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高一優秀作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高一優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高一優秀作文

人非生則知之者,要學的本領,一是靠學習,而要靠實踐。離開了實踐,學習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數的客觀事實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只有從實踐中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理性認識,纔是真正的科學知識。實踐離不開正確理論的指導,否則在實踐中就會彷徨、猶豫、無所適從;懂得了書本知識,有了理論,不付諸實踐,只是、理論就成了裝潢門面的東西。

馬謖守教條失街亭

《三國演義》裏有一段馬謖失街亭的描述。司馬懿大軍壓境,大家在商議鎮守街亭的事。自幼熟讀兵書的馬謖自告奮勇。最後,諸葛亮便派馬謖去鎮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後,他將2萬主力駐紮在一座孤山頂上。副將王平根據街亭地形,提出;“山頂紮營,若魏軍斷我水源,並以火攻,空不戰而潰。莫若引軍下山當道紮營。”馬謖拒不接受王平進言,還指責王平:“你怎麼知道,孫子兵法上不是說‘居高臨下,以一當十’嗎?”結果,不出王平所料,馬謖被魏軍圍困,不戰而潰,最終痛失街亭。

馬謖失街亭告訴我們:再好的理論也不能脫離實際。只有親自調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條主義。

蘇軾夜訪石鐘山

石鐘山命名的根據,歷史上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形似覆鍾,其二是山石相扣似擊鐘聲。蘇軾覺得這樣的解釋並不夠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經石鐘山的時候,他乘着月色做一隻小船環山考察,終於發現這座山“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鐘大呂般的聲音。這就是石鐘山得名的由來。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儘管蘇軾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確,但這種重視調查研究,親身實踐,不輕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訪採四方,終成鉅著

爲了完成《本草綱目》的著述,李時珍遠處旅行考察,上山採藥和拜訪有實際經驗的人。他歷盡千難萬險,中草藥藥材豐富的崇山峻嶺,都留下了他的腳印。白天深山採藥,晚上對每一棵藥草,從產地、栽培到苗、莖、葉、根、花果以及形態氣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細緻。

李時珍辛勤勞動了19年多,記下了數百萬字的筆記,經過幾十遍的反覆修改,終於在60歲時完成了他的鉅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爲16部62卷,共載藥物1892鍾,附方11096個,並附圖1160幅,而且價值極高。

實踐,要放得下架子,並且要吃苦。用出勁來,紮紮實實地做事;靜下心來,仔仔細細地琢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古人對我們的警示。告誡我們實踐出真知。站在岸上是學不會游泳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