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端午節高一作文

端午節高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高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高一作文

端午節高一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在這一天裏會包糉子,划龍舟等等。我當然也不例外,在我們這個家庭裏發生了許多趣事,這說我學會了包糉子。

清晨,一陣淡淡的清香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爬起牀,自言自語道:“今天不是端午節嗎?哦!對了,這麼香的氣味是從哪兒來的呢?”我順着那香味爬去,原來媽媽正在廚房裏包糉子呢!我哀求道:“媽媽,你教我包糉子可以嗎?”媽媽知道後,便說:“好呀!”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千尺高。

開始包糉子了!首先把糉葉清洗乾淨,在熱水中泡一會兒。然後,在準備好棗子,雞蛋,肥肉等材料,將自己喜歡的餡蒸煮的香噴噴的,準備完畢後,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糉葉摺疊好,圍龍起來,做成一個窩的樣子,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包出棱角來。可我由於糯米放的太多了,怎麼也包不出菱角來。我毫不氣餒,打洛米倒出來了一些。然後再把準備好的餡放在糯米里,合在一起揉均勻,最後再把糉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要看四個角是否勻稱,是不是有體型。媽媽笑着對我說道。我聽了媽媽這話,笑嘻嘻的說道:“知道了,媽媽!”我接着做最後一部分,總是把四角形給弄歪了,不是變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團了。媽媽見我包成這個樣子,笑哈哈地說:“這哪是個糉子呀?簡直要把我肚子都笑疼了,哈哈!”我毫不釋弱,說:“我才第一次包呢?哪像你這麼熟呀!”“好了,好了,別開玩笑了,咱們繼續包。”“嗯!”最後是把包好的糉子用白色的線捆綁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雖然包得不是怎麼樣,但我卻極爲高興。

後來,我越來越包的熟練了,沒過多久,就包了十幾多個糉子了。

最後,該蒸糉子了。大約需要二十多來分鐘後,糉子便熟了,我們一家人吃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糉子,覺得今天的這個糉子格外鮮嫩美味,吃得格外香。

這就是我們家庭裏發生的趣事——包糉子。

端午節高一作文2

一大早便聞到糉子的香味,集市上人來來往往,小販吆喝道:“賣糉子嘞!賣糉子嘞!”便揚長而去……

“小懶蟲,起牀啦,快快快,趁熱吃糉子!”眼前還是繫着圍裙漂亮的媽媽。糉子很香,很甜。從我慢慢爲它“寬衣解帶”,那潔白的肌膚便裸露出來。窗外依然熙熙攘攘,叫賣聲,鳴笛聲,討價還價此起彼伏。咬入一口棗糉,臉上洋溢出滿足的笑容。旁邊坐着的弟弟早已按耐不住,焦急地用小胖手指着糉子,雙腳不停地踢着桌子,使着小性子。一個個糉子下肚,遲早會有些脹。抱着安安,出門看晨曦中洱海的景象。

洱海上早已佈滿條條龍舟,顏色賽似夜景大理的燈光。燈紅酒綠惹人醉,目前是五彩繽紛的龍舟耐人欣賞。安安掙脫我的雙臂跑去海邊,於正啄食糉子的白鴿嬉戲。海邊,糉子,不禁聯想到投河的屈原,有理想,有抱負,多才多藝。自從《思美人》開播後,更是欽佩他的愛國情懷。

人愈來愈多,聲音愈發嘈雜,都聚集在海邊。

下午,日光曝曬,船員們個個高大魁梧,怒吼着。聲聲號令響起的,一片片水花涌到臺上,箭似般飛向終點。“咚咚咚……咚咚”鼓聲有步伐響起,“咚咚”“咚咚”觀衆欣喜若狂,看着紅衣隊立刻就要勝了,不停地叫着“好!”“好!”安安邊吃糉子,雙眼邊放出光芒興奮地看着龍舟賽。只見藍衣隊不甘落後,緊跟着紅衣隊船尾,兩艘船靠得愈來愈近愈來愈近愈來愈近!終於,在殘酷的角逐中,紅衣隊僅以不到一秒之差輸給了藍衣隊。觀衆爲這反轉局面驚得目瞪口呆,久久無聲。突然,一個年青氣盛的小夥子在人羣中大喊:“精彩!”隨後掌聲如雷鳴。

晚飯,同樣有香味兒十足的糉子。一家四口比賽誰解開的糉葉最長,長者爲勝,獲得最美味的甜糉。安安專心致志地解開糉葉,小手小心地拉開繩線。一雙美麗的眼睛與我突然交匯,示意我解慢些、撕短些。大概五分鐘後,一個個糉子雪白地立在盤上。再看四個盤裏的糉葉大多細而短,唯獨安安盤裏的長且漂亮。大家笑了,他也笑了,像花兒一樣,他拿着甜糉天真的笑到今天難以忘懷……

賽龍舟,品糉,解糉葉,傳統佳節令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高一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吃糉子,頂雄黃,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童謠,便想起兒時端午的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此外別稱重陽節、五日節等。“端”字有着“初始”的意思。“午”與“五”有着諧音,因此,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初五,繼春節過後,是兒時最熱鬧的節日之一。

家鄉的端午節真講究!早晨剛起牀,艾葉的清香便爭先孔後地鑽入我的鼻中,隨後是糉子那迷人的香味,我立刻跑入廚房,映入眼簾的是一盤盤熱氣騰騰的糉子。我不管多少,抓起一個糉子,塞入口中。頓時,糉子那迷人的香味在我口中游蕩,過了好久口中一直瀰漫這糉子那迷人的香味。

一個、兩個、三個…一盤盤糉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盤盤粘有米粒的空盤子。我摸了摸圓滾滾的大肚子,打了一個飽嗝,心認可足的拿起雞蛋。在我陶醉在雞蛋和糉子的世界時,媽媽走了過來,看着滿桌的雞蛋殼和糉子皮,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吃,多吃,雞蛋可以辟邪,有益健康。”

開始薰香了,奶奶拿出許多香袋,分別在衣櫃等地方放了香袋,頓時,我的身邊瀰漫着淡淡的清的香,腦子頓時清醒許多。這個時候,爸爸端着一碗雄黃酒,用艾葉沾了一下,朝我的臉撒去,頓時,我的臉上感到十分涼爽。

過端午節我最喜愛的莫過於撞雞蛋了。我從桌子上拿了一個雞蛋,跑到樓下去,和小夥伴們玩起了撞蛋。我拿起雞蛋與小夥伴們的雞蛋一起敲,“咔!”的一聲小夥伴的雞蛋都碎了,就我的雞蛋完好無損。我一看,便高興地喊着:“耶,我贏了!我贏了!我“撞膽”了﹗”

晚上,大家一家人坐在廚房裏,其樂融融地包着糉子。糉子的類型大量;有灰湯棕等許多糉子;形狀也各州各樣,有三角糉,四四方方的四角糉,不僅花樣多,餡也五花八門,有甜甜的蜜棗糉、油油的梅菜棕,還有鹹鹹的臘肉糉。這一盤盤樣式不一樣、口味不一樣的糉子,使我想起了一個民間傳聞:楚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要滅亡了,十分傷心。於是就抱着石頭投身於汨羅江了。百姓得知後,悲痛欲絕,怕魚蝦吃屈原的屍體,便把糉子往江裏丟,讓魚蝦吃糉子不吃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暖人心扉的糉子、有趣的撞蛋、動人的傳聞,隨着着我度過了每一年的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高一作文4

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可在我們這兒,龍舟可不是隨便就能劃得到的(因爲,我們這兒,沒幾戶人家有龍舟)。所以,我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迷你龍舟大對戰。”

比賽雙方就是我的左手和右手。左手的“龍舟”是“龍”夫山泉的紅瓶蓋和右手的“龍舟”的果汁黃瓶蓋。比賽規則是在兩個瓶蓋上給放上一個紙團,然後載着紙團到達終點。比賽爲三局兩勝制。

第一輪:“紅號”舟(左手“龍舟”的名字。)。和“黃號”舟(右手“龍舟”的名字。)。一起出發。他們慢慢地漂呀漂呀。馬上就要漂到終點了,可誰知,“紅號”舟突然翻臉不留情,向“黃號”舟撞去。把它給撞“飛”了。就這樣,“它”陰險,狡詐的獲得了勝利。算了,別罵它了,因爲罵它相當於罵自己呀。

第二輪:兩個“龍舟”剛一出發,就糾纏在一起了,沒辦法,只好用手掀起一陣波浪,把這“小哥倆”給分開,糾纏危機解決,結果它們倆又圍着“終點”繞圈圈。我暈。沒辦法,我狠狠用手向水裏砸去,結果……這個“黃號”舟被我“打”到了終點。它今天踩到狗屎了吧,這麼幸運。

第三輪:這一輪一開始我就無語了,因爲,它們倆,居……居然擱淺了!?費“好大勁”把它們送到“深水區”時,又不動了。我又只好推一下它們,才慢悠悠的漂向終點,我越看越想睡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黃號”舟最後率先到達了終點。耶!太好了,我升了個懶腰,打了一個超大的哈欠。終於分出了勝負,差點沒累死我。性好是坐着,要是是站着,腿還不軟了

我宣佈,本次比賽,果汁瓶蓋獲勝,“哎呦!我的*,天呀!”唉!誰叫我在板凳上面坐這麼久,不痛纔怪呢。說實話,這次比賽太別開生面了,但我好想坐一下真真正正的龍舟呀!唉,現在的好多城裏人,都只在電視上看過龍舟,哪像以前,一到端午節,到處都看得到“賽龍舟”。可現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能賽龍舟的水流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希望早日解決,讓我們可以親眼看到賽龍舟。

端午節高一作文5

心中,那縷陽光,似春水盪漾起陣陣漣漪一樣柔和,又如冬日裏的一杯溫水帶來一種溫熱暖心。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五彩線,手腕綁,吃糉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奶奶包糉子的手藝是村裏數一數二的,端午節,我便回家賜教,奶奶的手巧,糯米只經手一揚,再和着水一洗,那糯米便晶瑩剔透,糉子葉也是她選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我坐在他身邊,見她將糉葉一卷,成斗笠狀,手則化作勺子,舀起一團糯米,有條理的`灑在糉葉中,像一條瀑布,恰到好處,糉葉也承接的絲毫不差,用手輕輕一抖,那多餘的便又散落於盆中,裹上糉葉,一手拉着細繩,直往上圍,動作嫺熟,一個挺立的三角糉子便誕生了。

我也細緻的圍起糉葉來,竟越裹越小,最後只有一隻手掌那麼小巧,灌入糯米,也不嫺熟,糯米直漏,拍得鐵盆直啪啪響,奶奶看着直笑,接過糉葉,抖下粘着的米粒,手把手教我:“你看,這糉葉緊繃着糯米,不就好了。”我仔細端詳着奶奶的臉龐,慈祥可愛,那樣耐心,淺淺的微笑像一抹陽光照進心田,暖着心靈

糉子下鍋了,乾燥的糉葉一沾水便潤溼了,碧綠的,單調的外殼變得有生機,與水,在不斷地交融中,努力的俯仰着身子,又翻騰下去,孕育着厚重的糯米,奶奶猛地掀開鍋蓋,一股熱氣直撲面而來,糉葉攜着糯米甜棗的味道鑽入鼻腔,暖暖的,我伸手去拿,手卻縮了回來,熱水燙紅了手指,奶奶心疼的用冷水清洗着,稍有些緩和,她輕輕地擦拭着,嘴裏不斷呼着熱氣柔和的像春風,細雨,滋潤着我,我輕輕推開他的手,說:“不用,奶奶,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奶奶伸手準備剝糉子,被我擋了回來,“奶奶,我自己來,反正燙着了。”奶奶執拗得很,不讓我再燙着,好細心地解開糉葉,糯米的香氣更加濃郁,紅棗嵌在上頭,點綴得很是精緻,綠的葉,白的米,淺紅的棗,裹着奶奶的愛意一起溢入口中,糉葉與米,配合得更融洽,緊緊相粘,粘得恰到好處。

我大口大口地吃,嘴上粘滿了黏糯米,咧前些笑,奶奶與我相視而笑,那笑溫熱得很,直達我心。

奶奶的愛是縷陽光,在我的心中,久久溫存……

端午節高一作文6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這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好處的運動,不僅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好處。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十分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但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完美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完美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完美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能夠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就應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就應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高一作文7

“玉糉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節了,正如這詩所寫,在端午節必定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這些民俗活動。

快到端午的前幾天,已有許多親朋好友送來糉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滿了。若還有別人來送,我一定會笑着說:“天天送糉子,都快把我吃成個糉子嘍!”奶奶也親手包了幾個糉子送給我,還一邊祝願我:“學習進步,好事接糉(踵)而來!”我樂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願,希望真能像奶奶所說的那樣!

提到端午節,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賽龍舟這個傳統項目。離我家最近的南塘橋的河岸裏,也將舉行划龍舟比賽。到了正式比賽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着大老遠就聽見了划龍舟時敲鑼打鼓的響聲了。

接着,我和媽媽就被這響聲吸引去觀看比賽了,我倆是步行過去的,只聽見那聲音越來越響,朝着我們慢慢逼近。到了那兒,才發現橋兩邊的人已經成羣結隊地擁擠在一起,匯成了人的海洋。只見一個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興奮地指着河面說:“爸爸,快看快看,賽龍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羣中穿梭,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空隙中去觀看。

龍舟上的一個個隊員穿着各自隊的隊服,有紅的、白的、紫的、藍色的各種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鮮豔,更爲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劃手們個個都身強力壯,龍其是那手臂顯得特別有力。瞧!有兩支隊伍划船的速度一直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變快,站在船中間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着鼓,鼓舞着整支隊伍的士氣。劃手們聽着鼓聲,雙手緊緊地握着槳,身子向前一傾,手再使勁地朝後一撥,於是身後撥開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飛濺到他們的身上,看上去氣勢磅礴、壯觀極了。每一支隊的每個人動作都那麼有規律,那麼地整齊如一。他們異口同聲地喊着“嘿喲……嘿喲……嘿喲……”聲音氣壯山河,響徹整個南塘河的兩岸。旗手們也不時地揮舞着彩旗,增強氣勢,隨着兩支隊伍的你追我趕着中,也離我們愈來愈遠……原來我們都全神貫注在這氣勢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輸贏了。

美味的糉子、激烈的賽龍舟,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節熱鬧非凡的景象。

端午節高一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俗,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道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這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人們在這一天早晨到外面的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插艾於門—因爲艾能艾避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溫暖的夏天就要到了。食糉球—糉球是用一種用香菇、花生仁、棗或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有的一邊甜一邊鹹;有的甜;有的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糰子。它的由來是爲了紀念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這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再塞上一塊豬肉或一顆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包糉的方法根本不難。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不聽使喚,接二連三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幸好奶奶給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才鬆了一口氣,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於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糉繩。糉子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接過繩子,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包起來非常不容易。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鐘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蘊含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高一作文9

端午節快到了,我很想包糉子,於是,就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了糉米、糉葉、豆沙和肉,籌備回家包糉子。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大盤子,籌備把包好的糉子放進大盤子裏。接着,我拿出一個大碗,把豆沙到了進來;然後又拿了一個小碗,把切好的肉裝了進來……

好了!一切籌備就緒!

“媽媽,過來教我包糉子啦,我籌備好啦!”

媽媽正在晾衣服,一聽到我叫她,快點走過來,說:“籌備好了,那大家就開始包吧!對了,你是想先包豆沙餡的還是肉餡的啊?”

我想了想,說:“先包豆沙的吧!”

“好吧!”媽媽拿來了黑繩和白繩,說:“要不這樣吧,黑繩用來包肉糉,白繩用來包豆沙糉,你看行不?”我爽快地答應了。“話不多說,快點包吧!”媽媽說,“緊接着我告訴你如何包糉子。”

媽媽先拿起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我也學着捲成一個圓錐形,但手一鬆,不小心葉子散開了,“你的要緊緊地握住它。”媽媽說。

我又重新捲了一下,終於卷好了。總算完成了這一步,媽媽又說:“緊接着,你要把糯米塞進糉葉裏,但不要全塞滿,要留出放豆沙的位置。”我開始把糯米塞進糉葉裏,但糯米不聽話,全灑在了桌子上。媽媽見了,說:“沒關係,再試一試。”我又試了三次,還是沒成功。最後,我試着一手把卷好的糉葉捏緊一些,一手用小勺舀糯米、豆沙,這一次竟然成功了,我興奮極了。

“下一步,你得把口封上。”媽媽說。媽媽把葉子的上面折下來,封了個口。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一下子就成功了。

“最後一步了,就是用白繩把整個包好的糉子纏上。”“這一步真是太容易了!”說着,我就完成了一個糉子。

緊接着,我和媽媽一起包了大量糉子,還有肉糉呢,只不過把餡兒換成肉的,繩子繫上了黑的,以便於區分。

第二天,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糉子,吃上了自身親手包的糉子,我特別有收穫感。

端午節高一作文10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我對端午節更是記憶猶新,因爲我舅舅生日就在端午節那一天。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當時秦王邀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討國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趕快告訴楚懷王不可大意,可出人意料的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勸,還把屈原趕出自己的地盤郢城。結果楚懷王因爲不聽屈原的話,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立,後來客死秦國。沒過多久秦軍攻佔了郢城。流放在外的屈原聽到這個噩耗,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跳入滾滾激流。讓我想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中的悲憤。

屈原投江自盡後,岸上的漁民和百姓們無比惋惜,立刻劃着小船去打撈屈原,可是沒有找到。百姓們紛紛拿來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裏,希望魚蝦水怪們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更有人往水裏倒雄黃酒驅趕河獸。衆人划船救屈原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船。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這些習俗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包糉子,去年跟奶奶一起包糉子讓我回味無比。首先,奶奶已經準備好糉葉和圓溜溜的糯米,奶奶說:“先挑兩片糉葉,把光滑的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面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聽完奶奶的話我躍躍欲試想做自己第一個糉子。我按奶奶的方法去做,先把糉葉做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學着奶奶的動作捏來捏去,可是,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一樣和我玩遊戲,我捏左邊它往右邊,我捏右邊它又往左邊跑,真淘氣!最後綁繩子的時候,糯米居然從下面悄悄的溜走了,真掃興。我決定重新再做!我再次裝上糯米,這次我把小米粒們看得死死的,捏得緊緊的,再用繩子五花大綁的纏起來。哈哈~~~終於成功啦!

奶奶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糉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裏飄出來,聞到香味,饞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撥開糉葉,露出白白胖胖的小糉子,我沾了一點白糖,咬了一口,美味極了!清香可口,甜而不膩。

我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和家人們一起包糉子。

端午節高一作文11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從冰箱裏拿出糉葉以及糯米、蜜棗、臘肉,籌備包一些糉子,爲日漸臨近的端午節做籌備。

媽媽第一將糉葉洗清潔,並將其分成每兩個一組後,放進一個大鍋裏煮了一會兒,我不解,媽媽笑着回答道:“把糉葉煮一煮,不僅可以給糉葉消毒,還可以讓糉葉更具有韌性,一會兒包糯米的時候才更好包。”我認真的點了點頭。緊接着,媽媽又將糯米放進電飯煲裏燙煮一下,不一會兒,媽媽就揭開電飯煲的蓋子,用筷子在糯米上捅了幾下,並翻看了下糯米再蓋上蓋子,這樣反覆了幾次後,就將糯米盛了出來。看到我站在旁邊,媽媽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慢條斯理的講解說:“由於糯米比大米粘性大,燙煮一下,可以讓糯米吃起來更香糯,但燙煮的時間不可以長,一小會兒就行。”聽到這些,我心中不禁感嘆:“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隨後,媽媽又找來幾條長長的繩子就籌備開始包糉子了。

糉子的賣相好壞還要看這最後一步包的功夫。假如十分熟練的人,包出來的糉子應該是棱角分明,不滴不漏的。於是的,我搬着小凳子坐在了媽媽的身邊看。只見媽媽從盆子裏拿出兩片糉葉,並列疊在一起,一隻手稍向下握住糉葉的底部,另一隻手則捏着中間靠上一點,而後兩隻手同時相對一卷,捲成了一個圓錐形,像是漏斗樣的,握緊後,再將糯米塞進“糉葉漏斗”裏壓緊,中間還放入了蜜棗或者臘肉。最後將糉葉的剩餘部分折下蓋在糯米上,用白色粗線將糉口繞圈紮緊,就這樣,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還邊包邊告訴我:“放糯米或其他東西時,不可以放得太滿,不然封口就會很困難。在封口時,可以在糯米上撒點水,這樣能使糉子包的愈加緊實,不簡單露餡兒。”

我呢,最喜愛吃的是白糉子,就是純糯米的,裏面不加入任何其他的東西,煮熟後,沾着白糖吃,又香又甜,又軟又黏,真是人間奇葩美味。於是,我按着媽媽的告訴我的辦法,自身學着包了幾個白糉子,雖然樣子有點歪七扭八,但我心裏還是滿快樂的!

今年的端午,我學到了如何包糉子,也品嚐到了我們的勞動果實。在聞到糉葉芬芳的同時,更領會到自身勞動後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