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意漸濃回古城優美散文

秋意漸濃回古城優美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一片落葉點綴了淺秋的清晨,離開飄着花香的花城,一路陽光明媚,碧空如洗,白雲悠悠。輾轉星城,我們黃昏時分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古城。天寧巍巍,沅水湯湯,餘暉中的古城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古城變化真大,曾經求學於此的我竟然找不到校門。看到城中公交車穿梭,感嘆這裏的人們再也不用乘坐蓬蓬兒車出行了。

秋意漸濃回古城優美散文

天色漸暗,孫女士和魏女士帶我們去古城南岸的農家吃晚餐,車子行駛在窄窄的馬路上,我心裏驚歎,這裏竟然是以前讀書時上縣城的道路。當車子停在一座古香古色的老院子門前,紅燈籠、小院落、花草樹木,印入眼簾。走進院門前,一幅對聯吸引了我們,我們輕吟道“老朋老友共度韶光對老酒,院內院外面若桃花滿園春”。此刻,聞到了柴火炒菜飄蕩的香味兒、煙燻味兒,久違的家鄉菜味兒吸引着我的味蕾。

主播聽聞家鄉雙胞胎樣戲劇團的團長張秀英在縣城參加“歡樂瀟湘”的表演,當晚就與之聯繫,說若有時間,請她和演員們第二天上午去古城的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即興表演陽戲,張秀英表示明天看情況而定。陽戲是儺戲系統中戲劇表演更趨完備的劇種,在祭祀儀式中進行戲劇表演。民間把儺戲分爲“陰戲”和“陽戲”,以酬神和驅邪爲主的叫“陰戲”,以娛人和納吉爲主的叫“陽戲”。陽戲是家鄉人們喜聞樂見的民間瑰寶,已申報爲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於清朝,按地理位置分爲南北陽戲,沅陵縣的陽戲屬於北陽戲。陽戲曾經活躍在民間的田間地頭,後來也進城表演。陽戲唱腔優美,末尾唱腔真假音結合,很吸引人,家鄉的遊子從小聽唱陽戲長大,若在外地聽到了陽戲,彷彿回到了天真爛漫的孩提時代,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故鄉。

第二天清晨,太陽早早爬上山坡,我們匆匆過了斑馬線,準備去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等候陽戲劇團的演員。見到一位六十出頭的執勤大姐站在馬路邊,主播就發起了直播,據大姐介紹,她是被單位請到這裏值班的。主播與她交流了幾句,縣城話說得順溜的大姐竟然是我們老家的,她一說老家那粗獷的話語,我們彼此之間就拉近了距離。後來一位帶孫子去買菜的胖大姐竟然憑聲音認出主播了,她在我們的鼓勵下唱起了江邊的山歌,並熱情地邀請主播去她家。婉言謝絕她的熱情邀請,我們跟隨她走在荷花池小學坐落的小巷,經濱江大道去紀念園。一路拍攝,當季的蔬菜、水果、新鮮的魚、農家土雞吸引着主播,直播間的粉絲看到熟悉的一切,更是激動,說都想吃山裏的特色美食了。

我們經過步行街來到江邊,母親河安靜地穿過古城向東流去,美麗的鳳凰山在晨光薄霧中寧靜安詳,曾經的縣人民醫院舊址落寞地立在江邊馬路內側,這座教堂改建的醫院曾經讓我們望而卻步,它神祕的面紗今日得以目睹,已是滿目瘡痍。

途徑沈從文廣場,他筆下的“沅陵,美得令人心痛”的句子在耳邊縈繞。沈從文寫的《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我曾經閱讀此作品,就被書中描寫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吸引,覺得那一切太熟悉了,似乎寫的就是我的家鄉小鎮。湘西的風土人情、語言特色、翠翠的愛情故事,讓我的記憶回到了兒時外婆家的葡萄寨、奶奶家的小山溝。沈從文曾經從桃源沿着沅江逆流而上,途徑柳林風光帶,寫下了美麗的篇章,我們家鄉的美景在他筆下熠熠生輝,讀了他的這篇作品,我才知道家鄉是多麼美。後來閱讀林徽因抗戰時期經過沅陵去昆明後寫給沈從文的信,才知道在文學和建築界都有造詣的才女與沅陵的淵源,她在信中讚美沅陵景色秀美壯麗,有蒼翠的天、深淺的山頭、碧綠的水,沅陵的風景、城市、人物,在她心裏是一片很完整的記憶,願意再回到沅陵一次。記得讀書時,閱讀了一些書籍,聽了老輩人講的故事,我知曉了故鄉的古城和人民曾經爲抗戰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一直爲古城和家鄉人感到驕傲。閱讀我一直欣賞和敬佩的林徽因的書信後,更是激動不已,告訴小妹,我看到林徽因寫的有關我們故鄉的書信了。

我們走在豔陽下,遠遠看到江邊龍興講寺那紅紅的唐代建築羣,就知快到紀念園了。鮮豔的美人蕉開放在陽光下,幾棟舊式建築坐落在廣場旁邊,牆角堆放着一些舊磚塊,這裏是四十七軍軍部舊址。看路邊碑文介紹:四十七軍軍部舊址位於沅陵鎮勝利門居委會30號和31號。1950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奉命挺進湘西剿匪,軍部設於舊址內。舊址兩棟建築均建於近代,坐北朝南,建築面積共約350平方米,磚木結構,小青瓦蓋面,其中30號樓採用中西結合建築手法。舊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一定的建築藝術價值。我驚訝地看着這承載着歷史滄桑的舊房子,內心責怪自己求學時怎麼沒有來過這裏。

上了斜坡,走進紀念園的勝利門,園內樹木鬱鬱蔥蔥,這裏是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園的江邊入口處,斜坡邊新修有浮雕,演繹了當年湘西剿匪的過程和取得勝利的喜悅。園內最高處矗立着湘西剿匪勝利紀念塔,兩邊樹林裏修有長廊,如兩條紅色的巨龍匍匐在山坡兩側。這時已經有很多市民來公園鍛鍊、乘涼了。走在中間的大路上,遇到一位七十多歲的瘦削老太太,主播與她搭訕,她笑眯眯的,一交談,她是附近酉水邊的村民,會唱山歌。主播一下子興奮起來,邀請老人亮開嗓子唱了幾首,粉絲和主播還不過癮,無奈老人年紀太大,就只好讓她休息了。主播又單膝跪地,拜老人爲師,老人笑得合不攏嘴,連說祝我們兩個年輕人發大財!後來前來旅遊觀光的外省遊客打身邊經過,主播追上他們採訪去了。

在公園等待演員們時,我竟然遇到了高中時的一位老師,與他閒聊了幾句,方知我們竟然同在一個詩歌羣,只是隔屏不知曉罷了。老師把偶遇我們的事兒發到詩歌羣,並給主播作了一首詩歌,描述偶遇的情景。

爲老家陽戲劇團義務拉二胡的金老師及另幾位樂器老師來了,大家就走到有紅色欄杆、二龍戲珠圖騰的長廊,老師們就地擺上樂器,演員們站在長廊中間開始演唱了。此刻,悠揚的樂器一響,清脆的唱腔一起,在公園遊玩的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長廊,欣賞高昂、婉轉的唱腔和惟妙惟肖的戲劇表演。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姐邊欣賞邊嘴裏念着,她也會唱不同版本的陽戲,主播聽了,立即把鏡頭對着她,邀請她一展歌喉,大姐樂樂大方地演唱,並手舞足蹈起來。

不一會兒,小路上走來兩個紅旗袍女士,大家眼前一亮,以爲她們是雙胞胎,哪知她們說是同學關係,是慕名而來見主播的。她們說爲了見主播,特意買了身上穿的紅色改良旗袍。其中身材苗條的女士是拉二胡的金老師的愛人,早年在老家陽戲劇團演戲,主播即刻要她露一手,她略作推辭,無奈盛情難卻,她立馬進入角色,扮演丫鬟,扭着腰身,表演得活靈活現。知了聲聲鳴叫,樂器抑揚頓挫,時間慢慢溜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這裏成了天然舞臺。快到中午了,孫女士來電話說太炎熱了,要我們去河對岸的朝暮思度假村就餐,餐後就在那邊欣賞她們表演陽戲。

天空白雲飄蕩,主播對着天空拍攝,說真美,粉絲只問這是在哪兒。張秀英曾經去過朝暮思度假村表演,但這裏變化太大,我們竟然迷路了。在烈日炎炎中,一路打聽,到達朝暮思度假村附近時,才知此處是離縣城不遠的千秋田。看到山間美景,突然記起求學時路經這裏歸心似箭的情景。那時一到這裏,就知快到縣城了,可以乘船順流而下回家了。

走進朝暮思度假村大門,遠處青山逶迤,一棟大樓呈現於藍天白雲下。往左進入平地,下車了,只見度假村的餐廳前停了很多車輛,游泳館矗立在竹林後,徒步走向溪邊,才知別有洞天。經過竹林叢生處,往前走到溪邊的磚木結構的小樓,彷彿走進了農耕時代。陳舊的風車,碩大的石碾,無不勾起兒時的回憶。木欄杆外是一條幹涸了的溪流,清淺的水流在陽光下閃着銀光,鵝卵石、沙子在陽光下裸露着,據說電站蓄水時這裏碧波盪漾,青山房屋倒映水中,在溪邊隨時可以垂釣。站在走廊上,微風輕撫,樹枝飄動,孫女士說好像小時候見過的溪流呀。此情此景,讓我想到了兒時的沙灘、柳林、烏龜蛋。走上篝火晚會的場地,那裏曬着紅紅的辣椒,一座放備用品的小木屋讓人想起土家人載歌載舞時的小茅屋。小屋旁,小橋流水,楊柳依依,不遠處的菜畦地讓我們不停詢問,蔬菜能供上需求嗎?酒店老總說暫時還不能。

看到牆上板栗酒圖片,才知道是這裏的特色酒。沅陵地處沅水中游,武陵山脈東南邊,是傳統板栗的生產大縣,灰慄、毛慄紅、大慄油等板栗品種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利用傳統工藝釀造的板栗酒口感純正、營養豐富,是男女老少皆宜的純天然飲品。

吃中餐時,看到餐桌上那豬八戒器具盛着大家喜愛的罈子菜王辣子,我們被豬八戒詼諧的'形象逗樂了,大家拿着手機拍個不停。酒店老總介紹說這是土匪菜,大家驚詫不已,詢問菜名的來歷。他說這與土匪久居山洞有關,他們躲在山洞不能吃到新鮮菜,把豬肉做成醃製的粉子肉,就顧名思義叫土匪菜了。大家聽了樂了,說第一次聽說王辣子有這樣的別名。其它的山裏特色菜都是大家小時候吃過的美味佳餚,只是烹調技術改良了,更注重養身了。

吃了中餐,演員們在大廳開始擊樂、表演陽戲了。在空調環境表演,不再大汗淋漓,聽着她們演唱,我們不停拍攝照片、視頻。酒店的員工們被吸引了過來,站在大廳欣賞。由於演員們晚上要參加表演,我們第二天要參加扶貧助學儀式和穿越借母溪原始次森林,大家下午三點多就離開了朝暮思度假村。

8月6日上午,我們在縣慈善會一起見證了扶貧助學捐贈儀式,就啓程去借母溪了。熱心公益事業的保險公司的魏總監曾經因車禍受傷,不能爬山,這個鐵娘子只能陪我們乘車到山腳下就返回古城了。我們和愛心人士經過艱難險阻穿越原始次森林,在8月7日中午,把扶貧助學金送到幾位學生手中,離開借母溪的如畫風景,回到縣城已是第四天的下午四點多了。

在回古城的路途,終於有信號了,前幾天才聯繫上我的高中同學,希望我留下來參加畢業三十週年的同學聚會,我們有三十年沒見面了,我婉言謝絕了。如果參加同學聚會,我就得留在古城等候幾天,耽誤了寫稿子,見證扶貧助學捐贈儀式的文章就不能及時成稿。權衡利弊,與同學溝通,他們的真誠打動了我,我答應當晚小聚一會兒。那天黃昏,我們幾位同學在江邊小聚,吃晚餐時,與我同學三年的另一個班的女生神祕地出現了,我才知道她和這個班的一位男生很熟。同學見面,三十年斷層的記憶,沒有增加彼此的陌生感,大家談論着即將聚會的安排,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回到了那所給我們帶來夢想的校園。

與我同學三年的那位女生打電話約在古城的另一個班的幾位同學,要他們過來小聚一會兒,我們在江邊邊拍照邊等候。火熱的江邊如蒸籠,我們去了開美容院的女生家,在空調中小聚了一會兒,照了合影。好幾個同學有三十一年沒見面了,依稀還能找出學生時的輪廓、神態。緣分真是奇妙,多年沒回古城的我,走過了春的明媚、夏的絢爛,在人生的秋季,偶遇了同學,心裏不停感嘆,人間最美是清秋,時光匆匆,這世間能有多少久別重逢啊!

與君相見,終有一別。依依不捨離開母親河,離開同學們,我回到花城繼續碼字。偶爾到同學羣一遊,拾撿起很多忘卻的記憶。“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桐已秋聲”,只願步入中年的同學們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