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記敘文作文 >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1

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是他的才華,一個人的爲人處世則體現出他的教養。

——題記

如果讓人們在教養和才華之間選擇一個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會選擇才華。因爲在別人眼裏,有才華意味着聰明,會有高的學歷,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過上富足的生活。確實,這樣的人生誰不想要啊!曾經我也是這樣想的,但自從聽了“石頭”老師的課後,我改變了觀點。

“石頭”老師給我們講了兩個人:一名博士生在列車上不僅佔了別人的座位,還強詞奪理不肯讓座。另一名建築工人因爲怕自己衣服上的灰塵弄髒了公交車上的座位,而放着空座位不坐反而坐在地上。這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引發了我的思考:前者是非常有才華的博士生,但他的行爲人們認可嗎?後者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築工人,雖然他沒有讀過多少書,更談不上才華,但我想他的行爲是令人敬佩的!

有才華而沒有教養的人是空有其表的。就算你上了一個好大學,得了一個好工作,但如果你沒有做人的基本素養,我想你的工作也不會順利,你和同事相處也不會和睦,甚至會給他人帶去很多麻煩,最終惹人生厭。

相反,如果你有教養,那你一定懂得努力學習,認真傾聽,用心思考,虛心求教,最終,你還是會收穫才華的。

所以,我認爲:有教養比有才華更重要,教養是你通往成功路上必備的行囊,有了它,你才能走得更遠,沒有它,通往成功的大門不會爲你打開!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2

在我們縣城的新華書店內,有一家新開的咖啡館。一個週末,我帶着女兒去那裏看書。

在我們對面,是一對母子,她的兒子跟我的女兒年齡相仿,十一二歲的'光景。突然,他小聲對他媽媽說:“媽媽,我想吃水果。”媽媽說:“那好,我這就去給你買。”過了一會兒,他媽媽端着一盤子水果回來了。兒子於是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沒想到,他的兩片嘴脣一動起來,吧唧、吧唧地,動靜還不小呢,攪得我們無心看書。

顯然,他媽媽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對兒子說:“慢點吃,聲音小點。”接着,擡起頭來,看着我女兒,說:“來,一塊來吃,這裏還有一個叉子。”我女兒有禮貌地拒絕了。又過了一會兒,他們竟然走了。當然,那煩人的吧唧聲也被帶走了。安靜真好。

我不經意間,轉身看了一下身後,竟然又看到了那一對母子,他們正坐在那裏邊吃邊拉呱的樣子——那裏是喝咖啡的專區,離我們這裏較遠,一般聽不到他們的聲音。

就在那一瞬間,有種感動從心底騰地一下升起來。那男孩的媽媽真有教養,對,教養。他們離開這裏,就是不想讓她兒子吧唧嘴的聲音影響我們看書。說實話,他們當時要是不走的話,我們肯定走,要知道,在那種情形下,人的口水會不聽你的指揮就流出來,然後再去一次次地咽口水,那就不用看書了,讀書的心思全被口水給帶走了。

她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她用自己的一個小舉動爲我們詮釋了教養的內涵:讓人感覺到舒服就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所以,教養這回事,不是你一個人的事,而是你與別人和世界的事。因此,你自己說你有教養,那未必是真的,就像你自己不能把自己拽起來一樣。而一個人到底有沒有教養,取決於別人的感受——如果他們對他的行爲、思想感到舒服進而認可、欣賞、欽佩他,那麼他就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如果不是這樣,即使他腰纏萬貫,渾身上下都是名牌,說活也彬彬有禮,態度也貌似謙遜有禮,那他也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這就告訴我們:教養不是外物包裝的結果,而是一個人內心的光芒——它照亮、溫暖了旁邊的人們和世界,至於它多麼明亮、溫暖,那得靠別人去感受,如果別人感覺舒服了,那就說明他的教養有亮度、溫度。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3

我站在窗前,望着屋外漸漸變大的雨,想到今天無法外出遊玩,心中一陣煩悶。

不知不覺已到中午。爺爺喊我吃飯了。我跑到餐桌旁,拉過椅子懶懶坐下。爺爺笑着將熱菜一碗碗端上餐桌。我的目光冷冷地掃過:“炒青菜、煮蘿蔔、西紅柿炒蛋,就這些菜?”

爺爺把盛有米飯的碗放到我面前,笑着問:“怎麼了?”“全是素菜!連個葷菜都沒有!”爺爺呵呵一笑,不再說什麼。我夾幾個菜放入碗中,混着飯一起扒進嘴裏。嚼着嚼着,猛一擡頭,嗖地站起,對爺爺大吼:“這菜怎麼這麼鹹?!”

爺爺一臉驚訝,也去夾那菜,嚐了嚐,過了許久才說:“不鹹啊。”我怒道:“怎麼不鹹,還有這、這、這,都是鹹的!”吼完我便上樓了。

回到房間,我尋找一件可做的事。環視一週後,我把目光停留在書櫃上。我隨便翻開一本書,卻沒有一篇文章能吸引我。書快到最後一頁了,終於有一個題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往下看去:一個青年因父親的衣着不體面,說話不漂亮,經常對父親發火,責備他。他的父親總是默不作聲,在無人的角落悄悄流淚。

看到這,我情不自禁想到了剛纔那一幕,我側耳傾聽,發現整幢房子,只有時鐘在嘀嗒。爺爺會不會也和書中的那位父親一樣呢?我心懷愧疚,帶着忐忑的心情向樓下緩緩走去。

站在門口,我見爺爺還在吃飯,似乎並無異常,心中便鬆了一口氣,低頭向爺爺走去。當見到爺爺那平時常掛笑臉,此刻卻被淚水沾滿的臉龐,心中一激動,大聲道歉:“爺爺,對不起!我不該挑剔您做的菜,更不該對您發火。對不起!”

爺爺似乎還搞不清狀況,愣在那。過了好半晌,他才站起來,有些僵硬的臉上,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對我招招手,示意我過去重新吃飯。

飯後,雨過天晴。爺爺提議外出遊玩。我想起書翻在那裏,還未看完最後一段: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最好的教養,就是不對親近的人發火,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4

第一次品味到教養的芬芳,是在我中學快畢業的時候。那天,我隨擁擠的人流鑽進了一輛公共汽車,在車上向裏攢動的時候,踩了一個人的腳,我還來不及說對不起,身後傳來一個溫文少女的聲音:“先生,我把你的腳踩了。”這實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禁回頭一笑,少女那清純的氣息和教養的芬芳使我如醍醐灌頂。

前兩年,我騎着自行車行進到一個十字路口,側路上一位騎自行車的少婦斜刺裏向我衝了過來,我急忙捏閘,但少婦的自行車還是撞在了我的前輪上停了下來,我心跳100地怨道:“騎車別走神啊!”我估計她會與我爭執一番,卻不料她漲紅着臉衝我說了句至今都令我歎服的話:“我看你騎車很瀟灑的。”我當時一時語塞,看她的車沒有什麼損傷,也還了她一句:“我看你騎車很漂亮的。”於是相視一笑,各走各的。

我一直將教養理解成很正統的表現,這兩次際遇卻使我感受到詼諧更接近教養的本意,也使教養更芬芳襲人。

然而,更多的時候,教養像小學生課本,不知讓國人拋到哪到哪個角落裏去了。

有一次,我去某賓館見過一位臺灣來大陸觀光的詩人,乘電梯下到一樓的時候,電梯裏的五個人正在往外走,電梯外的幾位同胞便急不可待地往裏滲透,站在旁邊等裏面的都出來後才進去的,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外賓。我無意糟蹋我的同胞,我也不喜歡外國人身上那股刺鼻的香水味,但我卻欣賞那個老外的教養的芬芳。

另一件令國人大跌眼鏡的事是發生在某市一條繁華的大街上。那天,在一家商店的櫥窗邊,一位丰韻少婦蹲在地上賣草編的蚱蜢、蝦和蛇等工藝品。她的身邊圍了許多人,多是男人,我初以爲他們在欣賞少婦那靈巧的草編手藝,卻突然發現他們在窺視少婦因蹲着而敞開的領口裏的豐乳。在我該不知如何提醒少婦的時候,一對外國夫婦走過來,也許他們也發現了這祕密,只見那個男的'與翻譯嘰哩呱啦一陣後,翻譯對少婦說:“這位外國人將你的草編人買了,請問多少錢?”少婦欣喜地回答:“一共20元錢。”

少婦心滿意足地走了,圍觀的一夥人也悻悻地散去。而那個外國朋友並未將草編工藝品塞進他們的旅行包,卻微笑着將草編一個個地送給了他們所遇到的、用好奇的目光看他們的兒童。

那一刻,我感到教養的芬芳在大街上瀰漫。

與一此刻意的或道貌岸然的所謂教養相比,這些不經意間的舉止是教養的上品,是教養的極至,芬芳得沁人心脾

高一教養作文記敘文5

正月初二的那天,我去山裏大伯伯家拜年。大伯伯是個廚師,燒了一大桌美味佳餚,家裏頓時菜香瀰漫。

我們品嚐着美味的飯菜,大家談笑風生,飯桌上的氣氛十分歡暢。美味當前,我更是興奮不已,胃口大開。我夾起一個小麻球,立刻塞進嘴裏。這時,哥哥端上來一盤“鹹菜炒冬筍”。媽媽很喜歡這道菜,剛伸手夾了一筷子,還沒放進嘴裏,旁邊的一位年輕阿姨,突然一手端起盤子,“啪”的擱到對面的盤子上,對面的客人見了,連忙客氣地說:“放在你們那兒好了,我們夾得到的。”沒想到,阿姨有點傲慢地回答:“這菜我們女兒不要吃的,給你們好了!”

我聽了,頓時怔住了,詫異地看着她。女兒不要吃的菜,就放到對面,那我們都把自己愛吃的菜端到面前,不愛吃的都扔給別人,那這餐桌不就成了麻將桌了,我不由地想起了媽媽經常教育我的一句話:“飯桌上最能看出一戶人家的教養!”

記得小時候,外婆比較寵愛我,每次吃飯裏,只要我說喜歡吃這個菜,她就會毫不猶豫地移到我的面前,而我就會挪到面前,佔爲己有,像小雞啄米似的吃了起來。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毫不客氣地把盤子端回原處,義正詞嚴地批評我和外婆:“夾不到的菜可以找大人幫忙,但絕對不可以移盤子,飯桌一家人的飯桌,不是一個人的飯桌,這也是一種教養!”

那時,我總不理解,認爲媽媽小題大做,還就移個盤子嗎,用得着這麼嚴肅,但是,我不敢違抗命令,再也還移盤子了,慢慢也養成了習慣。

經歷了剛纔的一幕,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小時候媽媽爲什麼如此嚴厲地制止我個壞習慣,或許你認爲自己僅僅移動了一個盤子而已,但在別人眼裏,就是一種自私,唯我獨尊的行爲。飯桌不是一個人的飯桌,一個小小細節,一不小心暴露的是你們家庭的教養,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