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記敘文,記敘文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爲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優秀的記敘文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1

在這個名利縱橫的時代,我們很多人都被慾望的潮流挾持向前,越走越遠。於是,我們遠離了真誠,遠離了坦率,遠離了人性中最珍貴的部分——愛心。

我不能忘記那個已離開人世的2歲小姑娘王悅。

20xx年10月13日,小月月在佛山南海黃歧廣佛五金城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過路者視而不見。最後,一位拾荒者陳賢妹上前援手。10月21日,小悅悅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在零時23分離世。

一個小小的生命,在世人的冷漠中,離世了。

我不禁想問:回到人性的原點,重拾愛心,難道真的很難嗎?

40歲的下崗女工蕭要明,自己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一個人帶着兩個孩子。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蕭要明把不遠千里從非洲來到中國求醫的希拉父子帶回了家。希拉的孩子需要動手術,但昂貴的醫療費讓蕭要明和希拉幾乎絕望。爲了挽救孩子的生命,蕭要明四處借款,終於,在外界的幫助下,孩子的手術得以順利進行。就在推出手術室2小時後,孩子驚醒了過來!

生活沒有給蕭要明太多恩賜,一個單身母親所吃的苦我們無法想象。可蕭要明在歷經生活的風風雨雨後,她的內心深處依然有這世上最溫暖的字——愛。

那我們呢?我們內心深處的愛到哪裏去了?

20xx年3月日本發生海嘯。在公司裏有時播音的遠藤未希爲了讓更多的人得以逃生,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到最後一秒一秒鐘,並努力用鎮定的話語告訴大家:“海嘯正在襲來,請立即撤離。”而她的同事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被呼嘯而來的海浪捲走……這個25歲的日本姑娘在海嘯襲來之際,用自己的聲音撐起一扇生命之窗,讓數以萬計的居民在聽到廣播後迅速撤至安全的高地。

斯人雖逝,其名永存。“遠藤未希”這個名字將永遠閃着人性的光芒……

在當今這個社會裏,有不少人都認爲:金錢指揮一切,權力控制一切。可這樣的社會何嘗不是一個丟失了原點的迷惘社會?只有每個人都去重新衡量自己,確定真正的`原點,纔能有“大道之行”、“和諧社會”的那一天。

不要再沉迷於名利場中了!回到原點並不意味着放棄自己的事業,而是一份安然,一份灑脫。讓我們回到原點,重拾愛心!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2

蒼生萬物,大千世界“原點”無所不在。何謂“原點”?—顧名思義,就是源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風簸自天涯”。

世界最高峯喜馬拉雅山,海拔8844.43米而這高度的得來,正是從位於我們中國的大地原點—陝西省涇陽縣大地原點的0點座標,一米一米由測繪工作者測量而來。

世界萬物,大千世界正是有這樣一個個的原點發展而來,也正是有這樣一個個的原點,纔有了事物的不斷髮展變化,不斷昇華強大。也正是萬變不離其宗,“原點”也就是事物的基礎,事物的源頭,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

涓涓細流,匯聚江海;萬丈高樓,起於基石頭積沙成塔,積少成多,積滴水而成大海。

我們人類的知識和能力,不也正是象這涓涓細流,一點一滴匯聚而成的嗎!人類的文明只所以能有今天的日新月異,離不開我們祖先的點滴積累。

從山頂洞人的石器時代,到殷墟的甲骨文字;從古埃及的燦爛文化,到古巴比倫的人類文明;從愛迪生的發明製造,到比爾蓋茨的微軟帝國。哪一個不是從原點出發?人類文明的輝煌今天,從未有高屋建瓴,空中樓閣。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從源頭啓始,每一步都發出鏗鏘的聲音。

回首人類祖先光輝而燦爛的文明,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知識、能力、文明、創新、發展,哪一步都離不開原點,哪一步都需從原點堅實而堅定的邁出。

現在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學習好不好,只要有個李剛爸”,“學習不必太努力,只要將來做生意”。仔細想來,這些觀點,都脫離事物的根本,背離了事物發展的“原點”原理。

試問:“你的父親可以管你一輩子嗎?”。做生意不需要知識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二十一世界的未來,希望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祖國的興旺強大,需要我們去拼搏奮發。而要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這一神聖史命,我們就應該拋棄,“好高騖遠”“自以爲是”的思想。我們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今天做起,從我做起,從源頭做起。“回到原點”腳踏實地,從今天開始邁出堅定的步伐“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爲中華強盛而奮鬥!

關於回到原點的滿分記敘文3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着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戶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溫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纔有的悠閒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着的木門已敞開。藉着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着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着爺爺的衣角“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着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說着:“哦,球球去哪兒啦!在這裏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彷彿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麼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啓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着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溫情。

滿洲窗,青瓦磚,古榕樹,越來越多的景緻衝擊着我的視覺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個紅得早已褪色卻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現在我老屋的牆壁上。這一“拆”字與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圍是何等的不相符。這時,我方驚醒:早在十一年前,這條老巷便已列入範圍,也就是說:我人生的“原點”將要被抹去。

眼淚不爭氣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吶喊:這條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僅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溫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讓我感受人間溫暖的最初的開始。這裏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是嶺南文化形成的開始。將這裏拆掉,就是毀了我的根,就是毀了上百廣州老街坊的根!可是,這樣的吶喊誰會聽見呢?人生的原點,文化的原點與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拔地而起的大廈相比,似乎已經變得渺小了。

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