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技術活當賞散文

技術活當賞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側身躺在牀上,耳邊從窗外傳來的陣陣“知了~知了~知了~”的叫聲。不禁讓我想起了兒時在炎炎夏日裏粘知了的場景。

技術活當賞散文

知了在我家這邊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截留!所以,粘知了在我家這邊就叫粘截留了。至於爲什麼會起這樣一個名字,我也不甚了之,不過,起一個與學名不同的小名的原因,我卻能猜測一二:家裏這邊對小孩子向來有起小名的習慣,而且,小名有時與學名差別很大,老話說是起個小名好養活,但更多的是起個小名,更顯親近!而給知了起這麼一個小名,大約是農村樸實,把生活在農村的一草一木一昆蟲,都當做家裏人來看待了!

粘截留這個活,如果按工種來劃分的話,妥妥的得劃到技術工種裏面,前幾天讀大內總管的《雪中悍刀行》,裏面有一頂着“主角光環”的徐鳳年,我想,如果他能有幸看到農村是如何粘截留的話,也得說一聲“技術活,當賞”了。其實,就我個人體會來說,粘截留不僅僅是別人能看到的是技術活,那些別人看不到的準備工作也是個技術活!各位看官,且聽我細細道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粘截留之前的第一步叫“活麪筋”,而我們這邊還有個更貼切的稱呼,叫做“淘麪筋”。所謂的麪筋即是麪粉的精華,我們平時吃拉麪的時候,評判好壞的標準就有是否勁道一條,而這個勁道就與麪筋的多寡有關。淘麪筋比拉拉麪還要極致,不僅要淘出面筋,更要不留一點麪粉在其內,如果有一點,麪筋就不會發粘,也就粘不住截留。所以,淘麪筋是個技術活!淘麪筋首重選材,一,發黴變質的麪粉不能用。我曾心存僥倖,也想廢物利用,不想浪費,用只是有一點發黴變質的麪粉作爲原材料,結果就是我忙碌了倆小時,累的腰痠背痛,手差點抽筋卻什麼都不得到,淘來淘去,最後是空空如也!二,“粗麪”不可用。這個“粗麪”可不是讓麥兜心心念的`粗麪魚丸,而是我家這邊對另一種麪粉的稱呼!爲何稱爲粗麪呢,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色澤與我們所稱呼的麪粉不一樣,麪粉幾乎是純白色,即使,不純,也是偏向白色,而粗麪則是偏向於淡紅色。其次,味道與口感差於麪粉,用麪粉所蒸的饅頭,入口柔和,溫潤,用粗麪所蒸的饅頭,卻很是粗糙,入口時也有些許拉嗓子眼的感覺。我也曾試過用粗麪淘麪筋,結果也是一無所獲!後來,仔細一想原因大概是麪筋作爲麪粉的精華多存在於真正的麪粉中,粗麪和變質的麪粉,雖還頂着麪粉之名,但實際上的精華卻早已損失殆盡!淘麪筋次重手上技術。單看一個“淘”字,各位都應看出,淘麪筋與水有關。將麪粉活成一個麪糰(這一環節如果不知如何加水的,可以讓老媽負責完成,畢竟,多年的老廚師長,和麪而且和好面不在話下)後,要用手,最好是雙手捧着麪糰,連手帶麪糰共同放置於一個盛滿水的盆子裏,然後,雙手使勁揉搓麪糰,將裏面的澱粉揉化於水中,待最後揉無可揉,剩下的就是麪筋啦,麪粉與麪筋的比例大約在三比一,甚至四比一!別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個苦活!得耐得住寂寞,淘麪筋的時間一般的一個小時左右,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就得蹲坐於小馬紮上,不能滿地亂跑。手上還要有勁,爲了把麪粉裏的澱粉徹底揉搓出來,兩隻手上的手指就要不停的做揉搓的動作,正如歌中所唱: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演。所以,一個小時的淘麪筋常常會讓人腰痠背痛,手指痠痛!技術活,該賞!麪筋淘好之後可以放置於樹葉紙上,然後外包裹。至於爲什麼不放置於其他東西上,是因爲,天太熱,放在其他東西上,容易壞掉!麪筋淘出來之後,還有一中“土豪”的做法,可以直接將麪筋都粘到專門用來粘截留的杆上,扛着出去粘就可以啦!當然,我屬於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從來都是省吃儉用的把麪筋往杆上粘的。

小時候我經常跟“高手”(我的一位發小)一起粘。但他總是比我粘的多,虛心求教,才知原由。首先截留都是待在樹上的,所以,粘截留首先得選樹。什麼樣的樹截留願意待着呢?答曰:樹的汁液發甜的!當時的我聽到時是一臉懵逼,“”沒聽說粘個截留我還要扒樹皮嘗樹汁味道的,再說了,我也沒那副好牙口阿”“沒有好牙口,莫來粘截留啊”!“高手”一臉關注弱智兒童的表情,“你不是要去吸樹汁吧”?“那還能咋辦?”“高手”擺出一副高手寂寞的姿態,說:經過我的反覆實踐,用心觀察,我已經知道在咱們這邊什麼樹的汁液是最甜的,最能吸引截留的。然後,他掰着手指頭,如數家珍:楊樹、榆樹、燕子樹、梧桐樹!此後,我就專門從這幾種樹上粘,當然是收穫滿滿,那段時間,家裏一直吃的炒截留還有截留肉餅就是見證!

其次,看過武俠小說的小夥伴們一定會知道,寶藏都是會藏在一個隱祕的地方,需要特熟的人在特殊的時間點擺可以打開!粘截留也要有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在這個時間點的截留是最懶得,只顧着趴在樹上吸樹汁,懶得閃動翅膀,也是我們粘截留最容易的時刻。這個時間點就是:中午12:00——下午3:00!這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刻,也是要粘截留的人出沒最活躍的時刻!還記得,我跟高手每天11:00淘麪筋,12:00準時出門,穿着大褲頭子,上身光着,左手拿杆子,右手一般拎着個小水桶,出沒於樹林子中,從我家門前的榆樹林開始。

記得有那麼兩三年的時間,截留跟瘋了似的,就我家門前的榆樹林中,從樹根到樹梢竟然滿滿當當的爬滿了截留,那陣勢就跟截留大軍過境似的,不過,再多的截留也抵不過我們這倆粘截留的“革命小將”,我們心中始終謹記毛爺爺說的“爲民除害”的紅領巾寄語,從第一棵榆樹開始粘下去,將那些截留通通掃落我們的小水桶,那年甚至那些年冬天,家裏來客人的時候,桌上總少不了一盤“幹炸截留”就是我們的功勞!樹底下那厚厚的一層截留的翅膀也是我們倆爲民除害的見證!

第三,現在網絡上有句罵人的話:亮瞎我的鈦合金眼!粘截留也需要這項技能:鈦合金眼。不論是擡頭尋找樹上的截留還是用杆去粘截留都需要眼睛的指揮,一旦眼睛發花,往往就是“蟬飛尿撒”(因爲截留逃跑的時候都會撒一泡尿)。而且,粘截留最好的時間也是太陽最毒辣的時間,毒辣的陽光照在身上,我們都可忍受,大不了光個膀子,最壞也就是把脊背上的皮膚曬破皮,疼是疼點,不過能忍一忍,回家洗個澡,找個陰涼地待着就行!但眼睛是人身體最脆弱的地方,太強的陽光一照就免不了會流淚,所以,就只能自己想辦法把自己的眼睛往鈦合金眼裏練了。這也有個好處,經過了鍛鍊之後,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的視力竟能看到最後一行的視力表,也是意外之喜啦,不過,現在粘截留的技藝早已生疏,我的鈦合金眼倒是越來越步入近視的圈子裏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熟練!在歐陽文忠公的《賣油翁》裏,賣油翁說過一句話:無他,但手熟耳!賣油翁因爲熟練的關係可以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錢孔注入,但錢幣能不被油打溼。在開始粘截留的時候收穫往往並不大,但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着急,多來幾次之後,等手熟了,就是“盆滿鉢滿”的時候了!所能記得也就這麼多了,如有雷同,一定是巧合,不過,有句話還是要說:粘截留,技術活,當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