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示例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三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童謠,我的腦海中便浮現出端午節的熱鬧,似乎已經聞到了艾葉的清香。

端午節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要包糉子、賽龍舟,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老人們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我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姥姥總會早早用五彩繽紛的絲線編成漂亮的手鍊,還串上小鈴鐺系在我的手腕上,編成網兜掛在我胸前,裏面還裝着一隻熟雞蛋。這一天,姥姥總是坐在家門口的小椅子上,面前的一隻盆裏浸着碧綠的糉葉,一隻盆裏裝着白胖的糯米,還有讓我垂涎欲滴的蜜棗、紅豆,只見姥姥的手靈巧翻飛,不一會,一隻小巧可愛的糉子就誕生了。端午節的早餐是最豐盛的`,姥姥說“吃五黃,不生瘡。”我卻撅着小嘴無可奈何的吞下本不喜歡吃的鹹鴨蛋黃。

現在,我們住在城市裏,過節了,媽媽帶我來到超市,只見冰櫃裏的糉子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三角形的、六角形的,有水果味的、火腿餡的。但是,我總覺得吃不出記憶裏的那份清香。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2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門楣中央或帶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爲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裏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糉子。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3

關於端午節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

每年端午節,對老家的節日習俗還記憶猶新,到每家都能夠發現家家戶戶端午節時門頭上、窗戶上插滿了艾草、菖蒲、石榴花、龍船花、柳條等;爺爺奶奶在午後時把蒜頭放在爐火裏燜熟叫姐姐、弟弟和我一起吃,邊吃還邊聽長輩叮囑我們:“孩子們,多吃點呀,這東西不但好吃,還可以預防肚子痛呢!”吃完了蒜頭爸爸媽媽用艾草、菖蒲熬出的水給我們洗澡,用雄黃酒塗肚臍、耳朵、鼻孔等,穿上了新衣,扣上了五色絲線,佩戴上了香囊。我們出去玩時,長輩囑咐我們只有到七月七才能剪去五色絲線,拋與房頂讓喜鵲銜去銀河搭橋讓牛郎和織女進行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

賽龍船、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船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蟻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黃豆瓣包的糉子。”

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香囊。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爲端陽節,端午節流行與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雄黃酒用來殺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今年端午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我好期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