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翻花生散文

翻花生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放學了,懷着一份閒適的心情走在寬闊的馬路上,迎面吹來的風涼爽宜人。每天要經過大片的田野,田野每天變化着它的色彩,當大地一片金黃的時候,我知道,又一個秋來臨了。

翻花生散文

一輛農用三輪車從不遠處緩緩開來。車上的漢子,頭戴草帽,黑紅的臉膛上,掛滿了塵土,肩膀上搭一塊毛巾,他右手握方向盤,左手不時地抻過毛巾擦一把臉上的汗。車上載了滿滿一車子花生秧子。那沾着土星的花生果,時不時地探出頭來。望着沉甸甸的果實,心中不由一陣欣喜,嗬,看樣子今年的花生又一次豐收了!

作爲農家女,年年我都要幫家裏收秋。原來每年一次秋假,少不了要與土地打交道。這秋季的活計不像麥收。麥收時節就是搶收搶種,時間緊,活兒重,天兒熱,當然累人。而秋季則不然。我們描繪秋季都是秋高氣爽,氣候宜人。秋天的色彩絢麗,碩果累累。一年的收成全在這個季節呈現。農民們忙着收穫,那臉上的喜悅是發自內心的。因而,秋季裏幹活也是極爲愜意的。在我所有的勞動記憶裏,秋天是最具有魅力,是最令人神往的季節。那心情的愉悅遠遠超過身體的疲累。玉米地裏,我們給玉米削尖兒,打葉,掰棒子,鑿玉米秸……一切活兒都幹得那麼井然有序。花生地裏塵土飛揚,忙得不亦樂乎。沉甸甸的果實,在我們全家人的歡聲笑語裏被收穫。當夕陽西下,我們踏着輕快的步伐,哼着時興的小調回家,那種愜意是從勞動裏獲得的。

農家人少不了要在地裏種花生。花生屬於經濟作物,最大的價值就是用它獲得經濟收入。小時候就是對吃有印象,說起來也算是沒出息,生活苦,凡是用來果腹的食物都記得非常清楚。就像這花生,爲了吃它可說是煞費苦心那!一個秋收過來,生產隊裏把花生分到每一戶人家的時候,只是可憐的二三十斤,而這二三十斤還要等到過春節時,拿出來炒熟了吃。爲了防止我們小孩子偷,父親專門在接近房頂的地方,吊一個平面木頭的架子,上面放置曬乾的花生、蔥、菸葉之類。就爲那口吃,我們曾經踩着凳子抖抖索索地去用手偷那花生吃。那花生袋會出現一個小的洞,這洞小得只能容一個花生出來。想起來那個時候的自己真有意思,就爲那口吃,半天掏不幾個,提心吊膽,還要躲過父母的眼目。

在我多年的記憶裏,生產隊裏種花生,都是大片的地。看似很多,分到人們手裏的卻很少。畢竟僧多粥少。每到中秋節前後,生產隊都要刨花生。其實更準確地說,叫拔花生。花生齊刷刷長在地裏,再不是夏季裏鬱鬱蔥蔥的水靈樣兒。成熟的花生,葉子大多泛了黃,沒有了綠意,上面佈滿褐色的斑點,看起來像老年人臉上長的老年斑。早就候在地頭的男勞力們,只聽隊長一聲吆喝,人們便一窩蜂似的進地拔起來。我好長時間也弄不明白,花生明明是可以動用工具刨的,可爲什麼人們偏偏用手拔?要知道,花生果熟了,拔的同時,會遺落到地下好多花生。尤其是已經成熟到了極限的花生,這些果落在地下很可惜的。到後來我慢慢想明白,一個隊裏的花生地一眼望不到邊,光靠幾個勞力刨花生是極其耗費時間的。爲了圖省勁,所以人們採用的這樣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拔!若是一場大雨過後,那花生拔起來可以得心應手,果實也遺落不多。若是響晴的天,加上硬邦邦的土地,那花生拔起來,可就費勁了。你再看花生秧上的果稀稀拉拉,上面滿是花生果的蒂把兒。那些實誠的果,大多拉在土裏了,於是人們又多了一項任務,翻落花生。

那時候對着翻落花生簡直太熟悉了。因爲這活兒,大人小孩都幹過。爲了翻找遺落在地下的花生,我們會使用很多種工具,像抹子、小三齒、钁頭、鐵楸……隊裏的花生秧子,分給各家各戶,那大片的覆蓋着薄薄一層腐葉的花生小坑,很規則地擺在那兒。而這就是人們最期待、最眼紅的地盤兒。因爲這裏面藏有着比那花生秧子上少不了多少的飽滿果實。就說這地邊黑壓壓的人羣,沒有人管,直接進地,那非得起紛爭不可。生產隊裏會計有法。他們用步子量出每家該多大塊地,圈劃出區域,自己個兒翻自己的.花生。於是那一塊塊分出的地域,有了自己人在那兒挖。人們挎一小筐籃,一手拿工具,一手認真翻找土裏的花生。這活兒,就是把那小小的坑擴大,抹子和三齒是最得力的工具,它們小巧,使用起來方便。往往在分完這些花生坑兒之後,會餘剩下一些。待大片兒的分完之後,隊長便一聲令下,讓人們到剩餘的地塊隨意去挖,去撿拾。這小小的地兒,人們往往一擁而上,瞬間就佔滿了。那可是公共的,翻找出來可是自己的。就爲這點利益,人們你爭我搶,汗流浹背,不分男女老幼,手腳利索,就爲翻找那鑽在土裏的花生。那堅硬的地皮,不消一會兒,就被勤快的人們變成了鬆軟的溼土地。那熱鬧場面你幾時見過?

翻花生是我少時經常從事的一項勞動。論手快,誰也比不過父親。父親在翻那花生坑的時候,動作迅疾,他翻找的花生比別人多得多,曾有一位鄰家姐姐親眼看見父親的麻利活兒,驚訝地對父親說:“三叔,這花生怎麼專往你那兒跑,我這剛一筐底兒,你那早已半籃了。好傢伙,看得都讓人眼花繚亂。”當然我比不上父親的快,我也只配給父親做個下手。我少時專門幹這項活兒——翻花生。要說累,算不上。這活兒可髒。整日裏跟土打交道,雖然用頭巾把頭罩住,但塵土還是不失時機地糊住鼻孔,耳朵眼,眼睫毛,嘴脣。穿的衣服都是舊的,全身都是土,滿臉都是泥道道兒。我們翻花生,都是到人家翻找過之後的地裏去。這花生,是鑽在土裏的,它在哪兒你可看不見。也就是說整塊地都被人翻過,也有拉下的花生。我們做的就是這項掘土的工程。往往幾三齒下去,才翻出一兩個花生。因此輾轉騰挪,折騰上半晌,竹筐裏也只是小半籃。

對於還是孩子的我們來講,勞動並不是主要的了。我們可以一邊挖着,一邊各自說笑着。地裏的莊稼拾掇得差不多了,那肥肥的大螞蚱張着翅膀,在眼前飛。這時的我們便興奮起來,站起身,弓着腰,抄起鞋底,小心翼翼撲將過去,那螞蚱便穩穩地到了手心。掐去翅膀,放進隨身帶着的布袋裏。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奇蹟。那地溝邊無人發現的地兒,會有那麼一兩墩花生,秧子幹成了黑色。一三齒搗下去,便能收穫盈把的花生。除此之外,更有喜出望外的情況發生。地裏有田鼠出沒,我們不懈地在地裏翻找,會恰巧找出它的洞穴來。洞穴裏可有好東西,比如地裏的豆粒和花生。花生地裏田鼠可是“神偷”,它早早把自己的過冬的儲備糧備好了。我們恰巧搗到了它的穴,一堆花生顯現出來。這時候,我們便會有半籃子花生的收穫。高興之餘,全不顧及田鼠的傾家蕩產。再者說,畢竟它糟蹋糧食來着,搗毀它的巢絲毫不會感到內疚。閒暇的工夫,我們幾個小姐妹,湊在一起,嘻嘻哈哈說笑上半天。玩得興起的時候,會在那土坷垃地裏翻幾個跟頭,打幾個滾。有時候會溜進道邊的果園,找找沒有沒遺落在樹上的梨或是蘋果,或是去隊裏的菜園子裏摘幾個青澀的小茄子來吃,全然不顧嘴邊糊滿的深褐色的汁子……那時候的翻花生多半變成了我們尋找快樂的一項活兒。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才覺出累來,往往吃過晚飯便倒頭大睡,睡得那叫一個香甜。

秋天裏,秋雨綿綿。幾場秋雨過去後,地裏黑黝黝,溼潤潤的,像是能滲.出油來。天邊的烏雲漸漸散去,太陽從雲層裏探出半拉臉來,給那還沒來得及散去的黑雲鑲上了一層金邊兒。風兒不大,吹在臉上,感覺很涼。身上儘管已經穿了秋衣,卻覺得有些冷,脖子縮到衣領裏,嘴裏噝噝地吸着涼氣,冷不丁打個冷戰。這樣的天,我們是閒不住的。娘早早就催了:“快下地撿拾花生去吧!這個時候,花生都露頭了,正好撿拾,快去,要不,就讓人家揀去了。”於是我們挎着竹筐奔向了那早已翻過多遍的花生地。很有意思的事,一塊看似已經挖地三尺,找尋不出多少花生的地裏,竟然躺着那麼多花生!那是一片剛剛由犁耕過的地,鬆軟軟的,踩上去像是踩在厚厚的棉花上。溼溼的土,黑黑的,躺在上面的花生是白白胖胖的,那樣得醒目誘人!我們那股子高興勁兒很快驅走了身上的寒意。一個、兩個……彎腰低頭,不住地撿拾,那花生沾了泥,那手上滿是泥,腳上也是泥,回到家看着鏡子裏的自己,臉上不知道何時也沾上了泥。看着自己的狼狽樣兒,不覺笑出聲兒來。那半籃子收穫也足以使自己笑逐顏開呢!

多少年過去了,生產隊裏的田地承包到了戶。我家每年可以種上一些花生。待到秋收時,那花生堆滿了整個院子,產量要多過生產隊裏分的多少倍。花生再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我們可以盡情地吃。每年的收穫的花生都是留出一些自家吃,其餘賣掉。花生多了,如若再到地裏撿拾會被人笑話,可娘還是改不掉撿拾花生的舊習慣。每年收花生我們都去幫忙,這活兒本不輕鬆,又髒。累了的我們不屑去撿拾,更不用說再去翻花生。而娘不,在我們忙着裝車的時候,娘從不怕累,也從不言累,她多少次的彎腰去撿拾那些遺落在地裏的花生。對此我們勸過她多次:“別拾了,拉點拉點吧!又不缺那點兒。”“怎麼這樣說呢!總是地裏產出來的,不拾可惜了!”娘總是那麼固執,她可捨不得已經接了的果白白丟棄。

去年,我家種的花生豐收了!而父親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春天時候,父親正在病中,娘和我的幾個兄弟姐們栽種的。秋收時,娘特意打電話讓我們回去收花生。當娘、四叔四嬸、五叔五嬸,還有我妹妹妹夫、我們全家都到齊的時候,卻獨獨少了能幹的父親。望着滿地的花生,我們流露出來的是一種難言的傷感……勤勞的父親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我再也看不到父親勞碌的身影,想到此我又一次心如刀絞……

今年我們沒能勸住娘,執着的她依然種了花生,不多,就種了四趟。我攢足了勁去給娘刨花生……

昨天上午娘打來電話,電話裏說:“你本家哥哥去世了,我早晨還沒吃飯,剛翻花生回來!”翻花生,好親切!這可是我從小愛乾的那項活兒……

不知怎地,一說到翻花生,想到的不是苦,而是一種溫馨與感動。在我們日夕勞作、賴以生存的土地上,曾經有過父母帶領我們刨花生、翻花生的場景;那崎嶇的長滿野草的小路上,曾經有我和奶奶那一老一小攜着籃子去翻花生的身影;那塊陽光照射下的空曠的田野裏,曾經有我和我的夥伴們嬉笑打鬧的情形……這些久遠的記憶定格在心靈深處。每當一不小心觸及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如一部老電影般一幕幕不斷在我眼前浮現,乃至真切,一種久違的溫情便肆意蔓延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