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煙臺一瞥散文

煙臺一瞥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8K 次

煙臺作爲旅遊城市,景區大多分佈在城區以外,市區內可供遊覽的地方並不多。除了向市民免費開放的東西兩個炮臺山,主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都集中在煙臺山公園及東南側彎月狀的沿海路上。

煙臺一瞥散文

沿海路向西,在通往煙臺山公園的路南側和煙臺山公園內,散落着一些標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末建築羣。這裏當年曾經是歐美等列強駐煙臺的領事館區,現在早已拓爲它用。只有青灰色的建築和標識還在向人們訴說着煙臺那段屈辱的歷史。

走進煙臺山公園,迎面看到一處青磚砌成的建築羣落。這裏即是當年美國駐煙臺的領事館,如今早已改換門庭,闢作“煙臺京劇藝術展覽館”。館內的牆上掛着許多煙臺京劇界前輩及新秀們的演出劇照,室內還陳列着各種京劇臉譜和演出的服裝、道具。只是前來參觀的人廖若晨星,讓人不免有些“門庭冷落”的感覺。

展覽館的每個展室都安排了一名工作人員,這些人大多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人來了連眼皮都不肯眨一下;就算是偶爾看到有一兩個清醒的,不是瞪着驚奇的眼睛,把我們當作“怪物”一般看,就是直接了當地對我們說“這裏有什麼好看的,都是些要發黴的服裝和舊道具”。工作人員都是這般態度,我們也只能“走馬看花”似的在各室轉了一圈兒就趕緊出來了。

出煙臺京劇藝術展覽館向上然後西行,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長方形的荷花池。池寬不盈兩米,長不過七八米的樣子。池內正有三五朵荷花在盛開,還有一二朵已經含苞。荷花白、粉兩種顏色,一副“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麗和雅緻。

我們走過荷池上的小木橋,來到又一處建築羣落前。這裏是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紀念館,門前一尊冰心青銅雕像,神態自然慈祥。冰心早年曾經在煙臺生活過,這裏展出的是冰心的一些作品和當年曾經用過的物品,還有冰心早年生活和創作的部分圖片。

展館的一間展室被佈置成冰心的臥室兼書房模樣,裏面的牀鋪、桌椅、檯燈和書櫃都是冰心老人當年用過的物品。隔壁展室內四周牆上都是有關冰心生平的圖片和文字介紹,屋子的正中端放着一尊冰心的石膏雕像。

我和女兒要在室內攝影留念,工作人員雖然嘴上說不允許拍照,卻也並沒有真正阻止。只是待我們拍照之後,對我們說的話跟在京劇藝術展覽館聽到的如出一轍:“都是一些用過的舊東西,散發着一股發黴的味道,有什麼好拍的呀!”聽完工作人員的話,我一時語塞,也只能笑着搖搖頭,離開展室,從後門出了紀念館。

去京劇藝術展覽館參觀的人“廖若晨星”,來冰心紀念館觀看的人也是“門可羅雀”。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剛剛經過的荷花池。也許京劇藝術和文學大師們像池中盛開的荷花一樣過於雅緻,不適合時下的下里巴人了吧?在浮躁、喧囂的城市氛圍中,他們只能如池中的蓮荷一樣孤芳自賞了,面對金錢和功利的誘惑,又有幾人還會想起他們呢?

沿青石砌成的階梯拾階而上,我們徑直來到了煙臺山頂的塔樓前。煙臺山主體屹立海中,三面環海,一面與陸地相接,塔樓高高聳立在煙臺山頂端。這是一座燈塔塔樓,是早年用作引導艦船入海的,是煙臺市的標誌性建築。站在塔樓頂端,可以鳥瞰煙臺市區的全貌。入夜時分登塔,看萬家燈火與星月同輝,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登塔要乘電梯,且需交費,妻子和女兒不想上塔,我和女婿購票後一起登上了塔樓頂端。塔樓上備有高倍望遠鏡,供遊人們觀賞煙臺市區和海上的景色。我們用高倍望遠鏡欣賞了一會煙臺市區和海上的風光後,就乘電梯下塔,與在不遠處石桌旁的妻女匯合,開始用午餐。

午餐過後,我們沿面海的石階北下東折,在山間石路與公路的匯合處,來到了煙臺山北側的龍王廟。龍王廟前煙火繚繞,很遠處就能聞到濃濃的香火味兒。廟內正中是一座塑成金身的龍王塑像,塑像高大、威嚴,正襟危坐,供遊人們頂禮膜拜。門口用紅布繩攔起,防止遊人擅自入內。

門口不遠處文字介紹,當年煙臺被列強攻陷時,龍王廟曾經是法軍的司令部。面對強敵的入侵,看來龍王是根本無力保佑煙臺平安的。如此說來,遊人對龍王頂禮膜拜可謂可笑至極,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纔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保證。

龍王廟向西南,不遠處有一處院落,從東側門進入院內,才知道這裏是“忠烈祠”。“忠烈祠”內供奉的是何年何代忠烈,因爲沒有進入祠內,不得而知。只見祠門口亦是煙霧繚繞,香火撲鼻。“忠烈祠”裏能有這般香火,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院內有一塊“燕石”,上面刻着一位崔姓志士的詩。詩句現在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詩的內容是感慨煙臺屈辱歷史的,既有對列強入侵的仇恨,對滿清軟弱的憤激,更有對志士仁人報國無門的慨嘆。

出“忠烈祠”向東,然後沿公路南行,不遠處的路邊即是烽火臺。烽火臺很高,有石砌的臺階折行後可達臺頂。烽火臺下是一個屯兵洞,對着公路一側是一個可以進出的門現已封死。烽火臺上四周是垛口和射口,西北側角邊有一門鐵炮,炮口直指海上。烽火臺正中是一個上尖的鐵皮煙囪,用於海上預警。

烽火臺上文字介紹說,過去守臺的兵士如若發現海上有敵情,就在屯兵洞內燃起烽火報警,烽煙從鐵皮煙囪中冒出來,整個煙臺市區都可以看得到。我猜想(實際情況是否如此不得而知)煙臺市及煙臺山的名字也許正是由此而得來吧?

從烽火臺上下來後,我們沿公路東南行,在一個叉路口又折向東北,準備沿海岸線走一走。向北的路有很長一段是林蔭路,路兩旁的灌木和藤蔓生長得很茂密,在路正中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拱形。這裏連陽光都很難照射進來,是一個遮蔭避暑的好地方。

來時所帶礦泉水已經喝完,又新吃了冰淇淋,可夏日裏陽光暴曬,還是讓人感覺有些酷熱難耐。在一處標有“棧道”的地方,我和女婿要向東下行,走海邊的棧道。妻子和女兒怕熱,說什麼也不肯跟我們去。她們沿林蔭路徑直向北去了,我和女婿則走陡峭的石徑下行,來到了東側崖下的海邊。

到了崖下才知道,所謂棧道實際就是在崖邊開鑿或用石頭砌成的.小路,小路時上時下,時窄時寬,時而左右盤旋,時而又在路盡處攀石前行。崖壁上到處都是被海浪衝擊形成的渾園的洞孔,崖壁下及海邊上,隨處可見被海水打磨成各種形狀、沒有棱角的巨石。

海邊崖壁正中高處,有被漆成硃紅色的的“蒸霞騰浪”四個石刻大字,是哪朝哪代何人所題不得而知。由崖上的題字可以想見,海水漲潮時,這裏海波騰空,驚濤拍崖,浪花飛雪,煙霞蒸蔚,是一種何等的氣勢和景象!

我們沿棧道繼續前行,在東北海面交匯處的一塊平臺上跟妻子和女兒匯合。擡頭向上望去,山上向海中突出的一處懸崖上有一個精美的亭子,取名曰“惹浪亭”。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起得好,一個“惹”字把亭子寫活了:這裏浪高潮大不在於海而在於亭,這一切似乎都緣於亭子的招惹,讓人覺得別有趣味兒。

“惹浪亭”下面靠北的一側,有快艇服務。坐上快艇,可以沿煙臺山東、北、西三個方向在海上環遊煙臺。因爲快艇以前乘坐過,這裏價格也太貴,所以我們沒有坐。我們一行四人只是在海邊的礁石上和海水中玩了一會兒,又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就登陡峭的石徑上山,經“惹浪亭”,過林蔭路,順山間的公路向南下山,離開煙臺山公園。

走出公園後,我們又一路向東漫步。路南側是新崛起的林立的高樓,路北側是海濱廣場,廣場再向北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廣場上有很多與海和艦船相關的雕塑,供遊人納涼小憩的月芽狀長廊與“煙臺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隔路相對。

靠海的一側用水磨石砌成寬寬的階梯,階梯有的部分露在海水外面,有的則沒入海水之中。海邊可以見到三五個正在垂釣的人,他們的神態是那樣悠閒自得。在這裏垂釣,我想釣魚未必是真,享受海邊愜意的生活纔是本意。

在一片淺水灘上,我們還看到一個穿着潛水服的人正在水中蹣跚地向深海中走去,據說這是去深海中打撈海產品的人。我們在附近觀察了很久,直到準備坐出租車離開時,也沒看到潛水的人上岸,更沒看到打撈上些什麼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