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評史論調

評史論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我不喜歡看到在有關於歷史的各類書上有帶感情色彩的的詞語和評論的詞語。像“愚蠢、“聰明”、“英武”等。這些詞語有時候確實會引導我們誤入歧途。

評史論調

曾漫步在《上下五千年》上時,就有一章叫《愚蠢的宋襄公》,確實,宋襄公爲了贏得“仁義”的稱號,讓敵人渡河整裝才擊之,結果大敗而歸。於是就有人認爲他愚蠢,但是如果是勝了呢?那麼“講信義”、“有仁德”,這些頭銜就會接踵而至。就像劉備未殺劉璋而得蜀地,不僅得地還得民心。於是有人稱他“仁德”,但是如果劉備後來未得蜀地呢?那麼就會說他是婦人之仁。所以歷史是爲成功人所設計的,而不是爲失敗者創造的。

成者爲王,敗者爲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歷史的寒風無情地吹着失敗的人。

我從來就不相信歷史的評論是完全正確的,所以我不認爲有的人很笨,有的人很聰明,有的人很會用人,有的人太相信人。(請注意,我沒有說“殘暴”、“殘毒”、“勇敢”、“強壯”等詞語)

《三國演義》中,將諸葛亮的智商說的很高,而我卻有點懷疑:諸葛亮真的那麼聰明嗎?我想,未必。

姜維是諸葛亮的後繼人,但是卻沒有在戰役中像諸葛亮那樣屢戰屢勝,可能是因爲沒有諸葛亮的軍事“感覺”那麼好吧。說不定,諸葛亮就是憑着良好的“軍事感覺”取勝的。

我一直不相信諸葛亮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三國演義》偏偏又這樣寫。但有一處卻不得不使我懷疑,人說龐統好爭功,命喪落風坡,我說“臥龍”、“鳳雛”皆凡人,都互相排擠。而聰明的人排擠人是不會讓歷史看出的,否則就談不上聰明瞭。“鳳雛”進軍,“臥龍”守家,當然是不甘心的。“臥龍”說:“必有一將死。”要是直接說明則可,據《三國演義》所說,將星顯於天,要是落下必定是將死,而將星在曉天文之人是看得出來的,但他卻不說,尤使我疑惑的是,爲什麼只說一半?後來一想,人人相妒,諸葛亮是懂得換位思考的。如果只說一半,對於只懂軍事的龐統來說,必定是催化劑,而且會加快行軍速度。龐統、諸葛亮是絕不可能相處的,因爲大權不能分治。進軍一快,便命喪落風坡。

重點就是重點,他不允許其他的重點出現。

歷史,過去就是過去了吧,何必過多辯論呢?

嘆千年,贊萬年,終是一虛名。

不如閒來垂釣,棹孤舟於江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