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關於七年級春節的作文3篇

關於七年級春節的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春節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七年級春節的作文3篇

七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1

一到臘月,青菜、豬肉、水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身價翻了好幾倍。臘月二十四,掃房子,洗窗戶,把一年積累的灰塵掃去,也就把所有的黴氣、晦氣掃出去了,乾乾淨淨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我們這裏素有“早年早節”之說。除夕下午,大家都要早早地洗澡,並換上新衣服,然後去祭祖先。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桌子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吃着這些好吃的,彷彿像是完成了一項使命,肚子裏滿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瓊玉液。屋外,小孩子們總愛買幾盒沙炮,扔到地上,發出“噼啪”的響聲。煙花滿天都是,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彩蝶飛舞,有的像火焰爭鋒,有的像含苞待放。

初二,迎王爺是非常隆重的。全村人早早地候在門前。只聽禮炮聲震耳欲聾,鑼鼓喧天。隊伍迎面而來,人人都走到王爺面前虔誠地進香,默默地許下新年的願望。當然不可能就這麼簡單,陸陸續續有人去神壇那裏進香,祈求神靈保佑。

這一天,總有好多親戚來串門,大人們一個勁兒地給紅包,孩子們自然是收紅包收到手軟了。

每年,總會有人請來戲團,給父老鄉親們表演節目。晚上,奶奶拉着我去看戲。我吃着棉花糖看戲,別提有多愜意了。

七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2

年,總是伴隨着轟轟烈烈的鞭炮聲、孩子們肆意的歡笑聲以及每家每戶臘腸味的飄出而到來。這個時候的人們是忙碌的,但也是快樂的。

過年最不能缺的就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包餃子之日就是媽媽大顯身手之時。蔥姜大料一個也不能少,然後就是主要的兩個材料:面和餡了。媽媽和姑姑一起包餃子,俗話說得好“兩人合作,幹活不累。”她倆一個擀餃子皮,一個包餃子餡,有說有笑,枯燥的勞動也因此變得有趣起來。

老少爺們兒也不閒着,一個個都忙活着呢。生排骨,生牛肉,經他們手全變成了一道道美食,幾家人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孩子們舉着糖葫蘆東奔西跑,不知疲倦。孩子們的笑聲,大人們的聊天聲,柴火燒飯的噼裏啪啦聲,構成了我印象中的年。

鄉村的年總要比城裏熱鬧得多。鄰里之間交往頻繁,彼此也是熟悉的很。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拿出自家的美食招待近鄰。我最喜歡的事兒就是跑去鄰居家吃他們的灌腸了。

隨着經濟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村裏的人漸漸都搬到了城裏。餃子已經從自己包變成了去商場裏買,菜也不自己做了,而是直接買現成的或去飯店吃。總之,年味越來越淡了。

我還是希望一家子可以圍坐在桌子前吃一口自己包的餃子,那纔是春節的味道啊!

七年級春節的作文 篇3

路邊的冬雪逐漸融化了,天氣也逐漸暖和了起來。滿大街掛着的通紅的大紅燈籠和調皮的孩子們偶爾燃響的鞭炮聲讓你時時刻刻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濃厚氣息裏。“每逢佳節倍思親”,看着車站碼頭望不盡頭的人流和馬路上日漸稀少的車流,讓人感受到哪兒哪兒都氤氳着濃濃的回家過年的氛圍。

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鞭炮聲此起彼伏,擡頭,是絢爛的煙花,在天空中交錯綻放。奶奶家也是熱鬧非凡,媽媽和姑姑爲奶奶穿上新買的衣裳,還特意爲奶奶那爲數不多的花白髮整理頭型,逗的牙齒不全的奶奶抿着嘴直樂;花枝招展的麗人們聚在一起,包着餃子,談天說地,時不時笑得抱作一團,麪粉散落得到處都是;男人們則在一旁下餃子,炒菜做飯,廚房裏飄來一股股吊人胃口的香氣。飯菜做齊全上桌,全家人歡聚一堂,碗筷聲、說笑聲、祝福聲和着調侃聲混合在一起。菜過三巡,酒意微醺,氣氛更加的熱烈,男人們互相敬酒,酒杯撞的叮噹直響;女人們則放下了碗筷,簇擁着奶奶擠在沙發上看熱鬧的春晚節目;孩子們則終於徹底放鬆身心地開始組團玩手機遊戲。

說完歡快的除夕夜,我再講講另一件春節期間難忘經歷。

大年初二,給長輩拜完年後,我和同學們結伴去了家附近的一個敬老院。

敬老院的新年氣息還是十分濃厚的,到處張燈結綵。留住在敬老院裏的老人也不少,大約有50-60人,他們大多是沒有子女或者子女在外地不方便接回家過春節的老人,他們都安靜的地坐在座位上休息,間或有幾位老人偶爾聊聊天。一見到我們,老人們齊刷刷將目光投向我們,關注着我們的一舉一談。我們爲每位老人奉上我們的禮物和祝福,老人們很是高興。在園長阿姨的指導、支持下,我們組織了一場包餃子活動,奶奶們坐在板凳上,一個個手腳麻利地包着餃子,餃子形態各異,有元寶形的、有三角形的、有肥如大肚羅漢的、有瘦如麪條的',但是爺爺們的手藝明顯差別太大,大家邊包邊聊,談笑風生,看的出來,對於我們的到來,老人們很是開心。後來,老人們唱起了歌,那歌詞很老很過時,但氣勢高昂豪邁,唱完之後,我們大家都笑了。老人們都說,很久沒有這樣熱鬧過了。

休息時間到了,老人們腿腳不大方便,我們便把老人扶到房間裏。一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不放,我便坐下來與老奶奶聊天。老奶奶的牙齒快掉光了,說起話來有些漏風。但是老奶奶的話風很是風趣幽默,知道的也很多,她給我們講了很多,有年節的禮儀,年節的來歷,還有她自己曾經的生活和閱歷。老奶奶用含糊的語音告訴我們,她已經八十多歲了,一兒一女在國外都很有出息,就是不能經常回國,她已經有近三年沒有見到自己的子女和孫子了,她很想念他們,自己一個人很孤獨,所以到敬老院來,就爲了有人能和她說說話。說到這裏,老奶奶的語調稍低,但並沒有哭泣,想來也是失望多時。聽到這裏,我便能知道這位喜笑顏開的老人平時是多麼的孤獨寂寞,他們唯一的夢,就是能見到自己的孩子。這夢的實現,近在咫尺,卻又似乎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走出敬老院,看着熱鬧的街區,我心裏有一種默默的悲酸:同樣都是老人但她們的感受卻不相同。是這年味,到底是濃了,還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