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高考作文四篇

精選高考作文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高考作文四篇

高考作文 篇1

1、個性語言的力量

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時,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瞭解後才結婚,這樣多麼美滿!”王寵惠笑着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後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

【內涵解讀】個性充滿了力量,它不僅表現在個人的行動上,也表現在語言表達上。個性語言充滿了幽默機智,不僅表現一個人的修養、學識,而且彰顯了個人的人格魅力甚至維護着民族的尊嚴。

【適用考點】文化智慧人格魅力語言的力量尊嚴氣節

2、尊重孩子個性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美國源源不斷的新事物的出現,是基於美國人具有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則是從兒童開始,要做到這一點,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只需把握一條:尊重兒童。

比爾·蓋茨和他的同學們中學時玩的“吃紙”的電腦,是由社區家長捐贈。比爾·蓋茨的第一個公司也只是由兩個毛頭小夥建立的公司。別人願意和他打交道,固然有自己商業的需要,但更在於他們有尊重有創造能力的人的文化傳統,而不會太注意對方的年齡大小。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個性的尊重。他們尊重兒童的權利,平等地對待兒童,其中就包含對兒童興趣的尊重。瞭解了美國的文化,就不會對喬布斯在車庫創業,又獲得風險資金的支持感到驚訝,也不會對家長們“放任”蓋茨們玩自編的電腦遊戲感到不解。

【內涵解讀】尊重孩子的個性就是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平等的對待兒童的興趣愛好,孩子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適用考點】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興趣平等

3、最牛的個性作文

20xx年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題是“站在__門口”,武漢漢南二中學生周海洋完成了一篇題爲《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的古體長詩,這篇作文共1080字,以長詩的形式回顧了近代史上諸多重大事件,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等。長詩中多引用名人詩句,顯示出周海洋對歷史知識的熟知程度和深厚的文學素養。這篇作文被閱卷老師評爲“形式和內容表現上都堪稱一流”,獲得滿分。此文一經傳出,即被稱爲“最牛高考作文”。20xx年9月26日,位於湖北宜昌的三峽大學通過專科補錄程序,正式錄取了史上“最牛高考作文”考生周海洋。

【內涵解讀】“最牛作文”讓更多人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一種“特別通道”,既能讓有獨特才能的學生獲得更好的教育機會,又可兼顧對其他考生的公平。教育的本質並不是讓所有人都成爲“全才”,而是讓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

【適用考點】個性教育打破常規另類特色破格特別通道

高考作文 篇2

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佔的比重很大,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爲例,必修教材有文言文24篇,選修教材包括《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史記>選讀》《傳記選讀》《<論語><<孟子>選讀》。閱讀這些經典之作,能給學生帶來知識技能和情感價值的雙重滋養。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生對課外書是心嚮往之而莫能得之,是心有餘而時不足,語文教材中的經典古文都是歷經千百年考驗的文史瑰寶,“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表現在這些作品中的先哲們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們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財富;這些作品千錘百煉的語言,斐然可觀的文采,匠心經營的章法,也都足以垂範後世,成爲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藏”。

一、背誦積累求內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必修課程目標明確規定:“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語文學習強調積累,注重厚積薄發,而積累自讀書起,背誦始。經典的文言文意蘊優美、文字精粹、情感真切、意蘊深刻,背誦文言文對提升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大量優美動人的經典古文就是一部中華文化大全,從社會歷史的沿襲變遷到節日的`風俗人情,從寄情山水田園歸隱到邊塞征戰登高懷古,無所不及。大量背誦,能積澱豐厚的文化知識,內化爲自身的知識儲備。我們學習文言文,既要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蘊之深,更要使其中優美的字詞句段成爲自我語言倉庫中的一部分,從而充實寫作素材,促進語言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如果學生對精妙詞句、豐贍文化學過就忘,讓知識成爲“過眼雲煙”,對知識不加積累,腹內空空,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好話、寫不好文章的。

二、錘鍊整合貴融通高中生寫作的“言之無物”一方面源於學生缺乏觀察,疏於積累,對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課外生活中所觸及的寫作素材,不懂得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也因爲學生忽略了閱讀這一寫作的源頭活水。閱讀爲學生打開了一扇展示不同歷史時代、不同國家地域、不同風俗人情的窗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但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學生們的課餘時間少之又少,讓學生廣泛地閱讀雖說意義重大但卻不切實際;可是不閱讀何來寫作素材?如何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上獲取更多的資源,積累更多的素材呢?入選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經受時間的錘鍊並凝聚着中國古代文化精華的經典篇目。其中蘊含着豐富的寫作素材,認真梳理整合,將成爲中學生寫作的不竭源泉。

高考作文 篇3

縱覽全國曆年優秀作文,不難發現,語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數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這兩點呢?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詩詞,用詩詞打扮自己作文的語言,用詩詞爲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詩詞的途徑很多,或是利用詩詞巧擬標題,或是妙用爲題記,或是化用詩詞故事、結構構思自己的作文。在這裏我們重點來講講如何在文章語段中使用詩詞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詩詞。

一般可以圍繞話題,發散思維,搜尋相關的詩詞,排比成文。比如下面關於“生命”主題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詩人的詩句對“生命”作了解釋: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一蓑風雨任平生”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直接引用詩詞讓我們親切地感受到了這四位詩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顯示了作者對語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躍然紙上”。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個片段: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月是我們應該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賜之福。“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是我們招之即來,儘可傾訴的知己。“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遊子思鄉念親的一杯苦茶。“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月又是我們參透歷史,頓悟人生的一劑良藥。

對詩句的引用和評價淋漓盡致地將作者對詩詞的分析鑑賞和感悟能力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讓那輪萬古的明月高懸在我們的上空,使我們遙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夢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詩詞。

所謂化用,就是截取詩詞的某一部分直接變成我們作文語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演繹詩詞的意境。比如下面這些語段: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裏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話題“樂觀”片段

在衆人皆醉的麻木空氣中,你選擇了清醒;在衆人皆濁的惡濁世道上,你選擇了清白。褪去了華服,你選擇了荷葉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選擇了汨羅江的波濤。——《面對選擇》片段

出自內心真誠的心靈選擇,才能勾畫鸚鵡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點化二十四橋的清風明月,才能渲染香爐峯間的日照紫煙。——《美麗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華,去掉了雕飾,我們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簡單》片段

天空中一絲雲兒飄過,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覺得真好,這就是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生機勃發,這就是語文;如血的殘陽映紅半邊天,讓人無限留戀,別忘了這也是語文。語文是那巍巍崑崙,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裏的打漁船,是那青天裏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複後的柳暗花明。——《冷香飛上語文》

這些文字沒有直接引用杜甫、劉禹錫、龔自珍等的詩句,而是將他們詩句中的意象搬用過來作爲自己作文語言中的一個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對詩句的意境進行大膽的描寫。這樣的語段讓我們聯想起詩句的意境,帶領我們進入似曾相似的詩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創作者的心聲。同樣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當然寫作這樣的語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對詩詞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詩的意境,隨便套用,那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一是仿用詩詞。

這種方法就是根據詩詞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語言再寫一句(首)形式一樣的詩詞,以達到表達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爲話題的作文中有這樣一段:

夜來幽夢忽還鄉,水汪汪,捕魚忙。四寂無聲,惟有馨風涼。料得年年思家時,明月夜,蘆葦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蘇軾《江城子》的下闋: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鬆崗。

蘇軾的《江城子》表達的是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回憶往日的美好時光,看看這淒涼的短鬆崗,唯有自己“形影相弔”,怎不叫人思緒萬千,愁腸寸斷!而對“家”的思念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家鄉鄉親忙碌的身影,熱鬧的勞動場面,相對於自己身邊的“四寂無聲”,唯有無限的思念了!

可以說仿用詩詞不僅能借助詩詞的形式指引讀者走進原詩的意境,同時也能很好地表現作者寫作上“學以致用”的本領,使文章出採。

不僅古典詩詞適於仿用,現代詩詞亦可借來“攻玉”。比如作文《責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非常巧妙地對文章作了一個漂亮的結尾:

詩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面對責任,我想說: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恪盡職守,堅守崗位從今天起,關心環境與他人我有一顆真誠的心,面對責任,四季如春。

有人說,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陽那樣熠熠生輝,就讓它像月亮一樣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擁有月亮的光彩,就讓它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樣閃光,那麼,至少要留住幾隻螢火蟲,把文章點亮。我想,詩詞就是“螢火蟲”,用好了這隻“螢火蟲”,相信它一定會爲你的作文增添絢麗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閱卷者“疲憊”的雙眼。

高考作文 篇4

有這樣一個話題:

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臺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說: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

看來,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說得都有道理。然而,這裏少了一個選項:觀衆。劇本,不是爲了演員表演,也不是爲了劇作家追求藝術,它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感動觀衆。一齣戲,演員的表演感覺再好,劇作家的藝術追求再強烈,倘若沒有觀衆的認同,那就沒有人欣賞,所有的努力都等於零。到那時候,什麼表演需要,什麼創作規則,統統是扯淡!

改革也是這樣。中國的改革,有個經典的比喻,叫摸着石頭過河。改革的內容,改革的目標,改革的措施都有很多選擇的餘地和空間。然而,檢驗改革成敗,檢驗改革的方案是否合理,那標準就一條:老百姓的感受。改革,沒有老百姓的認同,那也是扯淡。

改革,應該讓老百姓廣泛參與;重大的改革措施,應該廣泛傾聽他們的呼聲和意見。專家教授、經濟權威、經典論斷都不能代替人民羣衆。因爲人民羣衆,改革關乎着他們的切身利益,關乎着他們的日子、肚子、房子,關乎着他們生兒育女,那事情大着哩!只有他們的參與,改革纔能有成功的把握,改革措施才能順利實施。當年大包乾,就是得到億萬農民的熱烈響應,才迅速展開,得以圓滿成功。這些年的住房改革,醫療改革,有些做法,實實在在傷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不僅看病難沒有得到有效改善,高房價,天價醫療費又把普通的老百姓壓得喘不過氣。這樣的改革,老百姓怨聲載道,怎麼能算成功?

事情就是這樣,改革,跟改臺詞一樣,只有人民羣衆的評價最合理,他們,纔是衡量一切改革的最硬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