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選面對高考作文集合十篇

精選面對高考作文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面對高考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面對高考作文集合十篇

面對高考作文 篇1

筆者近幾日常常收到學弟學妹的類似“老師說我寫作沒文采,怎麼辦”或是“給我些高考作文的技巧”之類的詢問。都說,作文靠的是積累,但對於從小不寫日記或是一見到寫作就頭痛的高三學子來說,高考作文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非也非也。現在離高考還有大半年光景,還可以做的還很多。

有效積累

看到這兩個字想必衆多學生都眼前浮現出一幅“汗牛充棟”的圖卷,筆者認爲,在有限的時間裏,要積累的不是再去背什麼好詞好句,而是積累“開頭”、“過渡”、“結尾”和“例子”。

倘若開頭可以吸引老師的目光,其裨益可想而知。筆者以爲,積累也不必另外多花時間,而是做語文閱讀練習或者試卷分析時就可以思忖試題上的文章可不可以爲你所用。試一下這樣的方法:

把你自己假想成批卷官,看看你所閱讀的好文章爲什麼會攝住你的魂魄?再做個歸納。比如,這個開頭精彩在於它用的是生動的細節描寫,描寫了貫穿全文的一個關鍵線索,既打動了讀者又不會顯得多餘。那麼,你可不可以試着以描寫開頭呢?例如,寫母愛就從描寫母親的手的局部起筆。

結尾、過渡也是如此。總結一下如何纔可以做到結尾“餘音繞樑”,如何才能做到銜接自然,未給讀者半點艱澀的感覺。如此以後,你的作文頭、中、尾三部分定會生色不少。

積累例子,即使高考不考議論文,寫散文或其他文體中可以旁徵博引也會使閱卷老師感受到你有些“讀書破萬卷”的意思。例子最好要新,來源於最近的新聞會很出彩,切忌老生常談別人嚼了千百遍的“愛迪生做燈泡”等等的論據,那將徒增老師的疲倦!

提綱挈領

一篇能夠得高分的高考作文一定是爲閱卷老師着想的作文,不僅是字寫得清秀,而且可以讓老師清楚地瞭解你寫的是什麼,所以,每一個段落你都應當讓老師找到你提綱挈領的topic sentence!

你可以用小標題,但其技巧性很高。筆者的同學曾用了三句詩句作爲小標題,不僅切題而且很顯她的功夫。筆者曾用比喻性的意象來作爲小標題,當然是從《菊與刀》得出的靈感。所以,小標題要稍微動動腦筋,以求不僅切題,而且吸引眼球。

如果不用小標題,在每個段落或每個大段的開頭或結尾強調你的觀點,切莫讓老師到你的千字裏尋覓你到底想說什麼,很痛苦。你可以先列一個提綱,寫出總觀點,分觀點,每個分觀點要使用的論據,分觀點之間最好要用遞進或並列的邏輯聯繫起來,絲絲入扣,定會是好文章。

適當潤色

華而不實的文章固然不是好文章,但極具魅惑力。但高考作文求穩,所以筆者強調“稍作潤色”。

潤色你所用的例子,比如,想寫“苦讀”,可以用到“李氏山房”的例證,這個例子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你得潤色一下。不要單純寫下人物李常,觀書三千餘卷,太空了。而要強調“‘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無法打動李公擇的心,他的心已然被書攫住了……”等等,你甚至可以適時地想象古人讀書的情景,寫下來,當然,不能誇張,而是讓文字從你對例證中所用的“標榜”的欽佩中流瀉出來,感動別人。這樣的例證纔是成功的。

注重細節描寫,不要籠統。細節描寫很能打動別人的心,看到以下的一段描寫你會有怎樣的心理波動:“滿頭銀絲亂亂地散着,鬆弛搭拉的皮膚梯田似的堆着,那張打着褶皺的嘴總是緊閉着,乾乾得像條水平放置的掉了扣的拉鍊……她吃力地把原本駝着的背再下彎一些,伸出右手毫不忌諱地塞入垃圾箱,掏啊,掏啊,許久,這隻點綴着深淺大小不一的雀斑的老手微顫地拽出個可樂瓶……”細節是可以打動人的,而感動閱卷老師是取得高分的關鍵所在。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別讓文章顯得輕浮了,要“沉”,不僅包括立論的“沉”,還包括文字的“沉”,這個“沉”字,既是正式也是老練。

面對高考作文 篇2

嘴角上揚,便是一個微笑,我深深迷戀着這種美麗的表情。然而,對於生活,微笑,更是一種態度,一種領悟,一種修行,那一抹淡淡的美,標着青春而不放蕩,衰老而不僵化,自信而不輕狂,悲傷而不頹廢~~~

作爲一個人,我們是渺小而無力的,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出生,選擇我們的遭遇,但同時,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爲我們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微笑着面對一切,可以讓平凡的生活洋溢着幸福,讓不幸的遭遇充滿着意義。

我們要微笑着面對自己,哪怕自己是那樣的平凡,那樣的不盡人意,但我們都是唯一,我們都主宰着一段寶貴的生命。即使我們正遭遇着不幸,我們至少擁有健全的身體,即使我們的身體不再完整,我們至少還有生命,即使我們明天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我們至少目睹了這個世界的精彩。就像海倫的那句話——“我一直在哭,酷我自己沒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沒有腳。”所以,無論是誰,沒有理由不微笑着面對自己。

我們要微笑着面對他人。淺淺的一個微笑,可以讓膚色不同的人擁有同樣的美麗,可以讓語言不通的人用心交流,可以讓素不相識的人成爲朋友。他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在工業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社會也成了一臺複雜的機器,它的運轉,便少不了這潤滑劑——微笑。

我們要微笑着面對讚美。正是因爲這些讚美,讓我們更加充滿自信,讓我們走得更堅定,更踏實。但記住,只是微笑,淡淡的,輕輕的,不是沉迷,不是安享。

我們要微笑着面對冒犯。用寬容包容狹隘,用理智喚醒良知。要知道,寬容的微笑,比狠毒的惡語更有力,就像伏爾泰一樣,從容淡定的微笑,面對着黑暗,邪惡,讓它們顫抖,破裂。

微笑着面對昨天,是一種坦然,一種豁達,微笑着面對今天,是一種樂觀,一種堅強,微笑着面對明天,是一種進取,一種希望。微笑着面對幸或者不幸的每一天,是一種智慧,一種超脫。

佛家雲:“不悟即佛是衆生,一念悟時衆生是佛。”——微笑,正需要用心去體會,去領悟,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並不代表着不能悲傷,不能落淚。有時,掛着淚水的微笑,更加燦爛動人,更加充滿力量。

面對高考作文 篇3

隱沒在草叢中的野花是孤獨的,但它依然恣意開放;獨自在山林中流淌的小溪是寂寞的,便它依然在叮咚歌唱;從高挑枝頭悄然飄逝的落葉是無奈的,但它依然在傾情舞蹈……是什麼力量支撐它們不向命運低頭呢?是樂觀!樂觀,一種積極的思想態度,它像一面鮮紅的旗幟,給予人無窮的力量,引領你奮發向上,同時,樂觀更是成功的催化劑,催促你不斷向前,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樂觀,是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點,是患難中朋友一句溫馨的話語,是迷茫中閃閃發光的燈塔……它引着你在通往成功征途的過程中不斷奮發向上,不斷拼搏進取。沒有它,生活將一片暗淡。

縱觀風雲變幻,那些成功人士大都懷有樂觀向上的心態。越王勾踐便是其中之一,吳越打仗,越王被俘,還被吳王抓去充當他的馬前卒。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是奇恥大辱。兵敗如山倒,又加上被俘,然而面對這一連串的打擊,勾踐沒有退縮,也沒有像李煜那般一味哀嘆。在羞辱面前,他以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去面對命運,臥薪嚐膽,十年備戰。終於,越王一舉翻身打敗了吳王,洗雪了恥辱。在屈辱面前,是樂觀使越王重振旗鼓,是樂觀促使他不斷向上。假如越王沒有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國家的滅亡,也許中國歷史也因此而被改寫。

我又自覺想起大音樂家貝多芬沒有傷心,沒有退卻,而是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命運的不公。他把寧靜的世界當作錘鍊性情,尋找靈感的天堂,憑着他的不屈不撓,最終他創作出一首震憾人心的大作——《命運交響曲》。人生就是這樣,只有靠自己的不屈,才能實現心中美麗的夢想,而樂觀就像神奇的催化劑,將淚水催化成汗水,將失敗催化成向上的動力,伴隨着我們勇往直前。

然而,樂觀不是淡然,不是慶幸,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去對待它。失敗了,我們不能把它當作平常事一般一會兒就忘了,而是要從中吸取教訓,再次奮起,去完成下一次目標。

樂觀之於成功,就如自由之於小鳥,陽光之於花草一樣不能缺少,它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催化劑,催促我們不斷向上,勇往直前。懷着樂觀的心態上路,也許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

面對高考作文 篇4

中午值班,急診室打電話說:要收一個病人,頭痛,疑似中風,但不肯做CT檢查。我一聽頭也痛起來,跟旁邊的護士說:“不檢查怎麼治?難道學中醫拿脈嗎?”

這時,病人已經自己走上來,是個老人,後面老伴大包小包地跟着。把病人安頓到病房,我一問:原來五天前頭痛得厲害、走不穩,在醫院急診處理過,自己覺得好了,認爲沒必要住院,就直接回去了。今天早上再次頭痛,曉得不對,趕緊帶了住院的東西趕來。

護士插上氧氣管和心電監護,我出去拿病歷,前腳剛踏出病房,只聽身後“咚”一聲,護士和他老伴都尖叫起來。扭頭一看,病人已經直挺挺倒在牀上,沒有呼吸,小便失禁。趕忙搶救,上吊針、呼吸機。人已經昏迷,好在血壓心跳還支持。

這年頭,只要人在醫院出的事,不管跟醫院本身有沒有關係,醫生都非常緊張。我正準備向他老伴交代病情,老太太已經慌了手腳,央我趕緊給他兒子打電話:原來他兒子就是醫生,在外地行醫。

同行好溝通,我暗暗鬆了口氣。

電話裏,兒子很着急但還鎮靜,詢問病情和處理後,我倆一致同意:應該是腦卒中。

六小時後,他兒子便出現在辦公室裏,一問專業,原來是神經外科醫生。我陪這位神外醫生去病房看過病人的情況,又請他母親一起交流病情,正說到多半是腦幹病變時,一旁抹眼淚的老太太突然擡起頭說:“對,就是腦幹。”

我倆都愣住:“你怎麼知道?”

一追問,原來病人這次不肯做CT,是因爲他五天前已經做過,當時CT室醫生就說是腦幹問題。但老兩口覺得頭不痛了,就是病好了,於是沒理會,連報告帶片子全沒拿。怕兒子擔心,也沒提起。

我急忙和他兒子一道去CT室看片子,電腦圖像一顯示,他兒子的眼淚唰地就下來了。他是神外醫生,可想而知,天天就看這樣的圖像,連我一看也知道:那麼大的腫瘤,就長在腦幹部位,沒救了。

CT室醫生正準備和他說什麼,還沒開口就看他哭成那樣,莫名其妙看着我,我指指自己的白大褂,又用口型說:“神外。”哦,明白了。都是醫生,什麼都不用說了。

一時間,CT室鴉雀無聲,只聽見神外醫生壓抑的抽泣聲,良久良久。我不忍心,上前拍拍他的背,說:“這是沒辦法的事,你也知道這種情況,就算早發現也什麼都做不了。”他強忍住眼淚小聲說:“可我是神經外科的呀,我學的就是這個,行醫20多年,卻救不了我父親。”

我們默默地一道回病房,出電梯時,我對他說:“你知道嗎?我的父親是肝癌去世的,陪他做超聲時我就知道了,但我也什麼都做不了,很自責。”我也忍不住哽咽了一下,“他只活了幾個月。”

神外醫生向我深深一點頭,跟我握手道別:“謝謝你的安慰。”

他比我冷靜,臉上已經看不出淚痕了。這邊父親的搶救要安排,他自己還要連夜開車回去照應自己的重病號,已經沒有時間悲傷。

面對高考作文 篇5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了一曲感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描繪那一副副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有了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世界,感恩之心讓我們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感恩對於任何人都是息息相關的,任何人的一生中是離不開感恩而存在的,生而爲人,就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了感恩之心,就能感受到空氣的清新、陽光的燦爛、親情的溫馨、友情的珍貴,也才能會用真心去對待、用誠心去善待、用熱心去幫助身邊的人。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說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這就是付出與回報的道理,所以感恩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有了這樣的態度,就會知道如何去對待自己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值得我們感動與感恩的事情太多太多,對於曾經相識過的朋友、相處過的同事及即將相遇、相識的朋友,都應該抱着感恩的心去對待,因爲朋友的存在可使我們的生活更精彩,可使我們的人生更豐富,可使我們更加珍惜生命,即便是擦肩而過,瞬間的微笑也能留下最溫暖的回憶。給別人鼓掌,就是給自己鼓掌;給別人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給別人關照,就是關照自己。常懷感恩之心,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閡;多一些團結,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感恩就象是我們生命裏的一縷陽光,會在心中生髮香氣,彌散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浸潤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足跡裏,根植於靈魂深處,貫穿生命的始終。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常懷感恩之心吧!!!

面對高考作文 篇6

郭剛堂,45歲,山東聊城人,電影《失孤》中劉德華扮演的角色“雷澤寬”的人物原型。1997年9月21日,郭剛堂兩歲的幼子郭振走失,從此他踏上漫漫尋子路。十幾年來,爲了尋找郭振,他騎摩托車找遍了全國除新疆、西藏外的所有省份,行程逾40萬公里。但18年過去了,兒子郭振至今仍未找到。

失子 兩個自己決裂的時刻

郭剛堂的兒子被人販子抱走後,他曾發動親友進行過拉網式搜索,但無濟於事,於是他騎上摩托車,開始天涯尋親。就像《失孤》中那樣,一輛摩托車,插着印着兒子照片和信息的旗子,一個破舊的黑色挎包裏塞滿尋人啓事,還有兩件換洗衣服。再有就是一掛妻子做的印着烙畫的葫蘆,那是他一路的盤纏。

以山東聊城的家爲起點,北到漠河,南到海南,十幾年裏,他走遍了每個可能有消息的犄角旮旯。一張用舊的中國地圖上,郭剛堂用紅筆和藍色箭頭密密麻麻地標記着自己的足跡。

郭剛堂喜歡電影中劉德華的特寫鏡頭,佈滿皺紋和泥垢的臉,黯淡空洞、幾近呆滯的眼神,都能訴說出自己十幾年經歷的艱辛。兒子剛走失的一兩年,他有次騎車到河南,兜裏只剩一毛五分錢,可他太餓了,就找了一家麪館。看着老闆面善,郭剛堂小聲問:“您能不能……”後面的話沒說出口,郭剛堂就眼淚上涌,扭到一邊攥緊拳頭捶地。

多年後回憶起那個場景,郭剛堂覺得那是和前半生的自己決裂的時刻。在那之前,他是村子裏最有出息的後輩,在二十世紀90年代末,他一天就能掙上一兩百塊。他模樣不錯,自小人緣好,又有一副好嗓子。有次在歌舞團下鄉表演時湊熱鬧,他連唱帶跳《冬天裏的一把火》,歌舞團老闆甚至想挖他過去唱歌。可在兒子走失之後,他的體面,連着他20多歲時的自尊和志向,一起沒了蹤影。

只有在路上 纔對得起兒子

郭剛堂一路乞討、流浪。爲了省錢,他找寺廟、道觀借宿;怕跟飯館老闆、街頭混混、橋洞裏佔地盤的流浪漢起衝突誤事兒,所有挑釁、嘲笑、刁難他都不去理會;明明笑不出來,他也要硬擠出一張笑臉,求路上的人行個方便。

很多人勸過他,不如重新開始。但即使後來又有了兩個孩子,郭剛堂依然聽不進去。鐵哥們兒付成說,郭剛堂出去四五年後,他繞了一個大彎兒說:“也該顧顧家裏了。”付成至今仍記得郭剛堂那張臉,從木然到憤怒。妻子張文革從沒阻攔過丈夫,她知道自己攔不住。最初幾年,她目送丈夫騎摩托車出門,然後在安了電話的鄰居家等着電話線那頭報平安。有年冬天,郭剛堂在內蒙古,看着地圖上鎮子和鎮子離得挺近,但真騎起來,發現荒野裏一處人煙都沒有。風颳在臉上像刀子割,手指裂開口子。半夜實在騎不動了,他就躲在一個小土堆後休息,睏意陣陣襲來,可零下30℃的氣溫,他知道一旦睡過去人也就沒了。他只能在曠野裏蹦躂着取暖,挺到天明。

他有沒有想過放棄?只有一次,他騎到大別山遇上大雨。山裏的大風讓雨點加速,石子一般砸在他的頭盔上,發出爆炸一樣的聲音。山路上,摩托車推不動,雨水灌到頭盔裏順着頭皮往下淌,郭剛堂在心裏抱怨:“老天爺,我都已經這樣了,這雨就不能停嗎?風就不能小點兒嗎?”老天爺沒聽,一股強風把郭剛堂和破摩托車一齊拍在山路上,所幸路一側有一排一尺多寬的水泥樁,不然掉下去就是懸崖。郭剛堂被卡在水泥樁中間望向懸崖,覺得跳下去也挺好。“不是想放棄郭振,是想放棄自己。”但這時候,歪斜的摩托車後座上的旗子還在風雨裏飄着,發出“啪啪”的聲響。他幻聽了,那聲響像是郭振在說:“爸爸別難過,我一直陪着你呢。”

在電影裏,劉德華說:“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這基本是郭剛堂對導演彭三源說的原話。彭三源覺得,在無數尋親故事中選擇郭剛堂作爲主線,除了十幾年騎行尋子的故事具有天然公路片的'架構外,在一次次希望與失望交織的過程中,郭剛堂更展現了人性中最堅忍的意志與愛,他是把無形的父愛具象詮釋得最充分的人。可郭剛堂說,這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在贖罪。只有在路上,他才覺得對得起兒子。

回家的路 一走18年

20xx年秋,有志願者告知郭剛堂,山東蒙陰有個跟郭振年紀相仿的孩子是被拐去的。當地警方提供信息說,這孩子左腳上有一塊傷疤——左腳上的傷疤是郭振的特徵。

當地警方公佈DNA比對結果的當天,郭剛堂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兒。原本說12點電話告知,一直到下午4點,電話鈴才響起。全家人屏住呼吸,用力傾聽,對方告知的答案是,不符合。

張文革起身,把呆坐在沙發上的郭剛堂抱進懷裏,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隔了很久,郭剛堂說了一句:“咱明天還是去一趟吧。萬一DNA弄錯了呢?”見到孩子的那一刻,郭剛堂想撲上去解孩子的鞋帶。那孩子一下把他推倒在地上。這次摔倒讓郭剛堂瞬間清醒,他甚至慶幸眼前這個目露仇恨的少年不是他的兒子。臨走之前,他拉着張文革給孩子的養母跪下,說謝謝她沒有把孩子給養死。

他是我爸爸 我才偉大

記憶中我的父親在我面前只流過兩次眼淚,一次是有一年從北京放假回家時,我跟父親說我給爺爺帶了一件禮物,他告訴我爺爺去世了,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淚。還有一次是他得了癌症之後,要做手術,我和姐姐湊齊了錢去交費時,他感動得哭了,他說孩子們懂事了,給孩子們添麻煩了。這讓本已焦慮的我心如刀割。

我把當時僅有的幾萬塊錢全拿出來了,我意識到,有些時候錢是那麼重要。隨後他的病情每況愈下,生命的最後階段,我送他回哈爾濱。火車上,他已經很虛弱了,每次去洗手間都要我攙扶或者揹着他,我一宿沒怎麼睡覺。記得當我揹着他時,他說了句,原諒爸爸。那一瞬間,我強忍住了淚水。他太客氣了,竟然對自己從小背到大的兒子客氣,而我只是背了他幾次而已。

儘管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那是我熟悉的表情,我深知這句簡單的話裏的含義,有內疚、有感激、有牽掛,更有不捨……當時我的歌唱事業沒有什麼大的起色,他一直擔心我的生活。多年以後,我偶爾會想起這個場景,想起這句話,常常不能釋懷,就像落筆的此刻,我的眼淚又奪眶而出。

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首叫《父親》的歌,裏面寫道:你爲我驕傲,我卻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寬厚,是我永遠的慚愧。

去年我重新錄製了這首歌,在最後加了一句:我終於明白在你離去的多年以後,我爲你驕傲,當談起你的時候……我知道了,我爲他感到驕傲的,是他對生活的隱忍和對家庭的忠誠。

如今,我們三個孩子都生活在北京,母親如候鳥般往返於哈爾濱、北京和海南。她在孤獨中尋找快樂,尋找能讓她過下去的生活。人生終究是殘酷的,母親步入這樣的年華後開始面臨着更多的意外的告別,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也陸續發生着生離死別,有時想想我真爲她擔心。

現在,每當我取得什麼成績時,她在高興之餘常常會說,要是你爸還活着該有多好。前些天,她看我的電視節目,當我唱完一首歌,她一個人對着電視機激動地鼓起了掌,還連聲喊道:好好好!她把這些當作有趣的事情告訴了我,聽後我也樂了,可隨後心裏涌出一絲悲涼。是啊,要是父親還活着該有多好,那鼓掌的就不是她一個人了,他們倆一定會熱烈地討論,我甚至可以想像他們談話的內容。

只是,我想像不出父親如果活到現在時的面容,在我的記憶裏,他最後定格的樣子遠遠年輕於現在的母親了。

面對高考作文 篇7

三年前的我,剛進高一,覺得高考離我還很遠。直到去年6月中旬,高考結束,我成爲了一名準高三的應屆生才知道高考離我不到一年。時間一天天過去,但我總覺得高考沒什麼好怕的,只要放平心態就可以了。今年6月,我帶着所有人的期望參加了高考。可是,我失敗了!

拿着成績單,大家都沉默了,而我,只能用兩行淚來回應這沉默了。我靜靜坐下來思考,發現我對高考的認識還不夠,它不僅需要足夠的題海練習,還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質。

從拿成績到八月底,我想了很多,生平第一次如此認真底思考我的未來。但不論我怎麼想,我都覺得前途好迷茫,更不知路在何方。從來如此無阻的我徹夜難眠。

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我不甘心。於是,我決定復讀,回到那間熟悉的教室,繼續努力,再次經歷那地獄般的高三生活,重新追求自己的夢。

爸爸告訴我,不論我做什麼決定,他都支持我,也相信我有這個實力。既然選擇了路,那就要堅定不移地走完。

我沒有說什麼,也不想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因爲我要用我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所有的人,我行!

經歷過一次之後,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高考,對我這個普通的農村女孩來說,它意味着什麼。

現在的我面對高考,多了一份尊重,少了一份輕視,多了一份壓力,多了一份責任,更多了一份決心,相信這一次,我會把握住機會。經歷一次高考之後,嘗試了失敗的痛苦與心酸,我會更加努力,不讓這一幕再上演。

現在的我明白了目標在那裏,前行的路變得更加清晰了,向着已定的目標前行,不再感到迷茫!

面對高考,我選擇勇敢的前行!

面對高考作文 篇8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變成人。當它穿上人的衣服後,發現還拖着一根尾巴,他想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爲人沒有尾巴。於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動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擾住了:

一是砍尾巴的時候會不會很疼;

二是尾巴砍了以後身體還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靈活性?能不能活的長久?

三是尾巴一生下來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拋棄它。自己能適應沒有尾巴的生活嗎?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試題分析:要明白,該材料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貴在說理,而寓言說理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面上是說猴,其實是說人,其落腳點都是說人——說人生說人性。

在審題時,要抓住關鍵詞:“猴子”“尾巴”“斷尾”“成人”“困擾”……

該寓言告訴我們:

1.對人而言:要成功,要成人,面對人生選擇就得克服“困擾和顧慮”。

2.要成人,對待“尾巴”——缺點不足、舊思想舊觀念,就要毅然決然的決裂。如砍斷“懶惰”這根尾巴,砍斷“安逸”這根尾巴,砍斷“誘惑”這根尾巴,砍斷“名利”這根尾巴,砍斷“貪婪”這根尾巴……

3.對猴子們而言:“尾巴”正是自己的優勢、特長,不要異想天開幹蠢事,而要揚長避短,做最好的自己。

【優秀作文】:要成人,就得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

——由“猴子砍掉尾巴”想到的

困擾和顧慮太多是成人和成功的大忌。——題記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變成人。他想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爲人沒有尾巴。於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動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擾住了:對痛有擔心,對斷尾不忍心,顧慮不適應……

故事告訴我們:蛻變和完美需要痛苦的掙扎,要成人,就得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

在破繭而出的前一刻,蝴蝶將經歷畢生最大的痛苦和孤寂,只有那些能克服困擾和顧慮者,才能最終領略朝陽和甘露的美好,才能享受翩翩而飛的美妙。猴子,也只有克服困擾和顧慮砍掉尾巴,才能成人。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

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讓鄧亞萍文武雙全。

鄧亞萍從身高不夠到世界冠軍,再由寫不全26個字母到劍橋博士的成長曆程很好地詮釋了猴子斷尾成人的寓意。當教練說鄧亞萍身高不夠不適合打乒乓球時,她痛苦過掙扎過,但她消除了困擾和顧慮刻苦訓練,結果她在同伴中脫穎而出,最終成了世界冠軍,完成了從猴子到人的精彩蛻變。

功成名就的她又開始學習英語,完成人生的另一次蛻變。雖然連26個字母也寫不全,她卻沒有顧慮,拿出打球的拼命三郎精神,每天學習十多個小時。那一段時間,她的頭髮大把大把的掉,視力從1.5降到0.6……經過斷尾的歷練,她順利從清華畢業,還獲得了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是呀,如果當初鄧亞萍在抉擇自己的人生路上總是被困擾而顧慮重重、患得患失:基礎是否太差,是否能順利畢業,前怕狼後怕虎,她就永遠不可能有華麗轉身,更不可能文武雙全。

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讓馬雲創業成功。

馬雲爲創立阿里巴巴,遇到資金等很多問題,他揹着行囊四處拉贊助找合夥人,四處碰壁,有人還譏笑他異想天開。他沒有困擾和顧慮,果敢地走自己的路,終於創立了阿里巴巴商務網站,取得極大成功。

他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了前一天晚上。而“死”的原因,多半是困擾和顧慮。如果馬雲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商界就少了一個精英,雖然他的痛苦掙扎不被很多人知曉。

我的一個朋友想南下打拼創業,就是因爲顧慮自己的行政編制,害怕砍斷尾巴後的工資待遇。如今看到發跡的昔日朋友只是悲切和感慨……

要當水手,就不要被風浪的顛簸所困擾;要展翅高空,就不要有試飛摔打的顧慮;要突破自我,就得正確面對困擾和顧慮,毅然決然地砍掉自己的“尾巴”!否則就永遠只是一隻膽小猶豫不決的猴子。

面對高考作文 篇9

曾經,總以爲自己已經長大且日益成熟,總以爲自己已經嘗過勝利,品過挫折,就覺得自己已經看破人世,懂得生活。直到在生活中嚐遍酸甜苦辣後,驀然回首,才發現那任憑風吹雨打的親情與友情還始終纏繞着我。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是一首歌。

那年暑假,我去送一位去遠方求學的同學。臨別時,我祝他“生活如歌”。他笑着說:“生活本來就是一首歌。”潸然中,我也笑了。

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是歌曲,自然與真情的凝聚是生活。歌曲美麗,生活也美麗,於是歌曲與生活便融合在一起。

人的一生宛如跳動的音符,在那無邊無際的樂譜上永不停息地跳躍,奏響一曲曲屬於自己的生命之歌,誰也無法逃避,誰也無法掙脫。

日出日落,雁去雁歸,在黃土地上,我們的祖輩合唱了一首上下五千年的歌——這首歌唱過長江長城,唱過泰山黃河,從遠古唱到今日——歌中有你也有我,同看潮漲又潮落。

難忘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一首血灑秦廷的悲壯之歌。

難忘貝多芬,雙耳失聰仍能“扼住命運的咽喉”,堅強地奏出雄壯的《命運交響曲》。這是一首堅強雄壯的生命之歌。

我們不必奢求生活,也不必躲避生活,只需實實在在地活好每一分鐘,唱好自己的生命之歌。

我的一位朋友是校園“十佳歌手”,熱愛歌聲,更熱愛生活。因此無論誰都無法從他那洋溢着快樂的笑臉和幸福的歌聲中讀出他的不幸。他雖然患了絕症,可他總是這樣說:“我要微笑着唱完自己的歌。”這句極平常的話,至今仍感動着我,激勵着我。

活着唱是一種執着,唱着活是一種追求。

歌聲可以給我們歡笑,也可以給我們淚水,而生活卻可以給我們整首歌。

雨果曾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的確,生活爲弱者準備的是悲歌,給強者準備的是讚歌,悲觀者唱出的只能是輓歌,進取者唱出的總是凱歌。

生活之歌如絲如縷,如火如荼。我們不必對酒當歌,也不必長歌當哭,我們只需引吭高歌。無論生活怎樣“欺騙”我們,我們都不能消沉,不能失落,而要堅信自己是一個強者,高聲唱出我們自己的生活之歌。這樣,我們就會永遠無私無畏,無怨無悔。

生活給了我們歌聲,歌聲給了我們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坦然高歌呢?

面對高考作文 篇10

不知從哪飄來一句歌詞“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要勇敢地擡頭”,我在想,怎樣才能勇敢的擡頭,纔會在挫折來臨時鎮定自若?我想唯有樂觀才能讓我們勇敢的擡頭,我們需要樂觀。樂觀讓生活更美好。

樂觀是一種精神。並不是人人都非常樂觀,但樂觀也可以慢慢地培養。當然,過度的樂觀是不可取的,樂觀不代表沒有自知之明。這種樂觀的精神能化解一切的困難,因爲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你至少不會覺得上帝對你不公平。恰恰你樂觀的看待挫折,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種收穫是無法描繪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一旦你擁有這種精神,你就不會那麼消極了,這種精神會支撐你的一切。

樂觀是一種動力,爲什麼說是一種動力呢?因爲唯有這樣,你纔會去挖掘你的潛能。曾經有這樣一個報道:一對中年夫婦去旅遊時,中年男子不慎掉入懸崖,就在這個時候,中年婦女用牙齒去咬住那個男人的衣服,隨着時間的流逝,男人覺得有一滴一滴的液體落在他身上,那是血呀!他勸婦女放開,可婦女的眼睛彷彿對他說“我不能放棄”,相信會有奇蹟,最終他們獲救了。如果這個婦女沒有樂觀的精神,他們的結局會怎樣呢?樂觀才讓他有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動力,用牙齒去咬住那個男人的衣服。試問你會有這種動力嗎?你有這種樂觀的心態嗎?樂觀是一種動力。是你遭遇不幸時想改變的動力,我們需要樂觀。 樂觀是一種永葆青春的良藥,俗話說“笑一笑十年笑,愁一愁白了頭”,敢問如果你不樂觀,你會笑嗎?在面對挑戰時,你會露出自信的笑或是毫不畏懼、淡定的笑嗎?答案是:你不會。研究表明,有些人雖然生活條件並不好,但有一顆樂觀的心,這樣的人比一些富翁還活得久,因爲樂觀,他們的心非常年輕,從而衰老的也慢一些,這是任何化妝品都代替不了的。

我們需要樂觀,樂觀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