批評,是看到一些人的苟行。倘若是我個人的事,又何必在這裏羅嗦呢。只是因爲自己沒有成爲名家,希望後來者居上,不要再相互爭鬥,把精力用在文學創作的事業上,用在自己所耕耘的園地上,使之捧出更多的鮮花,哪怕是喇叭花。園地花多了,自然引來衆多遊客。

如果抓到了一面旗幟就拿出大內總管的架勢,揮動鞭子達達地響,以爲能打遍天下無敵手,那是特別悲哀的一件事,因爲,人們已經看到了你是一個“不全”的奴才,打久了,主子也會請你出局,

本來嘛,本就該“不帶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