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必備)實用的初一作文

(必備)實用的初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實用的初一作文

初一作文 篇1

似水流年!

轉眼之間,學期一個匆匆而過。也許只留下幽幽的清風和淡淡的憂傷,但與之有些矛盾的是,我心中畢竟有些快樂。

初中畢竟是初中,和小學不同,早就聽人說過,進了初中就等於進了地獄。我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性有多少,但總覺得這句話有些誇張,就像人說的',“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喝過的醋比你喝過的水還多”一樣。……無聊!我的所有的想法。日子還是這樣過,書籍還是一樣地讀!危言聳聽的歪理邪說!

想到這裏,我又不得不望一眼可惡的數學,用“可惡”這個詞,不太恰當吧!可是我又找不到更恰當的詞語來形容它,因爲它確實可惡,我想我要爲它瘋狂了。

我想放棄數學,不然我不會找到另一種生活。但有人說,數學是不可以放棄的……我反駁,他卻說他能用牛頓的第二定律BA(OH)2和H2SO4的反應來證明!我無可辯駁!

我想把自己的英文名改爲CICI,因爲有數學的地方就不會有陽光。我要像CICI果凍,柔軟卻頑強,不會像冰淇淋一樣——它會因爲天熱而流淚。

我瘋狂地補着數學。

中國足球教練米盧說要踢快樂足球。又有人提倡快樂數學,要把學數學當成一場遊戲……遊戲!

遊戲中,我被它捅了一刀,很慘的一刀。它刺傷了我的眼,我迷失了方向。我在黑暗中,摸索着。我又遇到了幾何,事情稍有好轉,但遠還來不及Happy,考試如上戰場,揮兵南下,我慘敗!

不玩了,我輸不起!

初一作文 篇2

最近讀《道德經》讀到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忽覺感觸頗深,那麼如何在這滾滾紅塵中守住那份心靈的“虛”和“靜”呢?

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也就是追求「虛」,要達到極點,守住「靜」,要完全確實。萬物從生髮生長到秋藏潛降,可以看出迴歸之理,一切事物變化紛紜,各自返回其根源。老子教導我們人的心神如果真正能達到虛靜、空靈的境界,就能夠真正解脫繁瑣,放下牽累,排除自身和外界的`干擾,這個時候考慮問題就能和客觀事物的自然發展相符合。大自然的一切是如此的自然,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心態的改變,“致虛極,守靜篤”便是一扇等你開啓的門窗。

在這個物慾橫流,世事滄桑的人世,我們是何等的平凡,太多的誘惑空虛了人們的心靈,模糊了人們的雙眼。我們何不濾過浮躁,退去枷鎖想想古人的清潔與淡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多麼的恬靜,“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又是一種釋然,“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又顯得那麼清遠,“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更是一種閒淡。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這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時代,只有給心靈留一塊淨土,拋開一切的煩惱和牽掛,抽空多擁抱自然,學會在狂風中暢飲,在星空下唱歌,淡化物慾,淨化心靈,才能尋得一份自然。

初一作文 篇3

“我爸說……”“我爸……”這句話是同桌經常唸叨的,聽得我耳朵都起了繭子。

說起我同桌她老爸,我曾有幸見過一面。長得不是太高,稍微比同桌高一點,和同桌有一樣的身材,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有其女必有其父。那是開學的那天,是夏末初秋時節,在校園內會見了同學,還有同桌。那次是在排隊買保險,我就非常有幸的見到了那位天天被同桌掛在嘴邊的人——她老爸。他看起來很是和藹,同桌被我拐得到處閒逛,而他卻甘心獨自一人在那裏排隊,真的很羨慕同桌有這樣一個老爸呢!誰說父親是嚴厲的,你看,這就是和藹的那個。

當同桌老爸要走的時候,還給了同桌一些錢呢!就只因爲同桌一句我沒錢了,我要錢。唉,她老爸也真是慷慨啊!

我記得同桌這樣跟我說過,她爸和她都是吃貨。所以呢,同桌也不免的又讚賞了她老爸的.廚藝又是怎樣怎樣的好。雖然我沒曾品嚐過,不過看同桌那白白胖胖的樣子,就知道她爸把她養的有多好,更不用說廚藝了。同桌還向我說笑她老爸是怎樣的孩子氣呢!可以想象,一個三四十歲的人跟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撒嬌,該是怎樣一幅滑稽的畫面。不過,要是在同桌她老爸身上表現出來,也就大相廷徑了。問我怎麼知道的,當然是從同桌的性格看出來的啦。俗話說得好,怎樣的家庭造就一個人怎樣的性格嘛。

幾個同學正在談論父母,同桌也在。“我爸………”看,又來了,她爸都快被她誇成神人了。

初一作文 篇4

古代,在輔佐君主建功立業的人當中,哪種人結局最悲慘?拋開那些功高蓋主、引火焚身的功臣不說,就是法家及變法者。那麼他們對做出的貢獻如此之大,又爲何他們的如此之悲慘?我認爲這是因爲他們的改革措施觸及到了貴族或者士族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就拿商鞅來說吧,他是秦國崛起的主要功臣,可他最後卻慘死在了君王的手裏。年輕有爲的君主秦孝公廣招人才,其中就包括商鞅。商鞅在秦孝公的大力賞識和支持下,推出了以下幾項改革措施——合併鄉邑爲縣,初步形成了官僚制,使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同時削弱了貴族的權力;採用軍功制,爲出身下層社會的人提供一個通向權利與富貴的道路,而沒有真正建立功勳的貴族無法獲得實權。在商鞅的大力變法下,秦國開始國富兵強,實力開始超過其他國家。可是商鞅的變法因爲大大地削弱了貴族的利益,直接導致了他本人仕途的.失敗。秦孝公英年早逝之後,他的兒子秦惠文君繼位,爲了鞏固君王的地位和平息貴族的怒氣,於是秦惠文君馬上把商鞅給車裂了。可惜就這樣一位爲秦國崛起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卻在變法成功之後慘遭殺戮。

許許多多的變法者都與商鞅的命運相似,身前爲變法前赴後繼,可最後卻總因觸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導致變法失敗或者身敗名裂,從古至今這樣的一幕幕悲劇都在我們眼前發生。李斯,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的得意門生,秦國的統一及強大,他有不可磨滅的功勳,最後卻被胡亥所殺;王安石爲變法終日勞累,變法也很有實效,可因觸及到官員的利益而被反對派終日圍攻,最終因變法派內鬥而宣告變法失敗;張居正的變法使明朝空前強大了不少,可在他死後不久便被抄家……這樣子的例子數不勝數。

爲什麼法者的命運總是這麼悲慘?這可能與變法者的性格、所處環境、面對的敵人都有關係,可是導致他們有這樣的下場,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直接損害到統治高層的根本利益。有句話說的好:沒有不流血就成功的改革,雖然他們的下場都很淒涼,但是會記住,人民會記住,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