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推薦】三年級節日作文5篇

【推薦】三年級節日作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節日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三年級節日作文5篇

三年級節日作文 篇1

正月初一,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沒錯,正是春節。

我們家的春節可有趣了!每年過節,我都會跑到門外去放爆竹,來去除可怕的“年獸”。“爆竹聲中一歲除”,“噼噼啪啪”開始放爆竹了。我連忙捂住耳朵,生怕被噼啪聲震聾。爸爸媽媽也捂住自己的耳朵,隔壁的鄰居連忙跑出來,大聲喊:“過年啦!過年啦!”後面又一家接着一家地喊。我的爸媽又拿出手機開始拍照。我們在爆竹中玩耍,可熱鬧了!

放完爆竹後,就開始做年夜飯了。我和爸爸在認真地洗菜,當媽媽的小助手。只見媽媽右手拿鏟子,左手持大勺,鍋中的菜在媽媽的操作下翻飛着。不一會兒,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就出鍋了:有紅燒魚、糖醋排骨、蘿蔔湯……我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一口飯一口菜,再喝一口橙汁,就這樣,原本滿滿一桌的菜,被我們吃得一口不剩。我們可真是一羣“吃貨”。最後,我們在春節的熱鬧氣氛中進入了夢鄉。

每年的春節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今年更是讓我難忘。

三年級節日作文 篇2

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一跋都過春節(亦即客家年),有的苗族過年時要用糯米飯喂牛,並將紅紙貼於牛角上,趕到水井邊給牛“照鏡子”。此外,還過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趕秋節(立秋)、八月十五、吃新節(稻穀、玉米成熟時)等節日。篙明等地部分苗族七月立秋和八月十五要舉行熱鬧的鬥牛。每年正月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青苗”稱“踩花山”爲“奧道”,“紅苗”稱爲“厚道”,意即“睬坡”。節日活動由兩三戶人家聯合主辦;主辦人稱爲“尤厚道”,通常由無子嗣而爲祈求子嗣者充當。舉行節日之前,主辦人家負責栽插一棵高約兩三文的五彩花杆(多用大龍竹)於選定的乎緩壩坡上,並陳設好酒於花山場內。屆時,遠近各村男女皆來參加。節日期間內容極其豐富,小夥子和小姑娘對唱山歌選擇情侶是花山節的主要內容。

此外,青年小夥子要跳蘆篷舞,還有鬥牛、跳獅子等活動,持續數日,熱鬧異常。苗族還有很多傳統購宗教節日。部分苗族正月初二、四、六三天要殺豬祭門,謂之“祭門主”,或稱爲祭“火龍豬”,麗江有的苗族稱“殺中柱豬”,祭時殺小豬一日,門外懸掛鬥整一個,外人和女子不得參加,漢族不得偷看,這部分苗族習損認爲,祭了門主才能得到祖先保佑。河口一帶有的苗族二月初二要舉行全寨性的“祭龍”。祭時各家派一男子參加,嚴禁女子參加,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文山“偏苗”六月二十四要祭土地神;正月或二三月全寨要在寨旁山坡上祭火星(火神)。祭時由魔公主持,並由魔公牽一隻羊或一條狗唸咒,念畢,衆人以石擊殺羊或狗,煮而食之,以此儀式祈求寨內不發生火災。苗族對人真誠,講究信義,爽直,好客,年節間盛行“盤根古”——串親戚,每有遠客到來,必以好酒招待,若是親戚,來時要送禮物,定時主人照樣要以禮答謝。

三年級節日作文 篇3

今天是除夕,我們興高采烈地換上了新裝,容光煥發。以往昏昏欲睡的奶奶都很有精神。我盼望着除夕夜的來臨,因爲有年夜飯、壓歲錢、春晚……

時間過得很慢,終於熬到了下午。這時,亮亮哥哥和嫂子來了,他們還帶來了喜慶的春聯。貼上以後,老屋變得熠熠生輝。耳邊響起了陣陣的鞭炮聲,我開始催促爸媽做飯,爸媽真給力,一下子就做好了。

爸爸和亮亮哥哥開始放煙花了。我們的煙花響了一聲,像流星一樣衝了出來。忽然在天空中一下子爆開,一點點慢慢地飛出來,像極了天女散花,真是絢麗多彩!

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着年夜飯,看着春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真開心。最後,我們共同舉杯,祝福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順利;也祝我自己學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喜歡過除夕!

三年級節日作文 篇4

大慶路位於吉利區煉油廠正門前,它不但是一個吉利區文化活動中心,也是吉利區的商業中心。路兩旁有電影院、體育館、銀行、郵局、文化宮、賓館、酒店、小吃店、精品服飾店等,因此,每逢重大的節日,這裏就裝扮地美麗無比,熱鬧非凡。

白天的大慶路光彩奪目。當你邁步走進大慶路時,一股歡天喜地的氣氛鋪天蓋地地向你涌來。路兩旁的樹都穿上了黃色的大衣,商店、生活區的門口的樹上都披上了紅色的大衣,他們好像一個個節日值班的“虎年勇士”,英姿颯爽地站在那裏。“紅勇士”好像對每個要出門人說:“祝您出門見喜、好事連連!”;“黃勇士”好像在對過路的人不停地說:“祝您富貴吉祥、心想事成!”再看這些“勇士”手中還提着一串串小燈籠:有的三個一串,有的兩個一串,一串串紅燈籠猶如一串串冰糖葫蘆,象徵着吉利區人民的幸福和團圓。

我不但喜歡白天喜氣洋洋的景象,而且更陶醉這裏夜晚的'祥和。

夜晚的大慶路光彩耀眼。華燈初放時,這裏是燈的海洋,這裏是人的海洋,無數盞彩燈亮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把大慶路照得如同白晝,五彩繽紛的彩燈映射出一幅幅動人的圖案,有的像高山,有的像瀑布,有的像花朵,還有的像流星,對過往人們不停地眨着眼睛。成羣結隊的小孩兒在閃爍的霓虹燈下追逐玩耍,成年人在這美麗的夜景下散心,老年人也一邊欣賞這樣難見的夜景,一邊鍛鍊身體,真是一個安靜、祥和、休閒的好地方

節日的大慶路實在是太美了!我望着那迷人的景色,真想多停留一刻呀!真希望這裏天天都過節日啊!

三年級節日作文 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重五節等。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東吳(即黃河以南一帶)一帶的端午節則是爲了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還有一些地區是爲了紀念曹娥。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賽龍舟,本是因爲得到屈原自盡的消息以後,人們紛紛去打撈,演變而來。還有吃糉子,是因爲在打撈後,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遺體,於是百姓們用糉葉(糉葉一般常用蘆葦葉)包米,投入大江,是想着讓魚鮫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此外,還有懸艾葉蒿草,薰蒼朮、白芷,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還有吃“五黃”,即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喝雄黃酒。

20xx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我國首個被列入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