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山就在那裏隨筆散文

山就在那裏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夏伯渝今年67歲,他的每個早晨都從大量的運動開始。

山就在那裏隨筆散文

早晨4點半,夏伯渝起牀,穿上5公斤重的假肢——腳全掌和2/3的小腿。完成1500次負重下蹲、100個引體向上。隨後脫去假肢,雙手撐地完成360個俯臥撐。爲了加大運動量,他還要雙手舉着5公斤的啞鈴,完成180個仰臥起坐。這些大肌羣力量訓練之後,是登香山、快速徒步、騎自行車——一天5~6小時的訓練量。

這些運動,他堅持了41年。

2015年5月,夏伯渝參加了某衛視一檔節目《超級演說家》,講述了他自己的故事:1975年,夏伯渝從數萬人的選拔中脫穎而出,入選國家登山隊。人生第一次登珠峯,到達海拔8600米,但雙腿卻因嚴重凍傷而截肢。41年來,他的人生目標就是登上海拔8848米的珠峯峯頂。夏伯渝說:“我不是來參加比賽的,我是來爲自己壯行的。”

2016年2月,他攀登了雲南哈巴雪山,這是爲他第4次攀登珠峯預熱——完成體能和裝備的適應性訓練。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屬於入門級雪山。從凌晨5點到晚上7點,整整14個小時完成上下山。其中大部分時間,夏伯渝在隊伍前方等待年輕的隊友。教練強子35歲,跑完全程馬拉松用時3小時37分,他說,“夏老的體能與我相當,甚至比我還好。”

上坡、平路、下坡,夏伯渝需要根據路面情況調節假肢。強子觀察到,夏伯渝常常出汗,穿着假肢攀登的困難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1960年,中國人首次攀登珠峯成功,因爲是夜間登頂,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所以這次登頂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可。1975年,國家決定再次組織力量攀登珠峯。夏伯渝憑藉出色的體能被分在突擊隊,這是最有希望登頂珠峯的隊伍。當突擊隊到達8600米時,高空風越來越大,隊伍無法前進,他們等了兩天三夜,所有吃的、喝的都已經用完,帶的氧氣也耗盡,只好下撤。隊伍下到7600米處過夜,夏伯渝仗着身體好,把自己的睡袋借給了丟失睡袋的隊友,“我是火神爺,我不用睡袋。”第二天晚上,他沒有辦法脫鞋,腳的顏色已經慢慢改變,從正常膚色變成粉紅色、紫色,最後變成黑色。隊友帶着夏伯渝立馬趕回北京治療。這次登山,除了夏伯渝腳凍傷外,還有十幾人不同程度凍傷。與夏伯渝同一組的突擊隊隊長鄔宗嶽於海拔8450米處遇難。

到達北京後,夏伯渝得知,父親在1975年5月4日去世,而當時他正在衝擊頂峯。沒能爲父親送終,夏伯渝感到自責與悲傷。5月27日,夏伯渝躺在病牀上,從收音機裏聽到中國登山隊9勇士登頂珠穆朗瑪峯的消息。可他終究沒能參加爲登山隊擺的慶功宴,失落、傷心擠佔了這顆年輕氣盛的心,“我到8600米了,再往上一點就登頂了。”

未來的日子要在輪椅上度過,這讓愛好體育的夏伯渝無法忍受。他躺在病牀上,不願和任何人說話,也不吃飯,到了晚上,趁人不注意偷偷抹眼淚。一位德國的假肢專家給夏伯渝帶來了好消息,他才知道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可以穿上假肢去登山。

爲了正常訓練,夏伯渝堅持不打麻藥,每次治療時身體像觸電似的,不停地抖,兩三分鐘的治療時間,在夏伯渝忍耐的時空裏被延長,好像過了好幾年。3年後,當他第一次穿上假肢時,有種吶喊的衝動,想要告訴世人“我離珠峯更近了”。

截肢後,夏伯渝被分配到國家體委,領導提議讓他參加殘疾人運動會。“殘疾人”3個字,讓他一度轉不過彎來。他在步姿上下功夫,努力不讓別人看出自己的異樣。運動會上,別人錯把他當作教練,夏伯渝心裏挺高興。

45歲那年,他被查出患有癌症。化療讓他常常渾身無力,但他堅持不住院,咬着牙騎車回家,再做一些簡單的力量訓練。“只要活着一天,咱就要好好活,該幹什麼就幹什麼。”20年過去了,神奇的是,癌細胞消失了,並且沒有復發。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裏回答爲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峯時,他說,“因爲山就在那裏。”在夏伯渝眼中,珠峯永遠在那裏,他的終極目標就是登上珠峯,他想要在有限的生命裏,去靠近它、親近它、體驗它。

41年前一起攀登珠峯的好友李瑞華勸他“年紀大了,別去冒險”。但是珠峯對他而言,不是一個可以輕易放棄的夢想——那甚至是他生命的全部。他依然堅持每天的日常訓練,堅持洗冷水澡、喝冷水。

每次出發前,夏伯渝會和家人交代清楚自己購買的保險、理財,當月的水電費。回想曾經,夏伯渝不是沒有懊惱過、後悔過,如果1975年沒有參加國家登山隊,沒有攀登珠峯,沒有借出自己的睡袋,可能現在的人生和大多數人一樣。但他終究走了一條最艱難的路,指向海拔8848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