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

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1W 次

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互相依賴纔是生存之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人與自然的作文

  篇一:人與自然

一名動物學家攜帶一本312年前的日記,前往澳大利亞的叢林,探尋野生動物的祕密。在那裏,有一窩珍貴的黑天鵝,只是缺少了一隻被袋狼吃掉的鵝爸爸。鵝媽媽叫紫水晶,一隻風格獨特的雌天鵝。她用行動央求動物學家留下,代替鵝爸爸的位置。動物學家很樂意參與這次與黑天鵝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而且,留下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拍攝在世界上傳聞早已滅絕的——剛剛吃掉雄鵝的那隻袋狼。

在多少次私慾與真情的面前,動物學家選擇了真情,協助紫水晶將小鵝撫養長大。與此同時,他手中的那本日記也向他講述了一個也叫紫水晶的黑天鵝的故事——

四名逃犯在逃出了囚牢之後,跋山涉水來到一片水塘。他們看到了他們從未見到的黑天鵝。後來他們耐不住飢餓,偷食了幾十個天鵝蛋,隨後又把一隻雄鵝連同六隻未孵化出的鵝蛋做成了“印度烤鵝”。雄鵝的妻子——一隻名字也叫紫水晶的雌鵝對四名逃犯實施了報復——三名囚犯被她設下圈套害死,一名死裏逃生,被當地土著所救,但也沒有再活多久。臨死前,他立下遺囑:誰能夠找到他的墓地並在那裏宰殺4只黑天鵝,便可享有他巨大財富的繼承權。

這位動物學家在閱讀日記的同時密切觀察着紫水晶一家的生活。不幸的是,悲劇接踵而至:首先由於他的疏忽活活壓死了一隻幼鵝,後來紫水晶爲了能救出幼鵝損失了一條腿,從而失去了飛翔能力;到最後,紫水晶爲了救出即將落入鷹口的兒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動物學家找到了書中的那片墓地。他斟酌了又斟酌,最終仍然選擇了放棄,與四隻幼鵝快樂的生活。

故事講完,激起我內心狂瀾萬丈。人與自然,往往有兩種情況,就像文中的紫水晶與那位動物學家,和日記中的紫水晶與四名囚犯。他們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文中的紫水晶與那位動物學家,和諧共處,互相信任,以至於結成了“夫妻”——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從這一點看出,你對動物友好,它們是知道的,它們是會報答你的。最終,紫水晶得到了動物學家的幫助,在臨死前可以放心的把幼鵝交給他;而動物學家與紫水晶一家共同生活,他收穫了被小動物信賴的幸福,以及一個大好的學習機會。

而日記中的紫水晶與四名囚犯,可以說水火不容,是一對冤家對頭——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結果,紫水晶失去了終生的伴侶和自己的後代,還結下了一個世代難忘的心結;而四名囚犯更慘,把命都丟了,最終害得大家都不好過。其實,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仍是四名囚犯。它們不僅吃了紫水晶的丈夫,還吃了紫水晶的寶寶。是他們,讓紫水晶變成了“寡婦”,還千方百計地想害紫水晶。那麼,紫水晶對他們實施報復,有情可原。在這裏,我不禁讚歎紫水晶的智謀與勇氣。一隻鵝,竟有膽量和能力害死4個人(最後一個是死裏逃生,被土著所救),可見其的品質以及對於人類的痛恨。

雖然那四名囚犯已死,但是他們的黑色陰影依然籠罩在黑天鵝的頭頂,他們要用無數只黑天鵝的血來祭拜他們——三百年來代代不斷。他們還要讓後人也對黑天鵝形成深深的憎恨感。這又是何必那?難道你們要讓後人爲了你們自己的私慾而與黑天鵝結下深仇血海?

我愕然,我無語。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上帝的影子,同時看到的,還有撒旦的影子。他們都指的是人,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一種聖潔高大,一種醜陋渺小。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對你我他都是美好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纔對,大家心裏都很明白

  篇二:觀《人與自然》後感

《人與自然》一直是我所喜愛的生態節目。開播於1994年5月11日。欄目宗旨是“謳歌生命,關注環境。”欄目內容定位是介紹動植物和自然知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探討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其中我瞭解了世界,也認識了自己。不開拓眼界,怎能有開闊胸懷。不觀世間百態,怎知生活之路千萬。下滿我就說一個關於自然界規律的例子。

有一集講的是自然界蛇吃蛇的視頻,一條如腿粗的大蛇緊緊地纏住一條手指粗的小蛇,小蛇筋疲力盡,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大蛇吞掉。這就是大蛇吃小蛇,品種不同的小蛇對食物種類也不同,例如遊蛇類主要餵食青蛙和魚;小錦蛇類吃小老鼠、蛋;因爲蟒生下就很大,蟒所以吃老鼠、兔,甚至家禽等活餌,當然大蛇吃小蛇也是偶然,當找不到食物,飢寒交加的時候纔會吃自己的同伴。與它相似的就是大家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青蝦,蝦米吃浮游物,浮游生物又是大魚所產的。這就是生物鏈,它們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

食物鏈主要有三種類型弱肉強食,小的被大的吃食,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捕食鏈(也叫牧食食物鏈);生物體內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寄生鏈,如馬蛔蟲寄生在馬的體內,某些原生動物又寄生在馬蛔蟲的體內;專以動植物遺體爲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腐生鏈,在熱帶雨林這樣的生態系統中,腐生鏈就佔有突出重要的地位(綠色植物體內的能量主要就是沿着腐食食物鏈的途徑流動的)。捕食鏈中包括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綠色植物體內的能量是沿着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的途徑流動的。在捕食鏈中,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夠明確地只歸入某一個營養級中。例如,野豬和熊是雜食性動物,它們不僅吃植物的果實,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又如狐既吃鼠類,又吃漿果,有時甚至還吃動物的屍體。許多種魚也有類似的情況。實際上,絕大多數動物的食性都是多種多樣的,完全單食性的動物是比較少見的。但是,這句話也不完全正確。大魚如果是草食的,如草魚,就只吃苦草、輪葉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蕪萍等。而小魚,如是肉食性的,如小黃魚,就不吃藻類。

用《人與自然》的引言來做結束:人不是天使 ,人是否爲上帝的“使者 ,人是一種動物, 人也算一種猿, 自然界中人的位置 ,人也非野獸 ,跟猿別樣的質態 ,有人稱人是直立的“裸猿 ”,人類的遠祖 ,人的誕生 ,兩種質態的轉化 ,柏拉圖式人的出現 ,體毛的消失及其他 ,人的成長 ,多采的人類演化譜系圖,南猿(猿人) ,直立人 ,化石智人 ,角色的轉換 ,原始文化的進程。是啊,這就是人與自然!

  篇三:人與自然

進入中伏,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使人不禁想到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危機——全球變暖,以及人與自然日益緊張的關係。

大清早打開電視,習慣性地換到“CCTV9”。這是紀錄頻道,正在播出的是“隱形世界”:科學家們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海水中的水蚤等浮游生物,可別小看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在食物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僅是魚類的食物,而且還是我們生活必需的氧氣來源。因爲它們太小了,所以它們遊動時好像在糖漿中艱難跋涉一樣,在身後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尾跡”。這些“尾跡”好像人類在雪地中留下的腳印,使魚兒跟蹤而至,享受一頓美味的大餐。但是,當海水的溫度上升時,海水的密度會減小,浮游生物的“尾跡”保持的時間就會變短。另外,科學家還在變暖的海水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種,它們的遊動速度變快,每秒鐘可以移動五百個身位,使魚兒們極難捕捉到它們。

由於這種新型浮游生物的出現,魚兒們的生存問題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它們要得到食物會變得十分困難,有可能隨着海洋溫度的提高,浮游生物速度的增加,魚類會逐漸在海洋裏銷聲匿跡。到那時候,我們纔是悔之晚矣。

接下來也是一部紀錄片,它講述了德國最大的機場,機場周圍是一片勝利你。在這裏,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飛機在機場起起落落,飛機航線下面的動物們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絲毫沒有受到飛機的任何干擾,一隻啄木鳥甚至把巢安放在飛機航線的下面。那裏還保留着各種各樣珍稀的動植物,人和動物在一起和諧相處。

最令人難以忘記的是這樣的一個鏡頭:天空中出現了一大一小兩個飛行物,前面是一隻小鳥,後面則是一架飛機,它們離得很近;而地面上,一隻狐狸正準備穿越飛機跑道,跑道的另一端有一架飛機正準備起飛。這時,大家腦海裏一定會出現了鳥(或狐狸)撞上飛機機毀人亡的情景——這些事情我們也並不少聽說;或者工作人員會驅趕鳥兒和狐狸也保證飛機的安全。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當飛機逼近時,鳥兒迅速飛到了飛機的一旁,與飛機錯開了路線;狐狸則等飛機起飛後才安全通過了跑道。

如此看來,我們總是以爲動物沒有我們聰明是錯誤的。它們也有靈性,懂得什麼是危險的。動物們懂得我們知道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它們也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預知地震和海嘯……而我們人類擁有比動物更高的智慧後驕傲自大起來,卻沒有看到當我們的工業迅速發展的時候,臭氧層的裂洞也不斷擴大,有限的礦物也在不斷減少。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短暫地發展和繁榮,卻沒有注意到我們最終還是要掉入我們親手挖掘的陷阱中。

既然如此,我們更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我們要從自然身上取長補短,這樣,我們纔會使大自然免遭傷害,與大自然更和諧、長久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