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超越死亡

超越死亡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9K 次
超越死亡
題目似乎有,毅兒嚇人。
   其實死亡並不是那麼可怕、那麼遙遠。
   死亡離你很近。
   我曾經認識一位叔叔,是我父親的好友。他在我的印象中是很和藹的。在幾年前的大年夜裏,他卻出了車禍,很痛苦地死去了。
   我有些茫然,我怎樣也無法把腦海中活人那笑容可掬的印象和一個冷冰冰的骨灰盒聯繫在一起!
   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死亡——它離我那麼近。
   人是很無奈的,我曾經一度萌發過這樣的念頭。如果那位叔叔知道自己會出車禍,他又怎麼會出門?生命有太多的出其不意,生命也實在太脆弱了!
   再退一步講吧,如果一個人無疾而終,那麼至多也就是一百年的生命。在這一百年中除去了幼年、老年和休息娛樂的時間,大約只剩下三十年的時間。這三十年實在是太微不足道,太渺小了。我可以想像到一位科學家有了一個很好的設想而沒有時間去實現,如同一個人剛剛獲得一大筆錢而馬上就要去面對死亡。我也可以體會到乾隆63歲時下令總編《四庫全書》時矛盾、焦急的心情。他怕啊。我知道他心中還是很怕死亡,很怕見不到((四庫全書》成書的那一天,儘管他是皇帝。
   有一句老俗語倒是蠻有意思:閻王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一個人再偉大,他也沒有戰勝死亡的能力。四五年前,幼稚的我就已能用一顆幼兒的心去衡量這個世界。
   我害怕死亡,還偷偷流過淚。
   “世界不會裂開,因爲死亡並不是一個鉢隙。”
   當我在三百二十五條的《飛鳥集》中找到這一條時,我真正感到一種顫動——來自心尖上的一剎那!
   泰戈爾——僅憑這一句話就足以讓我敬佩他一輩子的偉人,他爲我打開了一扇窗——心靈上的。
   泰戈爾是一位哲人。
   如果說,泰戈爾僅僅幫我打開了一扇窗,那麼,在《論語》中,我得到的更多。
   那天,老師在講到“有朋自遠方來”這一句時,問到“遠”的含義。我們的理解很一致——地域上的。
   記得老師當時微微一笑:“你們今天是不是在讀孔子的老論語》?”
   “是。”
   “你們是不是同意他的觀點?”
   “是:”
   “你們是不是孔子的朋友?”
   “是!——”
   我突然側過頭來,對着老師也是微微一笑。
   這也許就是“會心一笑”吧。
   我懂了。
   幼稚的我,曾經以爲讓生命充滿輝煌的唯一辦法是讓生命延續下去,無限延續。我太傻了。
   孔子是聖人,但他的生命也不長,用一句很俗的比喻:“像一顆劃過歷史長河的流星。”
   他卻超越了死亡。
   他不但生活在春秋時期,他也同樣生活在20世紀90年代,他甚至還要走入21世紀。
   因爲到處都有他的東西。
   我突然意識到:生命,他的最高意義是超越。
   怎樣才能超越?怎樣?怎樣!
   我的第一個答案——不消極,也不樂觀。
   曾經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瓶酒被喝了一半,消極者說:“只剩一半了。”而樂觀者說:“還有一半呢。”
   故事很簡單,說理很透徹,以至於幾年後還常常會想起。當時性格開朗的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現在,我會面對這瓶酒,靜靜地思考。我不會爲喝去的半瓶酒惋惜,也不會舉着酒瓶把剩下的一飲而盡。
   超越死亡不歡迎消極者,也不能一味樂觀。這正如生命拒絕絕對的感性和絕對的理性。
   我的第二個答案——超越自我。
   我的腦海裏常常會浮現出我在小和山上登山的情景:一邊是小路——極窄極窄,一邊是懸崖峭壁——極險極險。(初中作文)
   我上了,我還是上了。
   我上到了山頂的亭子,我很開心。
   我當時認爲那是因爲我勝利後的喜悅。
   我現在才明白,那時的開心是因爲我超越了死亡,超越了自己。
   我的最後一個答案——忘卻自我。
   世界是輪迴的,不斷有人死去,也不斷有人出生。
   我曾經認爲一個臨死的科學家的構想一文不值,我太自私了。
   我僅僅想到這個科學家無法實現,而事實上,這位科學家的學生、朋友都會繼續前進。
   那構想不屬於他一人。
   我想,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葉於死亡的理解會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