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玩火把散文

玩火把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7K 次

又到正月十三上燈時,我不盡想起兒時,有錢人家在十三晚上炒糖圓、玩花燈。我的蘇北裏下河農村老家,連篾扎的紙糊花燈也玩不起,但窮人也想圖個吉利,即就地取材扎草火把、玩火把,找樂趣,巴望新的一年過得圓圓氾氾(發發)、紅紅火火,不受天災人禍磨折。

玩火把散文

那時的火把,是用家家戶戶都有的曬乾了的稻草和樹棒做成的。別看它簡單,形態粗糙,但製作時卻有技巧。我開始做的火把就出過幾次洋相,扯着大人手把手地教。稻草槁成草夭子,再將草夭子纏繞在1米左右長的籮材或樹棒上,草夭子槁鬆了,點燃後會很快被燒離火把棒,玩不起來;草夭子槁緊了,難點燃,而且舞起來後容易熄滅;草夭子槁得太細哩,又經不住燒,火把玩一會兒就燒光了;草夭子槁得太粗哩,小膀子舞不動,而且浪費稻草;火把扎得不緊不鬆、不細不粗,玩起來纔有意思。

圓潤閃爍的露水珠輕盈地在麥苗葉間跳躍,不時地墜落,鑽進泥土,喚醒沉睡的植物。乳白的晨光透過葉隙緩緩灑向地面,象梳理女子頭髮似的細心地普照着每片麥葉,瞬息間迸發出柔和的陽光,由近而遠,此起彼伏,枯黃的小草、褐色的樹枝、奶白的籮材、綠色的麥苗等種種植物相繼伸着懶腰,在微風吹拂下抖擻得露珠離開身體,散發出濃淡各異的香味。悅耳的鳥鳴聲喚了“春覺睡煞狗”的我,一躍下了牀,做起了削火把棒、槁草夭、做火把、收集火柴枝以及約夥伴、察地形等等玩火把的種種準備。

盼望的夜幕終於降臨了,我們吃過炒糖圓,10多個孩童每人扛着幾根火把來到玩耍的麥田。最初的玩法象原始的`那樣,各玩各的,自娛自樂。後來隨着歲數增大,冥冥之中感覺到上體育課的玩法蠻有意思的,於是我提議融入體育比賽的元素,大家異口同聲,逐漸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玩法。先是點燃1個大爆竹往天上一拋,就聽到“嘭……炸……”的脆響聲,接着“噼噼啪啪”的小鞭爆竹聲,好似演戲開場鑼。鄉鄰們歡歌笑語地朝着我們爆竹聲的麥田走來。

我們點燃第一輪火把,人站在上風,“一”字兒排開,點燃火把,一手叉腰一手抓着火把柄,在身前舞成圓圈,看誰舞得圓、舞的圈兒大、舞的時間長,既比各人的力氣,又賽火把做的質量。我身矮體單,往往力不能及,可火把質量勝人一籌,常常最後一個熄滅。

我們點燃第二輪火把,呈演員跑圓場姿勢,一隻手把火把舉到身外,使出吃奶的勁兒奔跑,看誰跑得圓、溜得快、走的圓圈多。火把上的草灰隨着奔跑的節奏散落下來,象從天上掉下的一粒粒金燦燦的稻穀;走成的火把圓圈,象一座看不到頂的只見篾析的糧囤。無論是玩火把的孩童們,還是圍觀的父老鄉親們,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跑的圓圈越多,意味着今年收的糧囤越多,怎能不拼命地奔跑,又怎能不喜笑顏開呢!

我們點燃第三輪火把,排成橫隊,把火把向前方的空中使勁地拋去,看誰拋得高、拋得遠。拋出去的火把,從起點到升高再到落地,形成一條條金色的彩虹,象一座座黃金金、閃亮亮的稻堆子。你把火把拋得越高,說明糧堆子越大;拋的次數越多,糧堆子越多。

兒時,買火柴上計劃。有時,我們玩火把遇到陰雨天、大風天氣,弄得火把難點燃。先是學着老煙槍雙手合抱火力點點香菸的方法,因火把比香菸粗得太多,多少手捂着火力點,還是點不着火把,急得直跺腳。排成人牆遮風擋雨,點着率還是不高。跺到底朝天的排水溝裏,1人伏在地上擦火柴,1人蹲着把火把支到火力點上,其餘人站成圓圈,頭頂上扯着袍子或棉襖,集中全力先點燃1根火把,其他的在火種上過火,既節省火柴,又容易點燃,大家像吃肉般的高興,笑得腮幫子疼。

後期,把小爆竹串拆散,一一地隨意插在火把上,玩耍時既有紅紅的火光,又有一會兒“啪……啪……”的爆炸聲,與玩者、圍觀者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在田野的上空迴盪。大約國家恢復高考後,農村孩子就沒有了玩火把的樂趣。

人生的快樂,其實大多在童年,我們不應讓孩童與大自然隔絕,少了太多親近田野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