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七篇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包糉子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六年級包糉子作文集錦七篇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1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準備包糉子。因爲,我覺得糉子吃起來很香,也想自己嘗試着包糉子。所以媽媽一說,我立馬答應了。

媽媽昨天晚上就泡好了糉葉和糯米,今天上午就可以包糉子了。其實媽媽也是第一次自己包糉子,對怎麼包也不熟悉,真是新手上路。媽媽讓我去洗乾淨手,然後我和媽媽一起坐下來包糉子。媽媽拿起一片糉葉,把它窩起來,把糯米放進糉葉裏,又放了一些紅豆,就把糉葉包起來。可是媽媽怎麼包也包不起來,米老是撒出來。媽媽覺得自己包的方法肯定有問題,於是媽媽把一個買來的糉子“解剖”了,這才知道別人是怎麼包出四個角的糉子的。媽媽又重新開始包糉子,這回她終於包出了一個成功的糉子。媽媽一開始包的很慢,但是不一會媽媽就很熟練了,包得又快又好。我看媽媽包糉子,覺得很好玩,就自己拿起一片糉葉,照媽媽的樣子捲起來,把米放到糉葉上,再拿起點紅豆按進米里。這個步驟不難,但是好景不長,當我要把糉子包起來的時候,卻犯難了,媽媽做的樣子看着很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儘管我怎麼包都包不起來,米都漏出來了。結果,我一個成功的糉子也沒包起來,這讓我有些遺憾。但是,我也幫上媽媽的忙了,我幫媽媽剪線繩捆糉子。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倒進水,開火把糉子煮熟。當糉子煮好的時候,我聞到了米香的味道,我迫不急待地嚐了一個糉子,真香啊!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希望我和爸爸媽媽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2

今天,我到小姨家做客。弟弟不在家,真掃興,又得當沒有“士兵”的“將軍”了。但我往桌子上一看,是糉葉呀!

我高興極了,便纏着小姨教我包糉子,小姨無奈,只好答應教我包糉子。

終於開始包糉子了,小姨先教我把糉葉捲成圓圓的漏斗狀,顯得十分輕鬆,而我弄了半天也沒弄好。只好向小姨請教,原來,是我太心急了一點,總是卷不成形。於是,我只好冷靜下來,小心翼翼的捲了起來,哦!

終於完成了第一步。我繼續包糉子,小姨用手把糯米一把一把地抓進了“漏斗”裏,我也學着她的樣子把米抓進了“漏斗”裏。終於到了最後一步——封頂了,只見小姨將剩餘的葉子蓋在露在外面的糯米上,就完成了我也這樣完成了第一個糉子。

當小姨把糉子拿出來後,不禁笑了起來,我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糉子所有的角都在漏米,哈!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3

聽說明天要舉行包糉子,我們都很高興,蹦蹦跳跳的。當然,我也做好了包糉子的準備。可是我還不會包糉子呀!哎——!有了!在放學的路上我問我的母親糉子是怎樣包的,我的母親就把包糉子的材料和怎樣包糉子的要領大概意思給說了一遍,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高興的來到了學校。我打開書包,那出糯米,在拿出糉葉,糉針、花生米、水、線……上課鈴響了,我的老師走進教室,說:“我們現在開始包糉子,不會的可以和我學。”說完,就走到唐子豪的面前。拿起四片糉葉,左手抓住糉葉的中心,右手抓住糉葉最粗糙的一頭,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筒,我的老師說;“這裏的頂端一定要尖。”後來,我的老師在用手託者糉葉,在裏面放米,餡,在從上往下一蓋,在按順序轉動,大約留下個四釐米的時候,在拿糉針向糉葉前面扎過去,在穿過糉針前面的孔,大約留一半下來,在從下一拉。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你們別看糉子這麼小,可包它的時候,是很麻煩的哦!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4

桂子開花,十里飄香,糉子成熟十里米香,親手包糉子!

下午我從英語班回來,一進門,一陣陣米香從廚房向我撲來,我似乎飄起來了,我慢慢地走進廚房,一進廚房門,只聽一聲喊:“哲哲,回來了!”我擡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只見老媽手疾眼快,一分鐘就包了兩三個,我忽然想起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便大聲說:“媽媽,讓我也包幾個糉子吧!”不行,起初媽媽堅決反對,但是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媽媽只好讓我試包幾個。

起初,我精神抖擻,拿着糉子葉開始包,可才包了兩個,就已經無精打采了,當我再拿下一個糉子葉的時候,媽媽按住了我的手,用有點請求的口吻說:“你別包了,去玩吧!”我低頭一看,頓時傻了眼,那兩個糉子哪像完好的糉子,簡直就像漏網之魚!一個個都咧嘴笑着,露出白白的米粒!另外一個則更誇張,一個糉子葉那麼大,可我只填了一丁點米,連蜜棗都沒有塞進去!

開始下鍋了,首先煮了十幾分鍾,又悶了半個小時,剛一開鍋,我馬上目瞪口呆,石化在一旁,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我包的糉子只剩下了個糉子葉,餡都流到鍋裏了!

從包糉子這件事中,讓我懂得了天才是要付出1%的智慧與99%的汗水,功夫是一步一步練成的,就如媽媽包糉子手疾眼快的程度!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5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民族節日,在那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糉子等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包糉子、吃糉子。

我的母親在端午節之前就把糉葉買回來了。並在頭天晚上,把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準備好了,又把買回來的棕葉在鍋裏煮了一會,糉葉的清香漫漫的從鍋裏散發出來,那淡淡的清香跑進了我的鼻子裏,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馬上就要開始包糉子了,我興奮不已。只見我的母親先拿一張糉葉,然後再捲成像喇叭似得桶,再在“喇叭”裏裝上準備好的江米、花生米、棗等各種東西把它緊緊地包成一個三角形,再用一根線綁起來。我很好奇,也想試一下,我的母親同意了,我就學着我的母親的樣子做。可我沒注意到,在我的母親綁“喇叭桶”時沒有透一點點縫,可我透了一個大大的縫,當我已經用線綁好之後,才發現裏面的食物都從那個大縫逃走了我氣憤憤地說:“這是怎麼回事?”我的母親耐心的給我講,我聽取了我的母親的勸告,又做了一次,然後用線綁起來,包的是妖不是妖,是鬼不是鬼。

煮完了,我把鍋蓋一掀開,一股清香味跑了出來,又忽然很驚訝,我發現我包的糉子裏面的食物溢了出來,想一個爆炸三角。我又難過又快樂,因爲我既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還嚐到了自己包的'糉子。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6

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划龍舟、吃糉子、懸艾草,。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糉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糉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糉子。剛開始,我不會包糉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糉子的糉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然後把糉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糉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糉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奶奶笑着說:“是爲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糉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纔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六年級包糉子作文 篇7

家鄉人包糉子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其中,又有多少汗水和智慧凝結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必須去包糉子,對農村人來說,這可是大事。

一大早,忙着去摘糉葉。父親說:“摘糉葉可講究了,要選又寬又厚的,這樣就不怕破了,要是你用大的,一煮就破。因爲葉大的很薄,容易破。”大家摘的可利索,不一會就提來一大籃子糉葉。

別以爲摘完了糉葉就沒事,還有一件大事在等着你,那就是調糯米。首先把洗好的糯米加些鹼,再和了,鹼要合適,等糯米全變黃了再加餡。父親放了些切好了的瘦肉加進去弄均勻,這就調好了糯米。也可以拿紅豆當餡。

一切準備停當,現在得包糉子了,父親拿起了三片糉葉,一大二小,還有一片尖朝上,一片尖朝下。擺放好糉葉後,捲成尖筒,手握牢,勺了幾勺糯米,用筷子把糯米壓緊,又勺了一勺糯米,留了2釐米深。父親把它包好,用繩子紮緊,這便做好了一個小巧的糉子。父親告訴我:有功夫的人還能把糉子包成“尖牛角”“圓皮球”等等。父親叫我把糉子的葉尖剪掉怕煮的時候尖頭把其它糉子扎破。

端午節來臨了,大傢伙忙着煮糉子,大街小巷上處處飄着糉子的香味。

香噴噴的糉子端上桌來了,我們幾個小孩爭先恐後,生怕被別人搶去,拿了糉子就開吃。“哎呦,哎呦,真燙!”我把糉子放到了桌上,看到別人吃得津津有味,也就吃起來,覺得異常的香。

吃到的一個糉子包含着多少智慧和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