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大綱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中國有句話叫“藝道相通”,那麼,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鋼琴師”對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小編今天爲大家帶來《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海上鋼琴師》的觀後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_第1篇

今天,我看了《海上鋼琴師》的電影。1900(主人公)是一個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歲時無意間彈起了鋼琴,立刻愛上了它,並愛上了音樂。1900從不按規定的曲子彈奏,腦子裏想這什麼就彈什麼,他會用鋼琴與別人對話,從音樂中就可以聽出他的快樂或悲傷。1900在船上度過了大約40年,從沒下過船。後來因船壞了,得用炸藥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後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動,因爲1900在死神要光臨時,依然坦然面對,他的心中裝着音樂。1900爲了音樂,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傷心,同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得一生都有許多條人生道路可以選擇,一旦選定了一條,你必須爲了實現它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音樂是一種溝通方法,可以從音樂中解開悲傷,從中尋找出快樂。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_第2篇

一個出生在海上的棄嬰,被維吉尼亞號黑人輪機工收養,7歲時又再次成爲孤兒,在葬禮上初聞有如天籟的音樂,隨後就能在鋼琴上隨心所欲了……

沒有學習的過程,可稱爲天才。

描寫天才的故事,可稱爲傳奇。

傳奇超越普通現實,表達另一層真實,是爲隱喻。

《海上鋼琴師》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傳奇與隱喻的故事結構。“1900”是新世紀的時間座標,“維吉尼亞”是美國開國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移民船號,“1900”還是“爵士樂”的誕生年代,標誌新大陸獨立靈魂與自我意識的完成。不過就音樂來說,這一過程經由“貓王”達到頂峯,此後便被源於英國的“搖滾樂”——“披頭四”樂隊取代,象徵舊大陸(歐洲)的復興。

《海上鋼琴師》所表達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時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陸(美國)所透露的衰敗氣息——而這一點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現的。因而,該片也可以說是對20世紀以美國文化爲標誌的人類文明頂峯進行的一次另類檢討,視角高超,飽含禪意。

影片的情節鋪陳有那麼幾處比較關鍵:與“爵士樂”創始人的鬥琴;即興灌錄唯一的唱片;與維吉尼亞號共沉的獨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結尾的那段獨白中,其實單看文字可能更好,對於影片要表達的核心來說,那已足矣。

這裏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過多詮釋,我只能說我完全領會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個字。

對於“鬥琴”這場戲我提供兩個視角供參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俠小說的情節,一個人舞劍,劍可殺人於無形;另一個人舞劍,可把劍摧毀於無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學奇人尼古拉·特斯拉與科學匠器愛迪生來比照,前者視科學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樂,可完全拋開世俗功利;後者骨子裏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機者,只把科學研究當成謀取個人利益的手段,兩者自然有天壤之別。

無論編劇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達來說,“爵士樂”創始人鋼琴彈得固然超凡脫俗,但“1900”出手,一曲過後,鋼琴的金屬部分竟炙熱如焚,足以點燃一顆菸頭……兩者高下立判。古語有言:功夫在詩外。絕頂高手比賽技藝,定非就藝論藝,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節的塑造來說,導演深諳藝術的虛實之法,以虛擬實,頗得藝術表現的妙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