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聽琴的散文

聽琴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九五年八月十九日,至石樑古方廣寺小住,正好上海音樂學院林友仁琴師住在寺內,當夜,林琴師以他攜帶的那張宋代古琴彈奏《流水》、《高山》,另外再彈了曲《普庵咒》,令我大飽耳福。並且,這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觸古琴。

聽琴的散文

第二天,與林老師一起辭石樑而下山至國清寺。晚飯後,於上客房吉祥樓再次聽林琴師彈奏《流水》。

感謝緣份,能與古琴接觸得這麼近。在夜的寧靜中,林琴師彈奏得很認真。在古典的音韻中,我傾心聆聽。這是必須的,因爲,古琴之音,不像古箏那樣亢亮,只有在寧靜之中仔細聆聽,纔會領略其微妙。

琴絃上面,永遠都不可能有流水以及高山,因爲,三尺琴身、七絲琴絃,根本無法承載得起。琴聲裏面,卻有高山和流水,在音符的跳動之中聳峙、流淌。琴絃雖然簡簡單單,只有七根,但琴聲包容萬象,什麼都有。當然,流水以及高山是首先要有的;只有具備了高山與流水,才能生長草木,才能豐茂萬物。高山流水,是生靈萬類的家園。

悠悠然的琴聲中,悠悠然地流水洋洋、高山巍巍,山很高,流水很長。山在水旁邊挺拔着,高得進入了雲中,水只是洋洋地流着。長長的水在山中迴腸九轉然後流出了山,山依然巍巍。山越高,水越是流得長,越是會流得長泉水的山也就越高。土壤涵養水份,沒有水份生長不了土壤,山和水必須相兼。

高山和流水相依相偎。山,貴於高。水,貴於流。高,向上攀登。流,向前伸延,向下探索。高山和流水合作着在曠曠原野中探索、伸延、攀登。悠悠然的琴聲中,流水流向遠方,高山參天幹雲,卻依然相依相偎,依然緊密無間地合作着。

七絲琴絃只不過是讓琴師的手指撥弄着,竟撥弄出的琴聲猶如天籟之音,打動人心。就好象人,只不過是靠手腳、肚皮在世界中生存着,竟人心能夠反應世界並發現宇宙。琴聲裏的有高山和流水,可比人心裏的有世界和宇宙。琴聲就象人心,可以反映,可以象徵。

心境之巍巍乎,高山也。意緒之洋洋乎,流水也。心地之剛柔相兼,則高山流水相依偎而合作也。若雄偉如高山而不能清優如流水,則過於剛硬。若清優如流水而不能雄偉如高山,則過於柔軟。既雄偉而又清優,剛柔揉合,方是至美。高山流水的巍巍洋洋,標榜神情,感應人心。

隨着悠悠然的琴聲,悠悠然地攀登上高山,放眼大千世界,盡在腳下,儘管天長地久,高山的頂巔猶如已超脫出了方圓。悠然迴盪,山勢迂迴,彎彎曲曲的小徑,引導山勢走向造化之源。連綿起伏的岡巒,都是大自然的.脈博,隨着大自然的振動而振動,振動着琴聲的節奏。流水叮咚,悠然迴盪,平淡而明亮的穿過雲際,流出山谷,橫度天涯,流向遠方,絕乎塵寰。傾心的聆聽,在悠然中升化爲清虛恬淡。琴聲,直指人心。

牽起混然的一片雲氣,在原野中升騰。流水渺渺,隨着雲氣返回。高山之中,草木潤澤。叮咚流水之聲繼續迴盪在高山聳峙之中,混然的雲氣慢慢地隨着流水流下來。迢迢原野之中,土壤沃沃,水份充足,不斷地孕育草木。七絲琴絃的點撥,成爲天地間的陰陽造化,鍾靈神秀,示現物性人心。

物性與人心互相象徵,優然悠悠。人心的故事很多,很多。琴絃爲媒,琴聲訴說人心。人心與物性相互感應,悠悠優然。人心的感應很多,很多。琴聲爲媒,且由高山流水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