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王五超的石緣、石夢、石趣散文

王五超的石緣、石夢、石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認識王五超先生是一次偶然的機緣。去年五月中旬,靈寶市文聯舉辦首屆“淮河酒業杯”文學美石藝術節,我作爲市作協的會員參加。在開幕式前,參會者都在欣賞主席臺下一字排開的奇石展品,我被一方天然圖案的虢州原石吸引了。此石高尺餘呈立狀,鮮紅的石體上方一輪圓月高掛,下方一盤簪老人低頭端坐,紅白色彩對比鮮明,指示牌寫着題名:低頭思故鄉,藏家王五超,不由佩服作者的妙思,起這麼一個詩意的名字。在精彩的演藝節目間,穿插着一輪輪的頒獎典禮,我的長篇敘事詩榮獲十佳創作獎。登臺領獎時,站在我身邊的剛巧是王先生。中等個頭,休閒便裝,白淨方臉,濃眉睿目,下頜棱角分明,顯得幹練堅毅,彼此握手就算認識了。

王五超的石緣、石夢、石趣散文

兩個月後的仲夏,我省著名詩人高旭旺老師來靈,想去拜訪竹林寺,我與幾位文友陪同,駕車前往的恰巧又是王先生。兩次相遇都因文學而起,頓覺冥冥之中與他很有緣分。一路上閒聊中,得知竟然也是川口老鄉,馬上距離拉近了。參觀完仙境般的竹林寺,高老師與主持素空法師探討佛理,我們幾人則去東邊的峽谷中探險。赤腳浸着清涼的溪水,岸邊飄着野花的芳香,耳畔鳥兒清脆鳴唱,更顯得林間幽靜。王先生在此地工作過,地形特別熟,做嚮導的間隙,不時地挑撿谷中石頭端詳,並滔滔不絕給我們講述賞石經。一路相隨,也才逐漸瞭解他二十多年的奇石情緣。

王先生家住在灞底河岸邊的川口鄉三聖村,是一個有着七千年文化遺存的傳統村落。他少年時候,在村東塬上割草拾柴,經常撿到石斧石鏟;與小夥伴們在灞底河邊摸魚打水仗,曾發現數億年前的古生物牙骨化石,古老文明的薰陶,他與石頭結下了緣分。參加工作後,逢週末或閒暇,王先生也常在河邊行走,每看到五彩斑斕的石頭,便停下仔細觀察,發現石上的花紋或像鳥獸人物,或像花草蒼林,天然形成,栩栩如生,於是產生了濃厚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走上了賞石藏石生涯。二十年餘來,靈寶南部山區的多數河谷、黃河岸邊的灘塗,都留下了王先生奔走尋石的腳印;家鄉的灞底河,上到五十里外的孟家河,下至黃河入河口,他不知走了多少個來回。多少年下來,他家的院牆邊,積攢了半人高好幾噸奇石,院外的空地上也堆積着小山一樣的石頭,村裏人以爲他準備翻修房屋用的呢!

2010年前後,王先生結識了李效民、王贊峯、毋榜立、紀振超、安孝民、

馬國慶等靈寶藏石界的名家,加入了靈寶市觀賞石協會,經常與石友們切磋技藝,交流心得。他與石友們結伴,奔走於深山河川尋撿奇石,輾轉於奇石市場觀石交流,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爲提高鑑賞水平,王先生多次參加專家學術講座,訂閱了《自然.賞石》雜誌,赴各地參加觀賞石鑑評會,聆聽專家鑑評。在賞石藏石的樂趣中,他把親身體驗和賞石心得總結出來與石友們分享,先後在《自然.賞石》《大河詩刊》《明珠》等雜誌以及網絡平臺發表作品數十件(篇),在靈寶藏石界漸露頭角,聲名鶴起。

王先生的奇石收藏品種繁多,形式多樣。走進他的家,各種奇石琳琅滿目,虢州石、龍紋石、黃河石、雞血石、瑪瑙石、璞玉石,荷花石、梅花石、文字石、象形石,令人目不暇接。堂屋是王先生的藏石展示廳,沿着牆體兩側和中堂下做成區字形的展臺,擺滿了各種精品藏石。當廳是一座巨大的石硯形品茶桌,茶桌前迎對門處,是他的鎮館之寶天鵝石,振翅欲飛氣勢不凡。茶桌後面靠近側門口處,擺臥着一隻百年古石龜;中堂的下方是一件造型逼真的鐘乳母愛石。他指着一件件藏品,如數家珍地介紹,每一件藏品後面,都有不平凡的經歷,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電視櫃旁邊的一對陰陽石吸引了觀者的目光,一隻元根怒挺,一隻陰柔秀美,造型逼真,堪稱絕配。於是他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件藏品的曲折來歷:他先在黃河峽谷發現了這件陽石,總想尋找一件與之相配的陰石;一次與朋友去外地拜訪石友,在石友家中猛然看到了這件陰石,在那一瞬間,他的心都要蹦出來了,苦尋數載夢寐以求的寶貝突現眼前,激動之情可想而知。試探對方無意轉讓,王先生回來後滿腦子縈繞的都是那塊寶貝,就委託中間人多次從中周旋。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對方終於被其真誠打動,遂了他的心願。

二十多年藏石的經驗積累,王先生已不滿足於奇石的形似,更追求其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除收藏原石外,他也收藏古人的賞玩石,那隻百年古石龜就是他的收穫。前年他去朱陽冠雲山,遊賞美景之餘,撿到一方造型別致的冠雲石,黃褐色的底子,中間凹進淺黃色的豎道紋路,上面突出黃褐色檐帽,似有蒼色樹木蓋頂,左端詳右揣摩,恍然間耳邊似響起了鑾鈴聲,靈光一閃,一個名字衝口而出:茶馬古道。他尋思良久,賦詩一首:

深谷高峽走馬幫,嚴寒酷暑運茶忙。

鐵鞋踏破千山路,總把他鄉當故鄉。

把茶馬古道行路的崎嶇艱難,茶商長年奔波的辛苦,異鄉思家又處處爲家的無奈,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另收藏的一方黃河石,青綠的底色佈滿了橫七豎八不規則的白色條紋,要說這種石頭很常見,很多石友沒有悟出它的奇妙,而王先生卻撲捉到了這方奇石蘊含的文化氣息:殷墟文化,配詩曰:

石嵌縱橫契字文,殷墟考古見璞真。

一片甲骨驚天下,幸有榮翁慧眼人。

榮老先生獨具慧眼,因看病抓藥發現了甲骨文,進而挖掘了震驚世界的殷墟文化。王先生同樣是慧眼識珠之人,收藏了許多別的石友賣家看似平常、過後卻後悔不迭的精美藏品。

三門峽是國家黃河溼地保護區,聞名全國的天鵝之城。在一次與石友的交流中,對方展示了一方河洛石,青綠色的巨石上鑲嵌一支象形的白色大鳥,問其名稱曰仙鶴,王先生嗅到了它與三門峽千絲萬縷的聯繫,果斷出手買了下來,僱車運回,又精心製作了黃河波浪的底座,題名曰:天鵝石。在2015中國洛陽第七屆奇石精品展銷博覽會上,天鵝石僕一亮相,立刻轟動全場,獲得評委會金獎。外地好多石友競相出價要買走天鵝石,王先生不爲所動,堅定地說,天鵝石是三門峽天鵝之城的名片石,千金也不換!足見其責任擔當。在今年“吉慶靈寶”元宵晚會上,王先生收藏的一方虢州石“金雞報曉”,作爲晚會吉祥物被請上了舞臺,與幾千名觀衆共同度過了歡樂的元宵之夜。

王先生有一個和諧美滿的三口之家,女兒聰明乖巧,去年上了大學。值得稱道的是妻子二十餘年來對他的默默支持。妻子知道丈夫視石頭如生命,懂得藏石是一種高雅的藝術追求,於是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王先生上班路途遠,有時候十天半月也回不了家,侍候公婆,養育孩子,地裏農活,都落在她柔嫩的肩上。收藏奇石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她把自己以前做服裝生意攢下的十幾萬家底全部拿出支持丈夫。爲了收藏奇石,他們放棄了在靈寶城裏買房的機會,甘願住在村裏的農家小院,夫唱婦隨,無怨無悔;長期的耳濡目染,妻子也成了半個賞石家。提起妻子,王先生充滿了歉意,總覺得虧欠了她很多。

王先生對收藏奇石的不懈追求,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母愛石”“八萬石”“拓荒牛”“神龜石”“金鹿”等多件藏品,在省市各級觀賞石展會上屢屢斬獲金獎,連續兩年被評爲河南省觀賞石協會先進個人。鑑於對靈寶觀賞石事業的突出貢獻,他被推選爲河南省觀賞石協會常務理事,靈寶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

物質財富可以衡量,精神追求永無止境。賞石藏石的文化浸潤,陶冶了王五超先生的思想情操,與奇石結下的不解之緣,使他癡心不改,追夢不止。筆者由衷爲王先生的敬業、追求和境界所感動,敬佩之餘,贈詩一首曰:

奇石尋覓走山川,苦樂無悔結有緣。

吾付畢生戀石醉,修行悟道樂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