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天府之旅散文

天府之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早就知道具有“天府之國”美稱的四川,是我國西南最具魅力的旅遊省份之一,那裏山川秀麗,風景迷人,自古有“天下山水之觀在蜀”的說法。尤其是耳聞九寨溝、黃龍、峨眉山等風景區的醉人風光後,更增添了前往觀賞的慾望。一個偶然的機遇,我隨山西省廣播電視局組織的考察團,實現了天府之旅。

天府之旅散文

  一、夜乘飛機

我們是中秋之夜,從太原武宿機場乘機前往成都的。正點登機的時間,應該是9時零5分,由於從成都飛過來的飛機晚點,我們的登機時間也被推遲了40餘分鐘。當飛機迅速滑向跑道,猶如一隻掠過海面的鷗鳥,射向萬里長空時,有生以來第一次坐飛機的我,覺得特別新鮮。

因中秋夜之故,乘客不多,我就找了個靠近舷窗的位置坐下,繫好安全帶,兩眼貼近舷窗。飛機在9800多米的藍天中,以800多公里的時速飛行,偶見一朵朵白絮似的雲團從舷窗外飄過,如若不是舷窗玻璃阻隔,伸手便可摘取。而在機身之下,卻是一片片洶涌翻騰的雲海。那輪亮瑩瑩的明月,似乎就懸掛在機身的左上方,與我一路同行。皎潔的月光,像水一樣穿過舷窗瀉進來。沐浴在溫柔的月色裏,我有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再向遠方眺望,可見千姿百態的雲團,團團簇簇地堆積一起,既像身披白紗的羣山,又如銀裝素裹的叢林,分外嬌嬈。

不知誰輕聲說了句:“到西安了!”我從舷窗向下望去,只見樓房如兒童積木,池塘如一面鏡子,銀灰色的公路上,穿梭的汽車如螞蟻一樣爬行,都市的燈光如繁星點點,恰似銀河落九天,真有一種騰雲駕霧、天上人間的感覺。此時,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天之高,什麼是地之闊。

坐火車20多個小時的路程,被飛機縮短成不到兩個小時。不知不覺間,就要到成都了,眼前突然出現雪山一樣的濃厚雲層,飛機鑽入雲層,機身就略微有點震動,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如此鑽入鑽出雲層三次,機身震動三次,飛機便開始從高空緩緩下降。居高臨下,我發現成都城金碧輝煌,那些高樓大廈、寬闊街道、路邊樹木,被五彩繽紛的霓虹燈,裝扮得格外俏麗。走出機場,成都導遊小黃熱情地迎接我們,驅車來到下榻的星宇大廈,已經是子夜時分了。

  二、九寨歸來不看水

以前,常聽人說,九寨歸來不看水,我總認爲是言過其實之詞。這次,當我遊覽了九寨溝後,才深知此言不虛。

九寨溝風景區,古稱中羊峒,又名翠海。因有荷葉、樹正、扎如、尖盤、黑果、則查窪、郭都、亞納、盤牙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大自然賦予了這裏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景區內的114個翠海,17個瀑布,5處灘流,11處激流,47處泉水,以1870米的海拔高差,在12座雪峯之間穿林跨谷,珠連玉接,呈“Y”字形串珠,逶迤50餘公里。因此,水是九寨溝的靈魂。

進入景區內,我們時而乘車,時而步行,遊覽了各個景點。盆景海,是首先看到的海子。在一片淺灘上,生長着一叢叢、一簇簇灌木,樹幹周圍吸附了較多的鈣華沉積,形成了一個略高於水面的盆狀鈣華堤埂。若是涉灘而過,便可進入“朵朵銀花足下踩,萬頃珍珠涌入懷”的盆景灘中。半淹於水中的藻木叢,宛如一個個天然生長的盆景;蘆葦海,全長兩公里。水面蘆葦叢生,一條溪流蜿蜒穿行期間。蘆葦已被秋風吹拂得由綠轉黃,使一灣溪水也飛翠流丹;樹正羣海,由19個大小海子組成,逶迤相連在海與海之間的鈣華堤埂上,構成梯狀湖泊羣。上湖海水翻越湖堤,從樹叢中溢出,順堤跌宕,形成幅幅水簾。樹正瀑布,高20餘米,寬67米,水自林中飛來,墜入谷底林中。對岸灌木叢中,亦隱藏着無數個小瀑布,羣瀑飛瀉,蔚爲壯觀。下連陡灘,灘下有四個小海子,瀑海相連,自成一格;諾日朗瀑布,那一片片、一條條雪亮的銀綢白練,直以數丈之高、百米之寬的山壁上,折摺疊疊地跌落而下。有的垂直似銀河落天,有的曲折若銀龍戲珠;五花海,水色最爲豐富。因爲海水的深淺與鈣華沉積迅速,形成夢幻般的水下奇觀。如遇水鳥起落,湖上就會泛起色彩鮮豔的園形彩環,一圈圈地從裏向外盪漾開來,不斷地顫動着、搖曳着、擴大着,好似一朵朵正在展開的睡蓮;熊貓海瀑布,九寨溝惟一落差大的瀑布。遠看,好似懸空綠色屏障上的素練,轟鳴飛墜。近觀,感覺水自天而來,飛瀉直下,水霧濛濛,遇參差巖體頓時如碎玉瓊花……

湖泊、瀑布、溪流、河灘、山泉,交錯映襯,確實是九寨溝的一大特色風光。這裏的湖泊,大多數是由乳白色的鈣華長堤分隔。堤埂蜿蜒曲折,上面花木叢生。一道道溪流,越堤出林,高高低低,緩緩急急,形成節奏明快的瀑布。跌宕於羣湖叢林,氣勢磅礴如風嘯雷鳴;纖細飄忽如牧笛絃歌。水至開闊處,又形成灘流。在被譽爲九寨溝樂園的珍珠灘,我看到數以萬計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顆顆耀眼的珍珠。晶瑩閃爍懌涎的湖底涌泉,在湖面上突起圈圈漣漪,猶如朵朵睡蓮,殊麗豔美。幾隻叫不上名的小鳥飛落灘上,站立水中,也不知是因爲它的輕盈,還是因爲它有定海神針,在水中站立穩如泰山,還時不時調皮地跳上跳下,用喙啄着水,讓這靈動的水更加有了生氣!溪流彎彎曲曲,穿林、繞峯、串海、滾灘、擊岸、越壑,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真乃是集水色、水聲、水光、水姿於美之大成矣!

那些碧藍澄澈的翠海彩池,明麗見底,猶如鑲嵌於九寨溝內的一面鏡子,隨着光照變化,季節推移,變幻出不同的色彩,玲瓏剔透,碧波萬頃,招人青睞。那天,風平浪靜,一會兒雲破日出,一會兒細雨飄灑。或明亮或濃重的天空,或清晰或霧繞的山峯,或挺拔或彎曲的樹木,倒映海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天、山、樹、水成一體,呈現出一派“魚遊雲端,鳥翔海底”的奇特景觀。尤其令人稱奇的是,一海之中的鵝黃、黛綠、赤褐、絳紅、翠碧等色塊,組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鑲嵌、浸染,斑駁迷離,彷彿抖開的一匹五色錦緞;有的海子,隨風泛波之時,微波細浪在偶爾露崢嶸的陽光照耀下璀璨成花,遠看好像燃燒的海洋;有的海子,海底靜臥着鈣華礁堤,朦朧中恰似蛟龍遊動。整個溝內,奇形怪狀的海子錯落有致,令人目不暇顧。置身其中,我彷彿處於一個琉璃的世界,一個碧翠的夢境。

九寨溝的水清純潔淨,絕少受到污染,其湖泊由於水底藻類及其他物質含量的差異而形成深藍、淺藍、碧綠等差別,水面上形成一團團、一簇簇的翡翠、奶白、鵝黃、淡藍等不同色帶,變幻莫測,風景如畫,給人以美不勝收、妙不可言的享受。從小就喜歡水的我,看了這裏的水色,再也沒有觀賞其他水域的雅興了。真個是,“九寨歸來不看水”啊!

  三、“人間仙境”黃龍溝

在九寨溝口小住一夜,我們又起了個大早,趕往黃龍風景區。

路途中,精明的導遊,不失時機地向我們介紹說,黃龍溝,既有似加拿大的雪山,又有美國懷俄明州的峽谷,也有科羅拉多的原始森林,還有黃石公園的鈣華彩池,多類景觀集於一地,被譽爲“人間仙境”和“世界奇觀”。它是鑲嵌在松潘大地上的一顆綠色寶石,位於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峯雪寶頂北麓。四周崗巒重疊,松柏蔭翳,藤蘿交錯,縱約7.5公里,橫約1公里的緩坡溝谷中。山谷裏鋪滿了3.6公里長的一層層乳黃色碳酸鈣質,彷彿一條從雪山上沿莽莽原始森林飛騰而下的黃色巨龍。清道光年間,曾有人撰寫一楹聯:“玉嶂參天,一徑蒼松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這副楹聯,便生動地描繪出黃龍溝獨有的特色。聽着導遊活靈活現的描述,我陷入了夢幻之中。

到達黃龍溝後,欲先睹爲快的我,耐不住性子,率先跨過黃龍溝的必經之路——涪源橋。一過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迎賓池,它是由100多個以藍色爲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我匆匆在迎賓池前留了個影,又沿着曲折的棧道蜿蜒而上,眼前突兀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呈現出數十道梯形瀑布,十分好看。知情者告訴我,這就是著名的景點“飛瀑流輝”。

登上黃龍第二臺階,秋雨悄然飄下,隨着輕柔的風,在天空中飄灑着,揚落着,峯巒之巔、綠樹之上,全籠罩着一層薄煙。我趕忙拿出隨身攜帶的雨傘,和旅伴們小心翼翼地攙扶前行。後來才發現,腳下棧道是乳黃色碳酸鈣質的溶漿凝結而成,根本不沾腳,不打滑。我竊笑自己的無知。

前行不遠,見到一個洞口,此處名叫“洗身洞”。傳說該洞是仙人修煉之地,不孕不育的男女,若在此洞沐浴淨身,便可以受孕。自洗身洞上至接仙橋,是黃龍溝的主要景段,以大規模彩池羣爲主景。這裏有盆景、明鏡、杜鵑花映彩、流芳、爭豔等五大彩池羣,尤以爭豔池爲最,由500多個彩池構成,因大小、形狀、色彩各異而得名;其中又有氣勢磅礴、杜鵑夾岸之大規模鈣華流——金沙鋪地。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中狀態最好、面積最大、距離最長的地表鈣華灘流,是黃龍溝的一大奇觀。

據瞭解,黃龍溝地上岩溶奇觀,可謂自然天成。從玉翠山流下的清泉,帶着大量碳酸鈣質溶漿,時而分作涓涓細流,潺潺聲響;時而匯入滔滔溪澗,衝騰急瀉。天長日久,沉澱凝結,漸漸產生像階梯一樣層疊而下的3400多個天然彩池和8處天然飛瀑畫廊。面對小巧玲瓏,秀麗多姿,晶瑩剔透,五顏六色,令人叫絕的彩池;面對呈乳黃色,迂迴婉轉,互相連環,有的狀若葫蘆,有的形似荷葉,有的宛如菱角,有的酷似蓮瓣,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池堤,我不禁讚歎大自然的匠心傑作!

從接仙橋,我們冒雨爬至海拔3700餘米的望鄉臺。極目四望,漂亮異常的五彩池羣盡收眼底。五彩池羣,蕩紅漾綠,潑墨濡黃;有的似藍非藍,紫中泛藍,綠中帶藍;有的全池一色,或丹青,或湖藍,或碧綠,或鵝黃,異彩紛呈,絢麗無比。那最富於變幻,又最富有魅力的奇異顏色的池水,讓我駐足觀望,拍照留念,久久不肯離去。我感到,黃龍美,就在於彩池和秀水。那彩池色彩璀璨晶瑩,光彩照人,就像片片龍鱗,讓千層碧水漫流其上,猶如活龍蠕動一般;那秀水自上而下,從一個池子流進另一個池子,水聲淙淙,就像崑崙山上的瑤池和醴水。看了黃龍溝的彩池,確實有一種渾身輕鬆愜意的感覺,似乎悠然到了另一個世界。

返回途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兩個問題:黃龍溝美麗的景觀是怎樣形成的?五彩池爲什麼有五光十色的顏色?

爲了找到答案,一下山我就鑽進書攤,尋找有關資料。終於從《景點與文化》一書中找到了答案:據科學家考察,在距今大約3萬年前,第四紀古冰川,在雪寶頂山下塑造出一條相對高差400餘米的溝槽,地表上長滿了植被。大量被雪水溶解的地下碳酸鈣滲出地表,長期積澱,形成了一條巨型鈣華堆積體。同時,富含碳酸鈣的雪水,沿着鈣華堆積體漫流,穿行在樹叢中。由於外部條件的變化和樹木根部枯枝敗葉的阻塞,流水中碳酸鈣,沉積成大大小小的彩池。這種高山、高寒環境下形成的大規模鈣華堆積地貌,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景觀。黃龍溝背倚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峯雪寶頂,隨着地勢起伏、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育成固體的鈣華埂。硬水型鈣華池透明度很高,黃龍溝空氣潔淨,使大氣輻射損失小,池中的水底藻類,呈現出各種顏色。加之池底的岩石含有鈣、鎂、硫、磷、鋇、鋁、鐵等多種礦物質,也發出不同的顏色,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便形成了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的奇特現象。那多變的自然景觀和原始的生態環境,博大宏偉,而又重重疊疊、縱橫交錯,編織出的是別樣的韻味風情!

如臨仙境的遊覽,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是美好的,是一生都難以忘記的。

  四、又見大佛

第一次去樂山看大佛,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時,旅遊業還不大火暴,遊客很少。這次去看大佛,景況完全不同了。儘管下着雨,遊客多得仍然像趕廟會一般,排着很長很長的隊伍,如築起一堵堵人牆,行走一步都十分困難,性急的我,只好耐着性子,一點一點地跟着隊伍向前挪。等我拐彎抹角地轉了6次,終於來到大佛右側的棧道口時,已經過去一個半小時了。

站在棧道口的最高點朝下張望,只見浩浩奔流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三江之水,在大佛的腳下匯合一處後,又像千萬匹脫繮的烈馬,嘶叫着飛奔而去。波翻浪涌的'三江水和緩緩行進的遊覽船,輝映得大佛更加俏麗多姿。

大佛是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由海通法師四處化緣,籌措資金,組織能工巧匠,依凌雲山棲鸞峯西壁斷崖正式開鑿的。其意願是想用大佛來鎮住不斷髮生的水患,誰知,當大佛修至肩部時,海通法師因年事已高圓寂了,修建工程也隨之停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年,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贈俸銀20萬兩,繼續修造工程。由於工程浩大,驚動了朝廷,遂下令賜予麻鹽稅款,使得工程順利進行。當大佛修至膝蓋時,章仇兼瓊遷任京城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又捐贈俸銀50萬兩,繼續修建工程。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前後歷時90餘載,終於徹底完工。大佛之所以建成彌勒佛,是唐朝崇拜彌勒的緣故。因爲彌勒佛是未來佛,象徵着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所以,人們夢寐以求地盼望着彌勒佛儘早降臨人間。我向來不相信虛幻的東西,但從這尊大佛的身上,我卻真切地看到了閃耀着華夏文明的燦爛光輝!

順着佛像右側新修築的蜿蜒奇險的“九曲棧道”,我邊看大佛,邊觀江河,邊攝影留念。不知不覺中便來到山底,雖說是第二次仰視大佛,那威嚴中蘊涵着慈祥的神態,卻依然讓我情不自禁地產生崇敬和親切感。大佛栩栩如生地端坐山崖,頭齊山頂,腳踏江岸,面臨大江,氣勢的確非凡。據悉,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髮髻有1021個,每一個髮髻都可以放置一張大圓桌;耳長7米,耳內並立兩人綽綽有餘;腳背寬8.5米,即使是百餘人圍坐在上面,也不顯得擁擠;鼻長5.33米,眼長3.3米,肩寬24米,中指長達8.3米。該大佛比大同雲岡石窟最高的大佛,還要高出三倍,比過去認爲世界上最大的阿富汗巴米安市的巴米揚大立佛高出18米。這真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雕鑿在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紅砂岩石上的大佛,歷經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完好無損,這不能不說是個偉大的奇蹟。千禧年的大佛“洗臉”工程,更令大佛生機勃勃。我在虔誠地瞻仰大佛之時,不由地對我國古代雕塑師們的偉大魄力和高度智慧發出連連讚歎!

在旅伴們的催促下,我離開山底,沿着佛像左側石壁上盤旋九曲的險峻棧道,一步一喘地丈量那250級臺階。行走於棧道之上,身臨危巖深淵,真有點驚心動魄。來到山頂,走進凌雲寺圖片展覽廳,有幾幅拍攝於2000年5月3日的照片,令我感到十分的驚奇。圖片上清晰可見大佛頭頂出現的五彩光環,據說,這次大佛“顯靈”,並持續數小時,是多年來罕見的現象。不論大佛是否“顯靈”,這種奇特的自然景象,都爲大佛增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

司機師傅一踏油門,樂山大佛便很快被甩在了身後,可我的情緒,依舊沉浸在又見大佛的激動之中。

  五、雨中上峨眉

前往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那天,微帶寒意的連綿秋雨,總是下個不停。我的心情並沒有被糟糕的天氣破壞,胸膛裏蘊藏着一股渴盼飽覽峨眉神韻的慾望,因而,整個身心一直處於興奮之中。

爲了省些體力,我們是乘纜車到達峨眉山第一景報國寺的。這裏是一片高大濃密的楠樹林,護映着宏偉的廟宇。傳說,這些楠樹是清康熙年間僧人種植的,幹粗身直,枝葉茂盛,人行其下,清新愜意。

穿過楠樹林,便見寺廟的山門上,高懸着一塊金字大匾——“報國寺”。該匾兩旁各有一匾,右邊是“鶴駐雲歸”,左邊是“普放光明”。三塊匾額相互輝映,使山門顯得格外巍峨壯麗。跨進山門,我發現右壁上掛有一巨幅畫屏《峨眉山全景圖》,是四川省當代著名書畫家趙蘊玉所繪。走進第一殿,迎面是一尊彌勒佛:面向遊人,袒胸露懷,喜笑顏開,笑得是那麼真誠、自然。看着彌勒佛,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我的心底彷彿有一條清清的小溪潺潺流過,十分的舒暢。那門枋上“看他皤腹歡顏原是菩薩化相,願爾清心濾塵去睹金頂祥光”的對聯,更是別出心裁,像是在給遊人指點迷津。邁出彌勒殿,登上寬展的石級,就是大雄寶殿。此地的香火最爲旺盛,衆多不同年齡段的善男信女,簇擁在香爐周圍,有的手捧香柱,轉圈跪拜;有的雙手合十,閉目禱告。對此信仰未敢苟同的我,看着香菸繚繞的場景,也只有“望香興嘆”的份兒。倒是大雄寶殿、七佛殿、普賢殿等殿內,那些被能工巧匠們刻畫出的或安祥、或怒笑、或沉思的體態各異,且形象逼真的塑像,着實令我讚歎不已。

出了報國寺,雨絲稠密起來。我們冒雨行進在用石板鋪就的曲折山路上,兩邊全是高聳雲天的大樹,穿梭期間,有種遠離塵囂的愜意。我們走走歇歇,歇歇走走,還沒有覺得怎麼累,就已走出了15公里山路,來到了峨眉山十景之一的雙橋清音。

跨步過橋,立於亭中兩邊觀望,只見右邊是高巖,左邊是山坡,樹木茂密,色澤蒼翠。在橋的下方鳳凰嘴上建有一亭,名叫牛心亭。因爲亭下有一塊黑色的巨石,樣子酷像牛心而得名。從白龍江和黑龍江流下來的水,在這裏匯合,徑直向牛心石衝擊,接連地發出如雷的響聲,便成了著名的“黑白二水洗牛心”之景。牛心石是一塊玄武岩飄礫,極其堅硬,千萬年來,挺立江心,任憑二水衝擊巋然不動。但見水花飛濺,激浪翻滾,氣勢磅礴。在激流的下方,是一長方形深潭,水深色碧,明澈如鏡,游魚不時躍出水面,十分有趣。導遊介紹說,在兩側黑白二水之上,各架拱券石橋,長約7米,站立牛心亭朝這裏一望,猶如兩道彩虹,凌空而過,故名雙飛橋。加上這裏一年四季,無論晝夜,滿峽都轟鳴着水聲,單一清晰,所以,被人們譽爲“雙橋清音”。富有激情的我,靜扶欄杆,去除心中雜念,隨着山風的吹拂,水聲的輕重,只覺滿耳清音,以致思逸神馳,恍恍惚惚地便進入奇妙的境界。

離開雙橋清音,沿山溪遊道上行不遠,可見兩岸高山,聳入雲表。上半山是成片的闊葉林,下半山是濃蔭的灌木叢。林木之中,叢林之下,遍長花草,芳香滿峽。行走在這幽香的峽谷裏,我感到心情非常愉悅。每前行數十步擡頭一望,就會發現山形在變化:有的陡險,有的舒緩,時現山樑,時見溝壑,形勢不同,風貌迥異。向右側護欄一靠,俯視深澗溪流,清澈見底,石粒可數。那些小石,有紅有白,有青有黑,在緩流的溪水中似在跳躍,形同滾珠碎玉,煞是好看。走着走着,一道高巖矗立面前,我頓生“山窮水復疑無路”之憂。到達跟前仔細一瞧,原來巖中有隙。從隙縫穿過,映入眼簾的是兩旁相對而立的危巖絕壁,勢如刀劈斧砍,真好似步入了狹窄的深巷。此地光線暗淡,清寂無聲,翹首一望,高天一線,枝垂藤幔。噢,原來到了聞名遐邇的“一線天”。新築的棧道掛在半巖之上,棧道下面,水流急湍,嘩嘩作響,走在懸崖吊橋上,好似人和橋隨岩石一起抖動,膽小的人,真是不敢舉足。

過了“一線天”,繼續前行,一路是大嶺密林,鬱鬱蔥蔥,山勢也極其秀麗,樹蔭蒼翠欲滴。再往前走,一塊上書“峨眉山自然生態猴區”的巨石赫然入目。在猴區門口,我們一人買了一袋猴食。剛進入猴區,一隻機敏的小猴子就向我跑來,沒有經驗的我,嚇得趕緊把猴食遞過去。小猴子抓住後,閃身跳到樹杈上,很麻利地撕開塑料袋,三下五除二便吞了下去。手中沒有了猴食,心裏便沒有了底,始終捏着一把汗,生怕遭受猴子襲擊。棧道上擁擠得水泄不通,大膽嘴饞的猴子,卻肆無忌憚地在遊人中穿梭,不時傳來女孩子的驚叫聲。好在猴區內管理人員比較多,一個勁地用竹杆敲打着對遊人圍追堵截的頑皮猴。

遊覽中,我看到有的遊客竟然與猴子手牽手、臂挽臂地攝影留念,便也大着膽子尋找時機,與猴子合了幾張影。看到猴子挺溫順可愛的,心中的恐懼感才完全消失。有趣的是,在我就要離開猴區時,突然,一隻小猴子冷不防地竄出來,緊緊地抓住我的右肩膀,活像個孩子攀上攀下討要吃的。這回與猴子零距離親密接觸,我沒有絲毫的恐懼,反而有一點新鮮感,旅伴們抓緊時機,給我留下了幾張難得的照片。四五分鐘過後,小猴子抓着我的衣服仍不肯下來,我對着它輕輕地拍了一下雙手,做了個什麼也沒有的手勢,小猴子才從我身上跳下來,遊人們無不投來羨慕的目光。我的白色夾克衫上,雖然被猴子弄上了一塊一塊的污垢,襯衣的一個釦子被抓掉,掛在胸前的旅行社標誌牌也不知了去向,可我對與猴子親密無間的接觸,還是感到很榮幸的。

站在猴區最高處,縱目遠眺,我覺得視野很開闊,整座山峯林木蔥鬱,重巒疊嶂,經風雨一洗,更加青翠宜人,身心有一種舒坦自如的感覺。

返回途中,導遊對我說,僅一天時間跑得再快,也只能看個一鱗半爪。峨眉山峯巒交錯,互爲屏障,谷深壑險,道路迂迴,地域寬廣,景物殊異,要想看到它的全貌,並認識它獨特的神韻,不花上十天半月時間細心觀摩,是絕對做不到的。

這話我信,峨眉山之勝,遠非一個“秀”字可以概括,而是具有雄、秀、奇、險、幽之特色,要真正盡覽它的姿容,的確不是一件易事。

中巴車開動的那一刻,我的視線穿過雨絲,再次深情地回望雄偉中透着靈秀之氣、奇妙中透着幽雅之美的峨眉山,一股戀戀不捨之情襲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