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唐昭陵行散文

唐昭陵行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4W 次

趁着回禮泉走親戚的空檔,我和表弟一起開車去了九嵕山,被昭陵的宏偉氣勢所震撼。

唐昭陵行散文

我們順着宛如飄帶一樣的盤山公路,向着海拔1888米的九嵕山主峯進發。九嵕山位於渭水之北,涇水以南。古時“嵕”,指小的山樑,山體四周九道山樑均勻分佈、如盤龍般擰曲直通山頂,故得名“九嵕山”。峯頂狀似駱駝樣,又稱“駝峯”。從東南方向望九嵕山,卻成三峯聚會,活像一座筆架,因此得名“筆架山”。遠眺九嵕山,九樑拱舉,一峯獨秀。高聳入雲的主峯,既象徵着皇權的至高無上,又展示着“天可汗”(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對唐太宗的尊稱)氣吞山河的豪邁氣勢。

驅車行至山腰,看見一處停車場懸掛着“長樂公主地宮”和“韋貴妃墓”的牌子。坡上爲韋貴妃墓,坡下爲長樂公主墓。韋貴妃在長孫皇后逝去後,一直掌管後宮事務,代行皇后職權。而長樂公主,則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嫡長女,是唐太宗夫婦的掌上明珠。韋皇后和長樂公主死後,都陪葬昭陵。昭陵的陪葬墓有209座,佔地30多萬畝,堪稱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園。陪葬墓主要有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程咬金、溫彥博、段志玄、高士廉、李靖、尉遲敬德、徐茂公、秦瓊、韋貴妃、長樂公主等的墓,還有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等墓。相傳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隨唐太宗下葬,祕藏於昭陵地宮。

沿着盤山道繼續前行,就到了昭陵。門前是一個比足球場還小的停車場,四周都是溝壑山巒。聽昭陵管理人員講:這裏是正北方向的司馬門,正南方僧帽樣的兩座山峯,便是聞名遐邇的九嵕山!唐太宗就長眠在這座山腰人工開鑿的一個山洞裏。相傳唐太宗死後,他的棺槨漂浮在一股泉水之上,墓道門口有一銅人,騎着銅馬,揮動着寶劍,守衛着墓道口,凡是盜墓者,必被銅人砍死。步入昭陵景區的大門,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大雕像威嚴地屹立於眼前,六根以浮雕手法雕刻的.盤龍白色華表分列兩側。司馬道延伸至陵山腳下,路兩旁各排列着十二對石碑,鐫刻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畫像和生平事蹟。再往上又是一個平臺,兩旁是有名的昭陵六駿石刻。東邊依次爲特勒驃、青騅、什伐赤;西邊依次爲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它們都是複製品,原石刻中有四件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而六駿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被法國文物販子盜走,幾經輾轉賣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六駿,是在唐太宗開創大唐基業的歷次戰爭中,與唐太宗出生入死、浴血疆場的六匹戰馬。修建昭陵時,唐太宗命人爲六駿刻石立碑,以表彰它們的赫赫戰功。石匠師以浮雕的形式,巧妙地運用自然流暢的弧線與犀利遒勁的直線,剛柔並濟,刻畫出駿馬雄健的體格和剛毅的氣質。這六駿造型各異,或巋然靜立、或輕步徐行、或身中敵箭仍騰蹄飛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望着眼前的陵山,想着“無限風光在險峯”,我和表弟向九嵕山山頂攀登。所謂“路”,實是遊人踩踏出的一條羊腸小道。此山屬於石灰岩質,少土,所植松樹、柏樹皆顯羸弱,疑少雨水之緣故。多有灌木,生於石隙,荒草叢叢,略顯蒼涼。山間偶見山花爛漫,燦若晚霞。我們一口氣登上山頂,頓感豁然開朗。遠觀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林木鬱鬱蔥蔥,在煙霧的籠罩下,宛如一幅水彩畫。俯瞰着阡陌縱橫的關中大地,追憶着彪炳青史的偉大人物李世民。唐太宗“以人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他深知“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民,水也;君,舟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理,開創了令國人引以驕傲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之治”。當時世界最強大的王朝——唐朝今安在?我想起了杜甫的《重經昭陵》這首詩:草昧英雄起,謳歌歷數歸。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冀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聖圖天廣大,宗祀日光輝。陵寢盤空曲,熊羆守翠微。再窺松柏路,還見五雲飛。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昭陵當年那些的宏偉地面建築,何日才能重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