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關於春節三年級作文彙編六篇

關於春節三年級作文彙編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三年級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春節三年級作文彙編六篇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1

過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古詩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不過,這個新年,五年級的少先隊員——我,爲了“防治霧霾,保護環境”,準備標新立異——不放鞭炮!

當我把這個“荒唐”的想法告訴我的父母時,他們吃驚地問我:“你以前不都吵着嚷着讓我們給你買鞭炮的嗎?怎麼今年不放鞭炮了?”我義正辭嚴:“歡樂的春節需要我們自己營造,比如包餃子、做湯圓;放鞭炮雖然帶來了濃濃的節日氛圍,但然而也帶來了濃濃的霧霾,毀掉鄉下這新鮮的空氣。”爸爸媽媽聽了這番話,若有所思地向我點點頭。

除夕夜,我們家並沒有放鞭炮,但然而,窗外那其他人放炮仗的聲音讓我心裏癢癢的——要不還然而買幾支炮仗放放?但然而看到了在廚房裏忙碌的父母,想起昨天晚上對他們說的話還有網絡上“過年不放鞭炮”的倡議,只好搓着手心,堅持着“防治霧霾,然後保護環境”的立場。

大年初二,窗外的炮仗聲總算少了起來,沒放炮仗的我心裏反倒格外舒坦——人家說不開車沒做到,不開空調沒做到,總算做到了一個“過年不放鞭炮”,也算然而我爲保護環境出了一份力。而且,經過了這個“第一次”,我決心保持這一“優良傳統”,爲霧霾防治出把力!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2

春節快到了,可以放鞭炮,可以收壓歲錢了,可以……我盼着春節快點到來。

春節到了,我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放鞭炮。老爸拿了一串鞭炮,我和小夥伴幫他拿來打火機,鞭炮點燃了,在天空中噼裏啪啦地,而且還是五顏六色的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蒲公英,有的像螢火蟲,可美了。

這時,我聽到了老媽的叫喊聲:“快回家來唷,爺爺發壓歲錢嘍!”我高興地說:“知道了。”我激動地向家跑去,邊跑邊想:爺爺今年會給我多少壓歲錢呢?來到家裏,吃好年夜飯,爺爺把那包鼓鼓的紅包塞給了我,還祝我新的一年學業有進步,我迫不及待地接過紅包,向爺爺說聲“謝謝”。捏了一下,嘻嘻,真厚,一定有十幾張一百元的吧,我趕緊打開紅包,數了一下,哈哈,裏面竟然有二十張,我太高興了。這時外公`外婆舅舅舅媽也都給了我壓歲錢,我可真變成了大財主嘍!

春節真快樂,我希望每天都是春節,那該多好啊!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3

  這味道是自豪

年前,聽聞“泉州將成爲春晚分會場”的消息,我便激動地往泉州文廟奔去。

喜慶的紅燈籠掛滿了整個文廟,水池中花燈造型,或蓮花或天鵝,非常吸引人。如此精心的裝飾,相信文廟勢必被打造成華麗的舞臺,將古樸氣息與現代流行相融合。

當春晚節目播放時,我聽到泉州分場主持人用閩南語向觀衆拜年,看到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花燈,大氣的船隻造型彰顯着宋元期間泉州“東方第一大港”的氣魄。晚會節目更是將拍胸舞,提線木偶,惠安女,跳篝火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讓人一覽閩南風情。

我爲自己是泉州人而自豪。

  這味道是歡聚

回到鄉下老家,更濃地嗅到春節的味道。這味道里,有八仙桌下敬天公時的喃喃祈福,有青苔石階上孩童互扔鞭炮的歡呼,有家家戶戶點燃煙花響徹村莊的絢麗綻放,有陽光難掩的石窗和紅豔的對聯,有煙霧繚繞木魚脆響的廟宇,有闔家歡聚的燈火通明,有我對過去的追憶與對未來的期盼。

庭院裏的樹依舊是綠色的,茶花不分四季的絢爛,不顧時間而響的雞鳴聲陣陣,大花貓喵喵叫着怯生生不肯近人。煙囪從天窗伸了出去冒着白煙,一家人圍着木圓桌一起忙活着年糕的製作,用着鄉音互相打趣,竈爐旁圍着圍裙的舅媽把枯枝扔進火堆裏,外婆叫我吃飯,我應聲而去。心中最溫暖的地方就是這裏啊,心裏想着它是我長多大走多遠也想要回來的地方。

  這味道是喜慶

宋書》中就有關於古時泉州鬧花燈的記載:“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泉州的花燈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賞花燈的習俗更是一直延續至今。市區裏大街小巷的大人牽着迫不及待想要掙脫着去花燈下細細觀賞的孩童的小手,而孩童手裏呀,則提着點了燈的小燈籠嚷嚷着,站在一盞盞花燈下驚歎着,歡呼着。

那一盞盞花燈形狀各異,其中有幾組花燈吸引了我的眼球:一組小精靈造型的花燈,那些小精靈手上各自拿着不同的南音樂器,體現了異域元素與泉州傳統文化相結合;一組使用舊衣物和廢舊鐵絲製成的漁女頭飾和漁女形象的花燈,體現了環保節約的理念和惠安漁女與潯埔漁女勤勞美麗的身影;一組在燈籠內膽裏放着旋轉的屏幕,上面放着泉州各地的風景。

“歸騎不令歌吹歇,萬枝燈燭度花樓。”蔡襄在體驗了泉州的元宵後就寫下這句詩。人們跟着踩街的隊伍行走,人們擡着轎子和神在街上游走,彩車穿行在大街小巷。鄉下的男女老少啊也不缺乏活動,他們擡着轎子和神,在篝火旁跳躍着,歡呼着,半個村的村民們都提着紙燈籠繞着村落行走,花炮照亮着人們前行的路。

春節的味道,瀰漫在廟宇的`煙霧繚繞裏,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裏,在爆竹聲聲裏,在阿嬤的親切呼喚中,在那孩童嘴裏忙不過來的年糕湯圓炸食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唯有用心感受,唯有置身其中地去參與,才能細細地品出那一番甜蜜。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4

今年2月5日,我和爸爸、媽媽到鄉下過春節。 一到鄉下,我就喊着:“我要放煙花、鞭炮。”媽媽說:“明天是除夕,等晚上12點時,就可以放煙花啦。” 盼望已久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我一手拿着點燃的香,一手拿着煙花。“啪!”一個煙花衝上天,像一個藍色的降落傘綻放在空中,不一會兒,就在空中消失了。又一個煙花被點燃衝到了天上,像五把劍圍成了一個圓圈,五把劍向外面刺去。我又點燃了一個煙花,啪!“一個形狀像愛心的煙花上天啦!”我興奮地叫着。我最喜歡的要算最後的一個煙花。它“啪”地一聲衝上了天,帶着六個小銀點衝了上去,又“啪”的一聲煙花開了,一個形狀是五角星的煙花出現了,五顏六色,漂亮極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帶着大哥、二哥和我一起去給村裏的人拜年。媽媽還特地讓我帶上一個袋子。每到一家,我就說:“拜年啦!新年快樂!”別人就給我糖、花生、水果等東西,我把這些東西都放進那個袋子裏。別人給爸爸的香菸,也被我放進裏面。最後,我拜了2袋子糖果。回到家,我高興地說:“這是別人給我的新年祝福!” 這個春節真快樂!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5

中國是一個泱泱大國,更是一個文明古國,她那無比燦爛的中華文化更是綿延了五千年之久,遼闊的疆域造就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而我的家鄉,素有“江北小蘇州”之稱的濟寧,也有很多風俗習慣。

每當過年時,人們都會穿上新衣、新鞋,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來,北京的舅舅一家也會趕回來過年。終於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只有這一天是這麼的與衆不同,平時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如今空空蕩蕩,家像一塊吸鐵石把人們吸附在它的身邊,千里萬里遙遠的兒女們都要趕回家過年,人們都在爲團聚忙活着,有的剁肉餡、有的擀皮子、有的包餃子,而爺爺在準備給佛祖與祖先的供品,即是祭奠也是能多討吉利。我還會在餃子皮中包上糖,傳說誰吃到,他這一年都會甜甜蜜蜜,幸福快樂!而姥姥如果發現自己碗裏有糖餃子總會悄悄夾到孩子們的碗裏鼓勵你多吃,而誰吃到就會興奮的叫起來,大家也爲他高興。

吃完餃子,全家人都會坐到沙發上看電視,每年的春晚成爲全中國最關注的節目。接近12點了,新春來臨了,噼裏啪啦的鞭炮響了起來,預示着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

俗話說,正月十五前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傳統是看花燈、吃元宵。如今又增加一項新的項目——放許願燈,特別是今年中國的元宵節和西方的情人節是同一天,公園裏滿是放燈的人,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升起了一盞盞燈,像滿天的星斗那麼壯觀,映亮了整個夜空。

民俗民風,就是我們生長的血脈,是我們心裏抹不去的最美好的回憶。

春節三年級作文 篇6

清晨,聽見屋外小孩子早已大喊大叫了,可我還躲在被窩裏不願起牀,你想想,被窩中的舒服感覺誰願離開!可還沒等我舒服夠,媽媽已經扯破嗓門叫我快起牀了。我將被子一扯,矇住了整個頭,可無濟於事,媽媽已走進了房間,下了一道聖旨:“今天全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快點準備!”

我生來性格內向,不願串門走親訪友,但無可奈何,今天是初二,所以也不得不去外婆家拜拜年。

我們全家人已準備好出發了。天啊!拎幾大包東西,豈不是想累死我,偏偏又要我拎,我更加不高興,說:“你們走前面吧!反正我走不快,我會跟上的。”拎着兩個沉甸甸的大包,向外婆家走去。

去外婆家全是山路,挺累人的。約摸走了兩三里路,我放下東西,拿起手一看,有兩條紅印子,動一動,彎都彎不過來。痛,我氣憤極了!就在這時,一瓶不爭氣的酒滾了出來,我撿起一看,連嶄新的標籤上都有幾條小髒痕。

還是繼續上路吧。

總算到了外婆家,他們有說有笑的,可我一個人躲在房間裏悶看電視,想着心事。

過了幾天,外婆她們家的人來我家了,禮物全放在書桌上,我翻着看着,看呀看……啊!那瓶酒不就是我拎去的嗎?標籤上的幾條痕跡還在呢!

是那瓶,一定不會錯,絕對是那瓶!

我愣住了,春節,是一個歡慶的節曰,是人們走親訪友的盛大節曰,可是誰出的餿主意?爲什麼要送春節禮物,難道不送不行嗎?而且最終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那天,我手都拎得好酸好酸,可又拎回來了,有什麼意思?我真不明白爲什麼?但願以後過春節不要送這送那,在春節走動走動就是,沒有必要非得送什麼禮物,也更輕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