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關於六年級看圖作文集合7篇

關於六年級看圖作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看圖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六年級看圖作文集合7篇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1

這是一幅極具諷刺特色的漫畫,畫的是在一個蔥鬱的森林裏,一個手持斧頭的“木頭”人,趁着天黑沒人,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中,肆意地濫砍亂伐,嘴裏還叼根菸。原本在棲息的啄木鳥,落在他的肩上,怒目圓睜地望着他那榆木般的腦袋,心想: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有”無知蟲“”糊塗蟲“······ 啄木鳥想得沒有錯,如果那“木頭”人的腦袋沒蟲的話,他砍這些樹有什麼用呢?他的表情已經暴露了他內心的貪婪,否則,怎麼連啄木鳥想要啄他,他都沒有感覺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腦子有“蟲”的人,並非少數,不是因爲他們不懂得環保,只是他們的環保之心,早已讓金錢和貪婪給埋沒了。他們屬於“知法犯法”的人。

看了這幅漫畫,我在笑的同時,也感到很可悲。因爲人們的隨意破壞森林、濫砍濫伐。這樣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水土流失、洪水氾濫、土地沙漠化······這難道不是人們隨意濫砍濫伐造成的嗎?難道這個腦袋裏有”蟲“的人不知道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嗎? 我們在《只有一個地球》中知道了,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爲人類作貢獻的,但是,因爲人類的濫砍濫伐、隨意破壞自然環境,不顧後果的濫用化學品,不但使他們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大家不要忘記,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人類也難逃一劫,因爲是和人類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2

公交車站旁有一個候車處,一位婦女披着頭巾,抱着小孩在母子上車處等車。

過了一會兒,一個約三十幾歲的中年男人上了母子上車處。他穿着一件皮大衣手放進了口袋裏,無屑地看了一眼母子上車處,便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裏候車。

婦女非常疑惑:這明明立着一塊牌子,並清清楚楚地寫着母子上車處,爲什麼那個人卻視而不見,莫非他不認得這字?

正當婦女納悶時,又上來了一個人。他戴着棉帽,身着風衣,雙手插進口袋,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上來之後便站在了那裏。

這使得婦女更加摸不着頭腦了,連續兩個人對那塊牌子視而不見,難道他們真的是文盲?接着又陸續上來了兩個人,先上來的是一個又矮又胖的男人,戴着一幅眼鏡。本以爲他會認得那字,可他瞥了一眼牌子就站了上去,後來的人戴着口罩生怕在公共場所被傳染了似的……

後面的人越來越多把婦女擠到了一旁,婦女望着這些人,由得感到心涼。

從這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些人並非文盲,而是假文盲。假文盲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公交車上可以看到強佔“孕婦專座”的人,草坪上,愛心掛牌上寫着:“別踩我,我怕疼!”可仍然有大人帶着小孩玩耍、嬉戲……

看着這些,我們應該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維護告示牌的效益,懲治假文盲,做文明公民,共創美好的明天!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3

今天早上,小明和弟弟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他們找了一個寬敞的地方,一起玩起了小推車。

突然,小明看見了一位老伯伯揹着一袋大米,那位老伯伯累得大汗淋漓。他對弟弟說:“弟弟,不如我們去幫助一下那個老伯伯吧?”弟弟坐在哥哥的小推車上說:“纔不要呢,那個老頭身上又髒又臭,我纔不去幫他呢。”哥哥一手拉着弟弟的手,一手拉着小推車,說:“去吧,去吧,幫助別人可有意思了。”弟弟見哥哥這麼興奮,只好無奈地說:“那好吧。”

他們兩個衝了過去,攔住了老伯伯。老伯伯被嚇了一跳,問小明和弟弟:“你們兩個是幹什麼的啊?”小明微笑着說:“老伯伯,我們是來幫助您的。”說完,小明便把大米放到了小推車上,弟弟也在後面幫忙扶着這個龐然大物,老爺爺也在一旁給他們喊着加油。

回到了家裏,老爺爺熱情地款待了小明和弟弟一番。弟弟終於知道了幫助別人是件多麼開心的事,而我們也應該像小明和弟弟一樣,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4

既沒有那豔麗的姿色,也沒有迷人的芳香,更沒有那高大的形象,只是默默的爲大地裝點着它的美麗,用綠色點燃生命給萬物帶來生機,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從復着那單調的生命,那就是默默無聞的小草。

仰慕回首,曾經在童年的時代,總喜歡在草地上玩耍,那小草成爲了那童年的夥伴,那草地成爲童年的樂園,是小草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童年的夢。造就了一個個飄渺的遐想。

在茫茫的草地,在崎嶇的田間地頭,小草是那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沒有逃避,卻在陣陣微風下,悠悠盪盪微笑點頭,全任憑牛羊那口中之刀層層宰割,腳下的鐵蹄步步踐踏,你卻無怨無悔,以他人的滿足成爲自己的快樂。

在狂風暴雨的摧殘下,不怕倒下,以堅強毅力頂過了風雨,風雨阻當不了造就了你那不屈不饒的性格,改變不了熱愛生命的勇氣

在寒冷的季節,你那生命之根深深的紮在那生命的沃土裏,在寒霜的侵蝕,冰雪的無情,雖然毀去了你那綠色容顏,美麗的青春。卻毀不了你那渴望生命的毅力

籬籬原上草,一歲一枯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小草具有那頑強的生命力。

無論在陽光的明媚的曠野,還是在冰涼的陰暗的角落,都離不開你的成在,在美麗花從中你不去張揚,在明媚曠野裏你不去展示,在陰暗的角落你不會抱怨,在默默的編織着他人美麗的夢。無時爲刻不在我們身邊的小草,而卻沒有人理會,也沒有人來愛護他,更沒有人珍惜他,更多的是被他人的踐踏與摧殘。小草卻無怨無悔的面對所有的一切。小草我讚美你,你那高尚寬容的情操。熱愛生命的毅力,無私奉獻的精神。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5

星期六的早上,陽光明媚,微風徐徐。小明來到自家的院子裏踢走球,他看到媽媽嗮衣服拉了根繩子,小明覺得這正好可以讓他練習射門。小明用足力氣一腳射門,只聽“啪”的一聲球踢到了衣服上,小明一下子愣住了,心想:糟了,這可是媽媽一大早辛辛苦苦洗的衣服呀!我得把它洗乾淨。

想到這兒,小明馬上從屋裏拿來了木盆與搓衣板,學着媽媽的樣倒了點水與洗衣粉,他仔仔細細地搓着衣服上的泥沙。小明一邊搓着衣服,一邊不時地拿起衣服看看,直到覺得與媽媽洗得一樣乾淨了,他才停下手,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晾好。

傍晚,媽媽下班回家,小明把晾乾了的衣服給了媽媽,並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聽後並沒有生氣,反而還笑眯眯地撫摸着他的頭說:“沒關係,知錯能改就是個好孩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錯事沒有關係,只要認真去改正就會得到別人的原諒。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6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漫畫《假文盲》,一組生活的小鏡頭將我好奇的雙眸凝聚到了一線。

這幅漫畫描繪的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凜冽的寒風無情地刺着人們的臉頰。在車站,一個專門爲方便母子乘車而設置的“母子乘車處”卻擠滿了了身材魁梧的男人。他們當然也是要乘車的,但不是母子。面對“母子乘車處”這幾個醒目的大字他們熟視無睹的站在那裏,有的還優哉遊哉的吹起了口哨。難道他們是文盲,不識字?不像,看他們一個個衣冠楚楚,頗有一副讀書人的派頭。更讓人心寒的是,一位年輕的母親抱着襁褓中的嬰兒被擠在了角落,母親被凍得瑟瑟發抖,孩子也在啼哭。然而,那些身強體壯的男人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毫無反應。一輛輛汽車來了又走,那些“假文盲”們終於如願以償的`搶到了舒服的座位,他們在“搶座比賽”中得了第一,卻在“社會公德賽”中慘遭淘汰。一陣北風吹來,“母子上車處”的牌子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彷彿要喚醒這些男人們可悲的公德心。

看了這幅漫畫,我真爲這些心安理得的男人感到慚愧。知識上的文盲固然可怕,但道德上的文盲更加觸目驚心!他們擁擠在專爲婦幼提供幫助和照顧的“母子上車處”,無疑給我們的城市文明添加了不和諧的音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涌現出各種各樣的“假文盲”。 標有“未成年人禁止入內”的網吧、遊戲廳裏,一排排學生正在全神貫注地玩電腦、打遊戲,嘴裏還時不時喊着興奮地話語;“禁止吸菸”的電影院裏,一個個“假文盲”高傲地翹着二郎腿在“吞雲吐霧”; 不準亂刻亂畫”的旅遊景區,又是被一位位“假文盲”刻下“到此一遊”的語句,他們真的是目不識丁麼?不,他們是爲了自己的便捷與舒適,不但拋棄了中華民族基本的美德,還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那麼,代表他們並非文盲的一紙文憑又有何用?

如果人人都遵守社會公德,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文明、美好、和諧,爲了讓社會充滿溫馨和幸福,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文明之帆飄蕩在每一片江河湖海,讓文明之風迴盪在神州中外!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7

在一片田野裏,農民伯伯播下了很多種子,有蘿蔔種子、白菜種子、稻子種子、玉米種子等。農民伯伯邊種邊流着晶瑩的汗水。“轟隆隆,轟隆隆”“嘩啦啦,嘩啦啦……”突然天空打雷後,又下雨了。“誰呀?是誰打擾了我的好夢?我要上去看看!”蘿蔔娃娃自言自語地說。

蘿蔔娃娃使出吃奶的勁兒,使勁往上鑽。可泥土太硬了,蘿蔔娃娃只鑽了一點點,蚯蚓姐姐看到了想幫助蘿蔔娃娃,就對蘿蔔娃娃說:“蘿蔔娃娃,讓我幫你把,我幫你鬆鬆土。”“謝謝你,蚯蚓姐姐!”過了一會兒,蚯蚓姐姐說:“你鑽吧,土已經很鬆了!”於是蘿蔔娃娃輕而易舉地鑽出來了。

蘿蔔娃娃終於鑽出泥土,露出半邊臉。蘿蔔娃娃,看起來臉紅紅的,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頭上戴着有綠色花邊的小綠帽,看起來可愛極了。蘿蔔娃娃看到了田野,田野現在到處是果實,農民伯伯在豐收,它高興地說:“田野真美啊!”農民伯伯雖然累得直流汗,但他們臉上掛着幸福的笑容,是呀,自己的付出得到豐收能不快樂嗎?

蘿蔔娃娃長大了,農民伯伯高興極了,他鋤了鋤草,想把蘿蔔娃娃拔出來,可蘿蔔娃娃太大了,農民伯伯又叫來一個小女孩,他們一起拔蘿蔔,汗水從他們的頭上流出,終於蘿蔔娃娃被拔出來了。蘿蔔娃娃高興地對他們說:“謝謝你們把我拔出來,讓我看到外面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