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初三作文彙總六篇

初三作文彙總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作文彙總六篇

初三作文 篇1

清冷的風淒冷的颳着,我將圍巾又向領子裏塞了塞,卻仍抵不住寒風的刺骨冰刃。

近幾日,一次又一次的考試失利,讓我陷入了一種迷茫,難道我再也着不回從前那個自信優秀的我了嗎?一個個鮮紅的叉叉取代了以往滿意的紅鉤,暗自嘆氣,從前那個優秀的我,怕是再也找不回了。

回到家,母親似乎早已洞悉我的心思,拉上神似安然的我,用盡量歡悅的口氣說:“走,下樓去看看那棵銀杏樹吧!”銀杏樹?這個漸漸生疏的名詞勾起了我遙遠的回憶,那傢伙,可是我兒時最好的玩伴了。

五六年前,它是我孤單寂寞是最溫暖的陪伴,陽光一寸一寸的漲,那時的我實在是“年少不知愁滋味”整日在院中溜達,拾起一片落地的銀杏葉,獨特的銀杏葉黃夾着雜幾許深棕色,上面是深淺不一的溝壑。“這銀杏葉可真像一把小扇子!”兒時的我如是說,然後煞有其事的用小手捏着細細的葉柄輕輕扇着風。小時候的快樂總是那麼簡單。思緒漸漸拉回現在,走下樓梯院子裏銀杏樹的枝丫光禿禿的,不留一片金黃,卻遍地是“黃金盞”一個個小巧可愛,我忍不住如小時候一般撿起一片銀杏葉,一陣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母親緩緩說道:“這銀杏葉,雖說經歷了初夏秋冬的洗禮,卻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在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後,它終究回到了自己一生的起點,獲得來年春節的重生。”“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不僅是花,銀杏亦如此。即使最終的歸宿是泥土,是黑暗潮溼的土壤,它們仍願用一生去綻放屬於自己的光。”

“你呀,不和這銀杏一樣嗎?結束了你的一個篇章,是爲了你更好的、更完美的下一個篇章,只要找回了你的初心,你依然可以再次綻放!”

原來,我缺少的,是初心,只要找回自己的初心,我依舊可以入銀杏一般綻放。

感謝銀杏,使我找回了我那丟失的初心。“誰謂湖廣,一葦杭之”我會重拾初心,繼續奔跑在未來的道路上。

初三作文 篇2

馬上就要離開生活了三年的學校,離別相處了三年的老師、同學了。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以前也想過有一天會離開,但沒想過這一天這麼快。原以爲我會像小學六年級一樣灑脫的離開,但沒想到我會這麼的不捨。也許正如媽媽所說,我長大了。

走過校園的草坪時,讓我想起了初一的時候,和朋友在草坪上嬉戲。記得有一次,晚自習下課的時候,我和朋友在草坪上玩耍,你追我,我追你,還在草坪上打滾,弄得頭上身上都是草。上課鈴聲響了,還沒有清理乾淨就被老師發現了。心想:完蛋了,完蛋了!果然我們被老師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後來老師不要我們在草坪上玩了,說是要愛護小草。聽了她的話,我很慚愧。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在草坪上玩耍了。現在想起來,那是真的好貪玩啊!

不知不覺中,我走到了田徑場。看着寬大的田徑場,想起初二跑步時的情景。那時候,我們跑步總是把隊形跑亂了,體育老師說了很多次,還是一如既往,有一次,他對我們忍無可忍,指着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三年級學生說:“你們看看他們,再看看你們,跑得像個什麼樣子?再給我跑一圈,再要跑不好,繼續跑!”於是在一陣陣抱怨聲中,我們又跑了一圈。可能是因爲老師後面的那句“要是再跑不好,繼續跑!”我們第二圈跑的比上次整齊多了,老師終於滿意了。現在,我們跑的很整齊了,甚至比當年那個三年級的學生跑得還好。可是我們就要離開這個學校了。心中不禁閃過一絲悲涼。

漫無目的地在校園裏遊走着,慢慢的回憶着過往的事,我的心情越來越沉重。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改變將要面臨的離別。就如冰心所說的:“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樂固然美麗,但沒有痛苦的襯托,快樂也就沒那麼美麗了。

雖然這樣,但是我還是會不捨,也許有些事就是因爲這樣,纔會被人永遠記住吧!

初三了,我要快樂的離別,要笑着說再見!再見了,我的朋友!再見了,我的老師!再見了,我的母校!

初三作文 篇3

從終點到出發是一種人生的軌跡,更是一種人生中的最大的循環,這樣的循環是一個臺階,更是一個人走向上升的一個步伐,我很喜歡着樣的感覺。

終點雖然注重的是結果,但是終點也是要注重的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鍛鍊的機會,所有從終點出發是正確的,是一種反思,更是一種進步,讓人能明白很多東西收穫很多東西。

一個完美的電視劇有個完美的結局固然重要,但是能夠有個完美的過程更是一種收穫。其實人人都能知道這生活中的不斷進步來源於什麼,就是這樣的一種結果,這樣的一種終點到起點不斷的這樣的循環。不同的是這樣的從終點出發的點會升高或是降低這是一種變化。有的問題還真的是要從終點出發,從終點出發了之後就會有一種變化,這樣的變化帶給的不僅僅是收穫,更多的也是鍛鍊。我認爲這樣的過程很好,因爲這樣的過程能得到鍛鍊,鍛鍊是人的向上的一種能力。不能說越走越向下吧,怎麼也得上升,就像樓梯一樣,應該步步升高。這樣就是一種進步。從中學習到更寶貴的東西。我喜歡從終點出發,從終點出發會看問題看的簡單明瞭,更能從問題的根本上找到屬於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樣的對待問題是值得考慮的,這樣的對待問題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從終點出發,會讓一個人懂得不一樣的東西,抵達終點之後,不要鬆懈,從終點再出發,向未來挑戰,不斷超越自我。

初三作文 篇4

“我愛運河清清的漣漪,這漣漪延續着中華文明的脈絡;我愛遠河澎湃的春潮;這春潮托起了中華崛起的氣魄……”聽着這充滿激情的歌聲,我不禁折服於運河的巨大魅力。

運河,我想爲你唱一支讚歌!

啊,運河!傍晚,夕陽西下,溫暖的橘紅鋪在運河上,好像穿了一件瑰麗無比的禮服,河水波光粼粼,彷彿點綴在禮服上的片片亮點,錦上添花。閃動的波浪折射着耀眼的光彩,縱使無數大型閃光燈照在運河上也比不過分毫。太陽害羞地遮住自己的臉龐,留下一抹餘暉,揮出一筆精彩的赤紅。轟隆隆,一艘冒黑煙的貨輪緩緩駛來,船尾剪出兩排波瀾,似運河輕啓朱脣,顯得更加嫵媚動人了。“哎……”貨輪上的人衝我揮手,這人、船、河猶如交融在一起的水墨畫,一種“人在畫中游”的韻味便盪漾開來。

啊,孕河!俗話說:“一方燕子銜一方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古以來,運河源遠流長,孕育着一方人民,養育着一個個小鎮。清晨,人們早早起牀,在運河邊洗臉;上午,幾家少女端盆,成羣坐在河岸上洗衣服,幾家主婦持籃,結對蹲在河旁淘米洗菜,時不時幾聲歡笑,幾聲歌調,幾聲調侃,幾聲嗔怪,清脆如鈴。於是,“孕河”哺育了這一代代人民,幸福的農家生活有條不紊地行進着,家家奏出“運河生活交響曲”。這一條黃金水道也溝通了南北方的交流,古人曾曰:“一天行上三百里,三天就到杭州城。”可見運河已成爲一條重要的交通樞紐。來往的船隻轟隆而過,這緊促的氣氛使中華又進了一步。

啊,蘊河!追溯歷史,隋煬帝創造了一個先進的你,儘管現在人人“盡道隋亡爲此河”,但你仍爲隋朝做了不少貢獻。隨後,京杭大運河開工完畢,然而,直至六年前,人們才發現不堪入目的你——人們的破壞,使得你成爲一條臭河。雖然經歷了歷史的滄桑,但是你澎湃的河流依然不減當年,反而多了幾番迅猛。我站在運河前,看着運河流動,明白太多的經歷讓你沉默寡語,但擡眼望歷史長河,那麼多磨練卻能讓你自強不息,你看似平常的河水,實則暗流涌動,積攢着濃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的靈魂。

啊,運河!孕河!蘊河!我總想爲你唱支歌,去讚美你的美,你的母性,你豐富的內涵!

運河,我如今又站在你身邊,我不禁開口唱道:“我愛運河清清的漣漪,這漣漪延續着中華文明的脈絡;我愛運河澎湃的春潮,這春潮托起了中華崛起的氣魄……”

初三作文 篇5

時間的指針滴滴答答的轉動着,轉眼間,已經過去了十二輪的春去秋來。驀然回首,在我人生的長路上,已經留下了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無數個印記;仰望屬於我的那片夜空,也在不知不覺間多出了十二顆明星……沒錯,相較於那時哇哇墜地的嬰兒,梳着羊角辮的小女孩,我已成爲了花季的一名少女。

蝴蝶擦幾次眼睛,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逐漸學會飛行,成長亦是如此,不摔幾次跤,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永遠不會成功。

就拿學自行車的事例來說吧,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都會騎自行車,這都是要從頭練起的,練習中免不了會摔跤,可是不摔跤,又怎能熟練地行駛呢?在行駛中,也免不了會有障礙物,遇到障礙,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去越過它,可沒有障礙,又怎要我們擦亮眼,認識前方的路呢?

再按彈鋼琴的事來說,也不是每個人都是貝多芬,生來就有極高的音樂素養,我自己是練鋼琴的,自然懂得它的奧祕之處。那幾個基礎的音符“哆”“唻”“咪”“?”“嗦”“啦”“唏”,看着簡單,可它遇到了五線譜之後,就變成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音符,每個音符都有它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有它在琴鍵的組別,那些鋼琴家們沒有個六七年的磨練,又怎會有舞臺上光彩奪目的演奏呢?不僅如此,他們每天還有可能練上八九個小時,成長的代價是痛苦的!所謂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也正是因爲磨練,纔會獲得成功。在我練習鋼琴的幾年時間中,曾多次因感到無聊而想要放棄,但有一個人一直在我身邊支持我,那就是我的媽媽,每當我想要放棄時,她都會說:“學東西,不能半途而廢,總是輕言放棄,怎能成功呢?”她說的話,一直在無形中鼓勵着我,變成我成長中的動力,使得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熟練的彈奏許多中外名曲,卻何嘗不是成長呢?

成長是充滿坎坷的,要我們不斷超越自己;成長是美麗的,充滿着活力;成長是堅持夢想,是不斷的磨練自己!就像蝴蝶不經過蛻變,就不會長出美麗的翅膀;流星不劃過天際,就不會有夢幻的星辰……我們要堅持夢想,超越自己,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留下美麗的印記!

初三作文 篇6

有人說秋是酸的,不妨去問問那剝桔的少年;有人說秋是辣的,不妨去問問那曬紅椒的大嬸;有人說秋是苦的,不妨去嚐嚐百合與蓮籽芯……可我覺得這些秋天的味道與秋菊比起來卻也是黯然失色的。

“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一生偏愛菊花,迷戀它的孤傲、高潔。在颯颯的秋風中,它迎寒而立,一瓣瓣花片細長地、緊湊地相互依偎,似是想要在秋風中尋找溫暖。葉子在風中輕顫着,卻又像是在招手,是的,在向寒冷招手,它向寒冷宣告它的不屈。我不知該如何提筆,勾勒它的身形。

菊的香氣是淡淡的,芬芳中又藏匿着一絲絲苦澀。它不像桃花的香氣那般濃郁,不似梨花的香氣那般幾不可聞。它在秋風中緩緩地綻放着生命,將它獨有的韻味與風融合,將秋染上菊的味道。我不知該如何形容,它獨特的芬芳。

菊的顏色是多變的,有明豔的黃,高潔的白,溫暖的橙……它用身軀裝點着蕭瑟孤寂的秋,溫暖着迷茫思鄉的人。每種顏色都寄託着情感,白菊則肩負着生者對死者誠摯,深切的懷念與不捨。我不知該如何着墨,繪出它的萬種風情。

是啊!秋菊似乎只亭亭玉立在那裏便是一幅迷人的水墨畫。不招展、不張揚,只在秋天默默地綻放。它的花瓣與碧綠的莖相得益彰,條條葉脈似是它的生命,深刻而含蓄。

在寂寥的秋,它頑強不屈地同寒風搏鬥着,最終取得來之不易的勝利,贏得將芬芳與美麗展示給世人的機會。成爲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意境。

終於,我提筆用語言記錄下它獨一無二的魅力,刻錄下它流芳百世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