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8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600字8篇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夠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是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2

伴着濃濃的糉香,我們又迎來了新一年的端午節。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可是一件大事。每年的端午節家鄉都會舉辦各種活動,很是熱鬧和隆重。

側耳傾聽,江畔的鼓聲敲響,這便意味着家鄉今年的龍舟賽已經開始了。我不由得加快前行的腳步,想要快快走到江邊,一睹激烈的龍舟賽。我的家鄉在閩北,這裏的端午節有很多其他地方沒有的傳統習俗。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都要和雄黃酒,取蒲艾葛藤懸門戶辟邪。採草藥熬製淋浴,將雄黃泡藥材灑在家門口,預防蛇蠍入室。

端午節前的那些天,許多人家的婦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羣結隊上山去採箬葉,這一般是婦女孩子的事。箬葉屬竹類,葉子片大,竿細矮小,與其它竹子不同。人們採回葉來洗乾淨,放在外面晾乾,一片片疊好,留着準備包糉子。還有人專門去採回來紮好一疊疊,拿到市場上叫賣。買回去包糉子的人很多,一會兒就賣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二天,許多人家就開始浸好糯米,然後叫上幾個要好的婦女姐妹上家來幫助包糉子。今天你幫我包,明天我幫你包。她們一邊包一邊說笑,或唱當地的《端午小調》:“一天採箬葉呀,二天泡糯米,對角包成糉呀,先去敬祖宗……”她們的手很巧,熟練地將棕葉對角、摺疊、綁紮,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狀。各家包的糉子內餡風味不同,有的是鹼棕子,有的是肉棕,有的是豆糉,有的餡上放幾顆紅棗。10個一串紮好,放進鍋裏蒸熟。大家先嚐幾個,然後掛起來,留到端午這天吃。還有的親朋好友你送我一串,我送你一串,各種味道的都互相嚐到。當地兒女親家的有端午送糉子習俗,這也是一種人情來往的禮節。

到了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吃糉子時許多人家先敬祖宗,用碗盛上幾個放在祖宗的牌位上。然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用一個碗裝上糖,將糉子一個個剝開箬葉,用筷子挑上伸進碗中沾滿糖,然後放進嘴裏有滋有味地吃開來。熱烘烘、甜滋滋的糉子,清香可口,孩子們狼吞虎嚥,一個接一個地直吃到肚子溜圓。大人們邊吃邊看孩子們吃,臉上漾起滿足的笑容。老人們吃上一兩個,又會嘮嘮叨叨地說上陳年端午的往事,但也讓人聽了不煩。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3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查看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爲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糉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xx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爲法定節假日。20xx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千山萬水糉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着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在這一天裏會包糉子,划龍舟等等。我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們這個家庭裏發生了許多趣事,這說我學會了包糉子。

清晨,一陣淡淡的清香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爬起牀,自言自語道:“今天不是端午節嗎?哦!對了,這麼香的氣味是從哪兒來的呢?”我順着那香味爬去,原來媽媽正在廚房裏包糉子呢!我哀求道:“媽媽,你教我包糉子可以嗎?”媽媽知道後,便說:“呀!”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千尺高。

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清洗乾淨,在熱水中泡一會兒。然後,在準備好棗子,雞蛋,肥肉等材料,將自己喜歡的餡蒸煮的香噴噴的,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好,圍龍起來,做成一個窩的樣子,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來。可我由於糯米放的太多了,怎麼也包不出菱角來。我毫不氣餒,打洛米倒出來了一些。然後再把準備好的餡放在糯米里,合在一起揉均勻,最後再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要看四個角是否勻稱,是不是有體型。媽媽笑着對我說道。我聽了媽媽這話,笑嘻嘻的說道:“知道了,媽媽!”我接着做最後一部分,總是把四角形給弄歪了,不是變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團了。媽媽見我包成這個樣子,笑哈哈地說:“這哪是個糉子呀?簡直要把我肚子都笑疼了,哈哈!”我毫不釋弱,說:“我才第一次包呢?哪像你這麼熟呀!”“好了,好了,別開玩笑了,咱們繼續包。”“嗯!”最後是把包好的糉子用白色的線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雖然包得不是怎麼樣,但我卻極爲高興。

後來,我越來越包的熟練了,沒過多久,就包了十幾多個糉子了。

最後,該蒸糉子了。大約需要二十多來分鐘後,糉子便熟了,我們一家人吃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糉子,覺得今天的這個糉子格外鮮嫩美味,吃得格外香。

這就是我們家庭裏發生的趣事――包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5

中國是世界文化古國之一,它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爲了傳承這些文化,誕生了許多具有不同文化內涵的節日:春節,它象徵着新一年的開始,冰雪融化,春暖花開,一家人團團圓圓;中秋節這是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人們嘗桂花茶,品月餅,賞美麗的明月:還有清明節,我們要祭奠已逝世的親人----

端午節更是一個和和氣氣,熱熱鬧鬧的節日,我們要在這個節日裏,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其樂無窮。今年的端午節,特別讓人開心,因爲全國人民要放假三天,平時忙碌的爸爸媽媽也能一起快樂的.度過。

早上,我們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媽媽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泡糯米,洗紅棗,濾紅豆。爸爸一大早就從農貿市場買回了綠箭般還有晶瑩露珠的棕葉,讓我們家中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令人神清氣爽。媽媽用她那蘭花似的小手開始包起了糉子,一雙嬌小的手像變魔術似的飛快的旋轉着總,由於媽媽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她就包好了糉子。爸爸見狀,嘿嘿的笑了笑,高興地說:“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爸爸也加入到這包糉子的行列中來,只見他用笨拙的手左裹右裹,而棕葉在手上象個調皮的孩子,卻怎麼也不聽使喚了。爸爸好不容易纔包好糉子,剛放進盤子,淘氣的糯米就滾落出來。愛觀察的我不動聲色,反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閃亮登場”了。我模仿媽媽的動作認真的抱了起來,雖然包的沒有媽媽好看,但是並沒有散架,也算爭氣。

爺爺奶奶在廚房奏起了美妙的“交響曲”———蒸糉子。這些糉子“工藝品”剛下鍋,頓時,一股山的清香瀰漫了整間屋子。糉子蒸好了,媽媽手腳麻利的端出了糉子,我早已迫不及待,口水直流三千尺,撥開棕葉,那珍珠般的糯米映入眼簾,只見他們緊緊地抱成團。我希望我們的家庭就像糯米一樣團結和睦,永不分離。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讓這種快樂轉化成一種愛的力量,愛親人,愛家庭,愛社會。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6

“糉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

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7

端一盤糉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節日“四大名旦”,當屬春節、中秋、清明和端午。而這四者中,端午名氣相對最小,但它又是內容最爲豐富的一個。自然,它的“中國味”也是最濃的。端午的習俗來源,最廣的說法當屬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這一日,划龍舟,包糉子……而從歷史淵源上講,正是紀念屈原這一點,讓端午變得豐富和更有價值

農曆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爲端午的重要內容。

爲什麼選擇5月5日作爲“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甦,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爲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爲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後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迴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徵,是人們寄託美好的願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採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糉米;深夜了,母親升一臺竈,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着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隻虎——額上有一隻大“王”;門前掛着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爲,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願:甲型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 篇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爲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爲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爲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爲國捐軀。屈原死後,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撈他的屍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於是,百姓們爲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屍身,就用糉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隻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爲禍百姓。於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於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爲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划龍舟,包糉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糉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糉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鹹的,就可以做成鹹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糉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糉子……總之,糉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糉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着誘人的香味。糉子一般是四隻腳的,不過,也有三隻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糉子通常是煮熟後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繫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爲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