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木屐散文

木屐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4K 次

記得小時候,家鄉的雪下得很大,地面積雪常厚達尺餘。

木屐散文

那時候,家庭富裕的人家,冬天多穿棉鞋。棉鞋底是納的線底。比較貧困的就穿“毛翁”,也稱“毛窩子”。

“毛窩子”是蘆葦毛編的鞋幫。底,有的是平跟,有的是高跟。平跟系麻繩編就,而高跟則是用木板做的。鞋板底下,有的'前後都有木頭跟,有的是中間一塊木頭跟。木頭跟高達5公分開外。穿這種高跟“毛窩子”,一可取暖,二可防潮,雪水一般不會浸到鞋內。不過,這種“高跟鞋”多是男人穿的,女人很少穿它。高跟“毛窩子”,實際就是木屐的一種衍變。

木屐,《辭源》稱,前後帶齒的木板鞋,鞋幫呈船形,木齒較高。據說,木屐始於晉文公。相傳晉國貴族介子推(一說介之推),背老母隱居綿山後,晉文公帶人尋找,不見其蹤影。有人建議說,介子推是個孝子,如果放火燒山,他肯定會背老母出山的。文公從之。誰知燒山後,介子推母子並沒有出山,相反抱樹而死。晉文公見狀,甚爲憐之,遂在綿山建祠,紀念介子推。又命工匠將那樹根刨起,做成一雙木屐,不時套在腳上,呼爲“足下”,以示敬之。

又傳,春秋美女西施,從小愛穿木屐浣紗。越王勾踐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後,吳王爲取悅西施,就讓所有宮女穿着木屐在空走廊上走動。木屐在空廊上發出有節奏的響聲,西施聞之甚喜,時人故稱木屐爲“響廊板”。

“腳着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這是李白《夢遊天佬夢留別》的詩句。“謝公屐”指南宋詩人謝靈運穿的特製木屐。謝靈運生前喜遊名山秀水,他尋山涉嶺時,“常着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這說明,他的這種木屐跟是活動的,想用則用,不想用則取之。

木屐傳到清朝時,已被女人穿之時髦起來。不過,她們穿的木屐,高跟多置於鞋的中部,走起路來不太方便,所以後來被後尖高跟皮鞋代之。現在,旅遊人多穿膠底旅遊鞋,更無人穿木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