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五嶽獨尊泰山行散文

五嶽獨尊泰山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W 次

中學時代,李健吾先生的散文《雨中登泰山》,以悠揚的文字讓我領略了泰山在煙雨變幻中所持有的奇特風光。從那時起,我就一直夢想着登上泰山,體驗一把“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感覺。數十年來,雖數次到過泰安,卻一直未能登上泰山頂,李健吾先生當年“過兒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一筆債似的”的遺憾,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五嶽獨尊泰山行散文

值得欣慰的是,女兒考上了泰山腳下的山東科技大學,在國慶長假送女兒返校時,我和女兒提前一天到校,利用半天時間近距離接觸了泰山。雖未登上泰山頂,卻也享受了“逛”岱廟、“閱讀”岱宗坊、過天階穿紅門、遊覽天外村廣場的快樂。

“逛”岱廟

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與北京故宮、曲阜三孔、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羣。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恰在南起舊泰安城南門、北抵岱頂南天門的中軸線上,又名東嶽廟、泰岳廟、岱嶽廟,俗稱泰廟。岱廟南北長四百零六米,東西寬二百三十七米,總面積九萬六千平方米,廟內現有古建築和仿古建築一百八十六間,碑碣一百八十四塊,漢畫像石四十八塊,古檜、側柏二百一十二株,觀賞植物二百九十二種,建國後曾爲泰山管理機構駐地、泰安市博物館。

一紙“岱廟遊覽”宣傳單,讓我對岱廟有了整體瞭解。“逛”岱廟,事實上未曾步入岱廟內,只是從岱廟正陽門前的石牌坊起,沿東外牆的紅門路,繞到岱廟北門而已。

岱廟正陽門前的石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正脊之中豎着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額坊上是浮雕的二龍戲珠和丹鳳朝陽,其他還有雄獅蹲踞、羣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鬥、麒麟送寶等三十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坊的內柱陰陽兩面均有刻聯,皆是山東顯赫高官所撰寫的楹聯。短小精悍的字句對仗工整,意蘊雄渾,將岱嶽泰山的莊嚴高峻與德澤神威刻畫得經典而傳神。

正衝着石牌坊的是一座北向南的端莊森嚴的大門——正陽門。從門洞裏向內望,裏面是古柏參天,透着一股肅穆。古廟宇這種寧靜、肅穆、祥和的氣氛,使人覺得心裏清靜了很多,少了生活中的一些繁瑣事宜。若是時間允許的話,真想隨着人流步入正陽門,一睹中國古代建築羣的古韻。

從正陽門外向東,然後左拐沿着古樸莊重、雄偉高大的老式大黑磚砌成的院牆下北行,我曾登過山西平遙的古城牆,對古城牆的構造多少有所瞭解,一路上對着古院牆指指點點,向女兒解釋,院牆的女兒垛是幹什麼用的,院牆外高內矮,中間寬闊,可以在上面跑馬車。至於,岱廟的院牆是否也是如此,我只是一種猜測而已,沒有什麼事實依據。

岱廟北門名曰後載門,建築風格與南門正陽門一樣,適逢國慶節,北門廣場佈置了一些泰山摩岩石刻雕塑,“五嶽獨尊”、“昂頭天外”、“絕頂”、“仰止”、“天下名山”、“奇觀”等十幾樽摩岩石刻惟妙惟肖,摩岩石刻前留影真有點以假亂真的效果。

“逛”岱廟,雖沒有真正岱廟院中走一遭,外觀岱廟風貌,也着實感受到了古建築的.神韻。

“閱讀”岱宗坊

從岱廟北門,沿着紅門路北行,走不遠就是一座跨道石坊——岱宗坊。

岱宗坊,坊建在臺基之上,四柱三門式石坊,造型粗獷、簡潔,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岱宗坊,圓形的脊獸和微微翹起的檐角,給人一種流動與飄逸的感覺;而前後均以石柱輔助的四根柱子,藉助泰山這一大背景,又給人一種穩重與渾厚的感覺。岱宗坊前面立有兩塊東西相峙的古碑,一塊是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另一塊是《泰山記碑》。

來到岱宗坊前,幾位園林管理員在忙忙碌碌地整修岱宗坊前後的花壇。國慶節已過,一座普通的跨道石坊,緣何值得如此精心打扮?一位剛從岱宗坊前面的公園裏遛鳥出來的老先生給我解開了謎團。老先生指着岱宗坊風化的坊體告訴我,泰山是五嶽獨尊的聖山,登山之始,自然要有進入名山勝地的提醒標誌,以使人們收斂視野,排除雜念,“若登天然”般地攀登泰山。岱宗坊就是攀登泰山的提醒標誌,它不是普通的一座跨道石坊,它是泰山的山門,號稱泰山第一坊,是泰山的門面。老先生的一番話語,讓我對岱宗坊肅然起敬,對着岱宗坊前前後後,連同坊前的古石碑仔細“閱讀”起來。

仔細“閱讀”岱宗坊及坊前的古石碑,才略知岱宗坊在泰山的重要地位。岱宗坊始建於明朝隆慶年間,清朝雍正年間進行了重修。岱宗坊,作爲泰山第一坊,不單是一座孤立的石坊,岱宗坊的前方還有岱廟。岱廟,是祭拜神靈的場所,旨在體現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芸芸衆生所在的凡人塵世。出岱廟北門沿登山路線攀登,即可到達充滿神祕色彩的“天上”世界。從人間到“天上”的艱難攀登過程中,一座座石坊,既增加了登山的節奏,縮短了人間至“天上”的距離,避免了“登天”這一過程的曠遠和單調,又使人們在艱難的攀登中不斷受到鼓舞.體會到山的神聖、崇高與偉大。如此說來,岱宗坊就不單單是一座孤立的石坊了,而是泰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攀登泰山,岱宗坊是起點。

“閱讀”岱宗坊,是登泰山的一種別樣體驗。雖然未曾登上泰山,一覽天下衆山小,“閱讀”岱宗坊,也算沒有枉來泰安吧。

過天階穿紅門

過了岱宗坊算是進入泰山遊覽區了,儘管暫時不需要憑票遊覽,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紅門、小天洞等景觀依然可圈可點。

來到紅門文化市場,真正身臨旅遊景點特有的氛圍中,一輛輛旅遊大巴出出進進,人流如織,道路兩側全是仿古建築的沿街樓,清一色地經營着泰山旅遊紀念品。過紅門文化市場西門不遠,就有登山石階,登數十個石階是一平臺,迎面就是一天門,一天門是一座跨道而建的雙柱單門式石坊。石坊兩側分立明隆慶年間欽差監兌戶部員外郎楊可大題“天下奇觀”碑、嘉靖年間登州府通判孫價書“盤路起工處”碑。巡撫都察院李樹德題額“一天門”。方形柱上部有額枋、額板和橫楣,柱下施兩層條基石,柱兩側施滾墩石。額枋上置四鬥,鬥上託仿木結構五脊四注,浮雕瓦壟頂。滾墩石上浮雕忍冬紋、團花和雲紋等。來到一天門下,我轉身回望,儘管只有十幾臺階的高度,陡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似乎已經登上了泰山之頂。

穿過一天門,眼前又是一石牌坊,“孔子登臨處”幾個大字嵌刻在坊額上,硃紅色的字跡在蔚藍的底色映襯下格外養眼。孔子登臨處爲四柱三門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莊。方形立柱上刻一對聯:“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石坊兩側分別立有兩塊石碑,東側爲明嘉靖間濟南府同治翟濤題“登高必自”碑;西側爲巡撫山東監察御史李復初題“第一山”碑。相傳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臨點就在這裏,是歷來儒人文士必到之處。親臨兩千五百餘年前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登過的地方,別有一番心動。

穿過“孔子登臨處”石坊,行數十步既是全石建造的天階坊。天階意即登天的石階。泰山雄偉高大,峻極於天,至頂有天門三重,向有“登山如登天”之謂,所以稱登山石階爲“天階”。

過了天階坊就是紅門,因嶺南崖有紅石如門而名,創建時間無從考證,現存建築系明清時重修。紅門分東西兩院,東爲彌勒院,西爲紅門宮,中由飛雲閣相連。穿過紅門就是登山檢票處萬仙樓。緣於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登山遊覽,只好就此止步,隨着同樣不想登山的人流來到了紅門宮東北深澗內的小洞天。谷底斷崖層疊,橫瀑飛流,自北而南有柳條、飲馬、石峽三灣。谷側多圓柱形鐵黑色巨石,橫斷面層層包裹,似枯木年輪,上刻“醉心”。傳爲漢代文學家枚乘所說的“泰山之溜穿石”,俗稱黑石埠,爲環狀節理輝綠玢岩,國內外罕見。此處一壑曲繞,清溪碧潭,山林澗草,森森蔓蔓,別有洞天。

遊覽天外村

泰山有兩個登山口,一是從紅門登山,天外村下山;二是從天外村登山,紅門下山。既然無緣登上泰山之頂,也要到另一登山口去感受一下。

我們搭乘公交在泰山天外村廣場下車,遊覽天外村廣場。進入廣場的通道兩側矗立着兩塊標誌碑,右邊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標誌碑,左邊是“中國國家風景名勝區”標誌碑,這標誌着泰山不僅是中國的名山,同時也是全人類共有的珍貴遺產。

我們首先進入方形廣場,廣場中央鑲嵌的是大汶口文化中陶器符號圖案,圖案的下方是一座山,中間是燃燒的火,上面是太陽。這個圖案描繪的就是泰山的封禪祭祀活動。封禪是中國帝王在泰山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神的宗教活動,在泰山極頂築土爲圓壇祭天,報天之功稱作“封”;在泰山下小山上設方壇祭地,報地之功稱爲“禪”。傳說先秦以前有七十二代君王封禪泰山,正史記載,有十二位帝王封禪或祭祀泰山,正是這樣,歷代的封禪祭祀奠定了泰山在諸多名山中的尊崇地位。方形廣場四周圍繞的四十二塊欄板上,外面鐫刻着泰山各種花草的圖案,裏邊鐫刻着歷代名人吟詠泰山的名言佳句,並配以浮雕的山水圖案,“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先秦時代孟子對泰山的認識,“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望嶽》中膾炙人口的詩句。這些詩畫相映生輝,充分體現了泰山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向前走就是通向圓形廣場的石雕封禪長廊,長廊中間的深浮雕,表現的是開元盛世唐玄宗在封泰山的情景,按“告祭”、“封天”、“禪地”、“朝覲”四個部分,描繪了帝王封禪泰山的宏偉場面。長廊兩側矗立着的十二根石柱,寓意周而復始之順暢,石柱九龍盤旋,造型各異,形態逼真,分別用來表示在泰山上封禪或祭祀過的黃帝、舜帝、周武王、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文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十二位帝王。

再往前就是圓形廣場。圓形廣場是售票處和停車場,我們只是扶欄觀望了一番。看到廣場東北方向的溝壑裏,有很多遊人在裸露的奇形怪狀、多姿多彩泰山石上游玩,我們也信步走下溝壑,盡情地觀賞天然的泰山紋石的無窮魅力。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泰山,我一定會登上頂峯,親身感受一番杜甫《望嶽》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