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關於高三了作文集合7篇

關於高三了作文集合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K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三了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三了作文集合7篇

高三了作文 篇1

“春風十里,不如你”

縱然是已到春日的當下,

縱然是這春風十里、五十里、一百里的美好,

都比不上我們所愛着的人一絲一毫!

春的氣息

溫柔而又平靜……

微風拂吹來滑過臉頰

恍然如夢

我想,等我老了,

帶着你,退出江湖,

住在一個僻靜的小鎮上。

房前種花,屋後種菜,

我們一起摘菜,做飯。 每天騎車,散步,幾乎不用手機。

早上你與我攙扶到巷口看太陽,

一起相伴去集市買蔬菜水果。

午後我坐在搖椅上讀一本書,

你在屋後修剪美麗綻放的花。

傍晚漫步在披滿紅霞的田埂,

閉上眼,感受泥土中的草香。

飯後,在桃花樹下賞月,

我們不打擾別人,也不希望被人打擾。

我想所謂天荒地老就是這樣了,

在一個小鎮上,一飯,一菜,

與一人相守。

隔空細嗅枝上蕊

遙相輕撫鏡中花

春看花,秋掃葉,

夏養家禽冬燒柴。

我坐在搖椅上給你講着,

年輕時爲彼此做過的傻事。

我只想讓你知道,

只要你回頭,我就在身後。 人生夕陽,不盼高官,不求榮華,

願得閒心一世,攜手終老,白首不分離……等我老了,

帶着你,退出江湖,

住在一個僻靜的小鎮上。

只有你和我。

高三了作文 篇2

每個人都應有自己與衆不同的想法。

孔子站在河邊,被河水一直執著東去所折服,說出了他積壓心頭已久的三個字“吾從周”。我今天重溫這句話,仍舊能感受到孔夫子當時澎湃的心潮,在那個周王朝早就成爲空殼,諸侯們憑藉軍事力量稱王稱霸時代裏,一個煢煢孓立的老人卻依舊執著着周禮,沉迷在他的“仁”裏。

或許在那時只有孔子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價值和作用,不管它是對的還是錯的,反正,孔子只用他自己的大腦思考。

魯迅曾經說過“世界上少有撫哭叛徒的弔客”,沒有獨立而叛逆的思想當然不可能出現如孔子一樣不拘泥於潮流的傑出人才。

獨立的思想好比是一座大房子。

自信是他的柱子——擁有自信的人從不會像弱不經風的牆頭草,無骨的軟皮蛇,別人稍稍施加以外力就變形了。

勇氣是房屋的椽——它能幫助你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只是房屋的瓦——沒有知識的勇士與只有肌肉和長槍的項羽無異。

窗與門是善納諫言的心胸——否則你將很有可能走進一個無法自拔的泥潭。

人是應該有一點獨立的思想的。

獨立的思想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學者,而一代又一代傑出的學者就化作了推動歷史車輪前進的力量。擁有獨立思想的學者就好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蓮,高潔的人品是他的花;對知識的執着是他的莖;而寬廣、仁慈的胸懷是蓮花的葉。

但是今天的蓮已經不如過去那麼純潔,現在的某些學者,不論是寫論文還是搞科研或作傳編書,不管是不是有用,不管是不是單位國家需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想法,反正什麼流行就追求什麼,只是爲了搏一時的功名利祿。這些現象文壇有,科學界也有!前些天《文匯報》上披露的大科學家假象不正是這一趨勢帶來的惡果嗎?

設想一下,如果當年許衡和衆人一樣摘了無主的梨,那麼後來他的文章還能千古流芳嗎?默默無聞的大學新人花點錢出版一本炮製的肥皂劇就能出名,那麼他以後還會好好思考、研究、寫作嗎?科學家們只會跟着世界上流行的大科學課題跑,那麼中國的科技水平還會獨樹一幟嗎?更可怕的是那些人的成功太容易被人們牢記,而他們的衰滅倒不爲人知曉。這些流毒一般的成名邪理將源源不斷地流入人們的意識範疇,不知道那時可會有去撫哭“叛徒”的弔客!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那梨吊在樹上,但在許衡的眼裏那已經不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無主梨,而分明是一塊“試心石”啊!

高三了作文 篇3

彈指一揮間,我們面臨分離,各奔東西。不知不覺,我們畢業也有好幾個星期。這幾個星期沒有你們陪着,我還真不習慣。

畢業也許是快樂的,可是離別卻是令人傷心的。

畢竟三年高中時光,不是那麼容易過的。我們身邊還會有不同的朋友、同學,可是畢業後我們也許就各走各的路,也許以後都很難見面,這令很多人都留下了無奈的眼淚。可是那只是離別,並不是永別嘛。我相信有緣,我們一定會再相聚

畢業了,還真有點想念以前的日子。畢業時,看着空蕩蕩的櫃桶,總覺得還留下了什麼,原來我留下了我對你們的思念。剛上學的時候、被人欺負的時候、不開心的時候,巴不得早點離開學校,可真當要走的時候又急切的希望能多留一兩天。

我們曾經在一起哭過、笑過、打鬧過。雖然這只是回憶,只是我們記憶中那一小部分的記憶,可是卻記錄了我們高中三年的時光。好像昨天我們還抱在一起哭、一起笑。

今天的我們已長大了許多,懂得了許多,知道時間是不可能倒回的。

三年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一切一切,我們都不會忘記。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深深映入腦海裏,隱藏在記憶裏。也許,我們離開母校和大家分開時會哭,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酒席?到最後總會分開。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經過這些風風雨雨,就會成長。雖然結束了這一段,但是還會有新的開始。想流淚的流的痛快,畢竟淚水沖刷不了我們的記憶。我們要堅強,不要難過,因爲上帝把你的門關掉了,可他還會替你打開一扇窗。因爲,明天也是一個開始~~

看着我們的畢業照,每個人都笑得那麼燦爛,每個人眼裏的光芒都那麼耀眼。我希望我們可以一直這麼開心的笑下去,一直一直。

三年的高中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時,面對離別,有太多的不捨。不捨朝夕相處的'同學,不捨循循善誘的老師,不捨校園裏熟悉的一草一木。三年的高中生活就像一本書,會永遠封存在記憶裏。

三年,在漫漫的幾十年人生裏也算一個不小數目了。

千言萬語也不多說,只匯成一句話:親愛的你們,珍重。

高三了作文 篇4

我經常會想到小時候的一幅畫,一張若大的白紙中央很顯眼地立着一座正冒着濃厚煙霧的煙囪,左邊飛來一排潔白而有活力的大雁,右邊飛出的則是全身烏黑的大雁。左右兩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追尋濃煙冒出的地方,大多是些工廠。像紙廠、化工廠之類的。當然,有了這些企業當地的經濟帶來了不扉的利潤,不僅經濟效益提高了,還給周圍一些村民帶來了許多的就業機會,人們爭相進入,離家較近,比外出打工有很多便利之處。

行過許多鄉村小路,不見了從前最喜歡的清沏的小河,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溝。甚至有些運河的部分河道也難逃惡運。曾見過有塊用河裏的水澆灌過的麥子,不久變成了一地的枯黃,很是令人痛惜。可是痛惜過後還有什麼呢?

秋收和耕種小麥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那些因中毒而死亡的鳥兒,眼看着它們痛苦地掙扎着,其實它們的企求並不高,只是想活着。這也是很多動物們的期望,包括那些被人們形容得十分兇惡和可愛的動物們,如:獅子,大象,獵狗,老虎,野豬等。如今,聽到這些動物們傷及人類和家畜的事件越來越多了。它們並不是存心想侵襲人類的生活,相反它們其實更願意遠離人類,是人類的步步逼近,使得它們僅想守住自已的生存空間,爲此不惜一切代價。

全球生物似乎都在呼籲:還我們一片藍天!是啊,許多許多年以後,人們是否還能看到蔚藍的天空中飄浮着朵朵的白雲。

高三了作文 篇5

“老”是一種境界,更是藝一種藝術。“老”是歲月無情地雕刻出來的一件藝術品。青春易逝,這是我們人類擺脫不了的,永恆不變的法則,我們由何必去強求,去改變呢?

樹木的生命歷程中,伴隨着多少的日曬雨淋,渡過了多少的春夏秋冬,記錄了多少朝代的盛衰,但是它依舊挺着傷痕累累的軀幹在大地上屹立着,爲人們遮陽擋雨。我想沒多少人知道大樹屹立不倒的原因吧?大樹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爲它把自己的回憶,自己的青春都融入到了落葉之中,使落葉成爲了風的追求,成爲了秋的回憶。

“老“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因爲老了,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曾經擁有過,失去過,才能知道我們的曾經是那樣的美好,才能讓我們懂得去珍惜現在說擁有的一切,活在當下。

當我們老了,我們會去回憶着童年的天真。昔日的我們還是一個天真的孩子,我們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生活是多麼的無憂無慮。昔日的我們就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追逐風的步伐;昔日的我們就像魚兒一樣暢流嬉戲,捕捉水的氣息;昔日的我們就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尋求着百花的芳香。當我們老了,回憶着純純的童年,我們將會是多麼得愉悅啊!

當我們老了,我們會回憶着校園的歡樂。昔日的我們還是一個懵懂的學生,對讀書充滿了疑惑,好奇。當我們的老師憑藉僅有的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和自己特有教書的熱情,教我們書寫着未來,引領着我們走向書的海洋,知識的天堂。當我們老了,我們會回憶起曾經好學的自己,讓自己感到不曾孤獨,讓我們感到書是我們人生的伴侶。

當我們老了,我們會回憶起昔日創業路上的堅持。昔日的我們對社會充滿着陌生,充滿着迷茫,就像大海中沒有指南針的航船,沒有指引前進的方向,但是我不曾失落,我仍然堅持着,每天等待着旭日東昇的信號來明確我們前進的方向,對目標不懈追求,直到我們登上成功的彼岸。當我們老了,回憶起昔日自己社會生活的堅持,執着而感到慶幸,讓我們感到”老“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讓我們對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當我們老了,心依舊青春,年輕。歲月能夠帶走我們的青春,卻帶不走我們的回憶,抹不去我們生活的足跡。讓我們從年輕出發,當我們老了,也能想樹木一樣夠擁有美好的回憶!

高三了作文 篇6

原諒大雨滂沱的煩悶,便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喜。

原諒狂沙無情的肆虐,便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奇景。

原諒大海洶涌的澎湃,便得“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寧靜。

生命的無情殘殺,是可恨啊!但那個戴着魔鬼面具的趙承熙,並不是魔鬼的爪牙,他只是一時失了心,迷了智,只是把內心的痛苦化作了一場衝動。他不是魔鬼,只是一時錯了的“孩子”。

人需要被原諒,而原諒是爲了更好的救贖。

湖南臺熱播的《變形計》受到良好的反映,那些問題少年不都是披着惡魔皮狼的孩子嗎?他們不聽教導,用執拗和固執與世界爲敵,用奢華和瘋狂來麻醉孤獨和少有的關懷。父母不是沒有關懷,只是那時他早已看不到了!而這羣孩子最堅固的城堡被山裏的父母輕而易舉的擊垮了。他們用包容和原諒愛着這羣孩子,孩子任性犯的錯,他們來補;孩子不滿山中生活,他們翻越大山用珍貴的錢爲他們買來吃食。

再堅硬的鎧甲也被這深情的原諒褪下,再執着的惡魔也被這山一般的包容所驅走。

原諒是爲了更好的救贖,是鼓勵別人,放下過往,迎接新的生活。

一個哲學家在回家路上遭受打劫,他淡然的拿出錢財,打劫者說:“這不是你搶的,是我借給你的,這裏面有我的名片,如果你有困難可以來找我。”後來曾經的打劫者變成了著名的商人。不是被命運逼迫到牆角,沒有人願意用這種方式,哲學家看穿了他的猶豫和徘徊,看到了那個善良的靈魂在風中搖曳,他用原諒點起一盞燈,讓善良勇敢的回家。

原諒是爲了更好的救贖,是讓人性的光輝重新閃亮。

老師原諒學生的無理,一心育人,得桃李天下;家長原諒孩子的任性,循循善誘,得成龍成鳳。反觀國外同一性質的案件,國外判40年,而中國只判幾年,國外不重原諒,犯錯的人就要接受最重的刑法來彌補過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原諒不是忽略他的過錯,也不是不承擔責任,而是減輕內心的擔子,不讓他們被過去深深壓進黃土裏。

正如材料中,建了33個紀念碑,放飛了33個氣球,原諒是爲了更好的救贖,爲天上的他們祈福,讓地上的人們引以爲鑑。

高三了作文 篇7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是一種叩問,是對生活,對青春,對自己生活狀態與人生價值的叩問。它包含着時間對於承諾的詮釋,以及對於取捨的思考,更是對這個物質充裕的時代的精神的追尋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呼喚。

對於生活在當今的現代人來說,文明很難在日常工作的千篇一律中尋找到自己精神的影子。它們無一不折射出這一時代所帶來的固有的空虛感。而這種空虛感會在自我反思中變爲精神空虛的現代人的致命一擊。原因在於,在這個社會裏,人們過分地去追求物質的充裕的同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空洞。而用於彌補這一精神空洞的時間卻被現代發展所帶來的無精神內涵的幽默和娛樂充斥了。結果就是,由於精神的空虛又助長了精神的空虛。

而造成這種空虛的根源在哪裏?我認爲,這是由現代人的強化比較而淡化反思的“積極向上”的心理所致。社會將天生的差距賦予在每個人身上,財富、健康、智慧、美貌等。正是這些因素在誘導我們走向那萬劫不復的比較的深淵。正是這樣不成熟社會形態所帶來的錯誤導向,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對物質的追求,從而淡化精神。“時間都去哪兒了?”正是擊中了現代人心中的這一點才使它本身作爲社會當下的一劑良藥爲世人所傳誦。

這種固有的差距是社會本身所具有的,我們難以去改變它。換句話說,“時間都去哪兒了?”所帶來的叩問,我們無法從其根源上去尋求很好的解決。那麼我們爲何不將其理解爲對社會現實和自我境遇的定位,在看似爲客觀真理的生活之中求變。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彌補精神上的空洞。正如一位偉大的詩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名會計,日日夜夜爲了那不屬於自己的數據奔波。有一天,他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送去搶救之時他的表情是幸福的,他已明白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可他對於他的生活沒有遺憾,只有難言的幸福。這是爲什麼呢?人們在他留下的一隻皮箱中找到了答案:裏面裝着上萬首詩。人們無法想象一個真正的詩人是怎樣在這乏味的工作之中獲得瞭如此充實的靈魂。

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應該在冷峻的現實之中去思考,如何才能使我們那火熱的心不在社會的風塵中變冷、變硬、腐朽之後化爲塵埃隨風而去。那麼我們才能在歲月的考驗中不至於做一個連自己都鄙視,都唾棄的“木偶人”。魯迅說的好,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那麼可以說一個人失去精神之時就是一個人生命終結之時。否則不如像海明威所說:“我們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了就不用等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