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說英雄,孰是英雄 等

說英雄,孰是英雄 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說英雄,孰是英雄 等

   編輯心聲:更好地爲考生服務、更多地爲考生提供切實有用的內容,這是我們一直孜孜以求的。屆此,從上期起我們推出了“作文話題”欄目。
我們是懷着激動的心情編完這期稿子的:因爲那些四面八方撲面而來的稿子,所體現的思考的力度、知識的廣度、文筆的風生水起……實在太出乎我們的意料!有什麼回饋比這奪目的愉悅更讓我們愉悅?有什麼意外的驚喜更讓我們驚喜?
相比漫長的人生,高考只是一個新起點,一次新檢閱。伴之而來的是你的成長、成熟。那麼,這塊園地,將是你的預演——來吧,筆澆塊壘,舒胸中抱負,紙畫藍圖,展不凡才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對原稿不作修改,只在可供推敲處加下劃線並提出建議(括號內的文字),供大家來觀摩、切磋,以便對文章更好地煉意、煉詞、煉句。
說英雄,孰是英雄
不逞無謂之能,不做無謂之事,堅其心,立其行,正其身,可謂英雄。
某日,一習武者因故將一孩童踢至重傷,後將其行言於網上,竟有人謂之“英雄”!可笑,說英雄,誰是英雄?孩童,知無邪,豈人性本惡?何以重傷之?況此無非意外耳,何以下重腳傷人?
雖是非皆有,難辨孰是孰非,踢人者言其乃忍無可忍,而孩童之鄰以旁觀者言之始末,雖未明言,亦表其意矣。況網絡,虛擬者,焉知此(人及其)鄰人之真僞?然此大有可類者也。
是非二字,非是即非,誠如善惡。世雖有爭辯對錯者,然若歸於一事,則是亦可爲非,非亦能爲是,此境況不同耳。夫英雄者,亦乃鼠輩耳。楚霸王,世人謂之英雄,然觀其烏江一役,能伸不能屈,非丈夫之類,敗無志,終自刎,此非鼠輩之所爲哉?夫鼠輩者,亦可成事:孟嘗之困於齊,非雞鳴狗盜二人難安然脫身,焉可成其千古之名?盡說英雄,誰是英雄?
一事之於人,往往有異,然大是大非之類,無論之於何樣境況,大是即是大是,絕難成非;大非亦然。段祺瑞者,北洋軍閥也,人所不齒(側目),然(當)其面日本(臨日寇)之威逼利誘,概不與之同污,守其節,孫文亦爲之贊。蔣介石,亂國者也,然其雖逃之臺灣,拒不(堅斥)臺獨,此亦謂之大是也。上帝之與《聖經》,是也;之與無神論者,非也。是非之數,豈可定乎?
今觀網友之評,或曰武者對,或曰武者錯,此人之所見,不免有異,誠然。然竟有稱其“英雄”者,餘惑矣!此人何堪“英雄”二字?究其所爲,難稱大是大非,是非亦不然,直意外耳。論是非,此行徑斷難稱是,介於非與是之間,然有冠之“英雄”之名者,餘難猜其意矣。故(古)人之與是非,易斷也;今之人於是非,難判也。想此乃錢鍾書之謂“社會進步”之成果也。錢謂“古爲幼,今爲長”,故幼之所爲孩童嬉戲也,一眼洞穿;長者所爲,思之果也,謀而後動,既謀故難猜其意,雖數觀之,亦旁觀者迷也。
“6”之於頭者,以其乃“6”也;之於尾者,以其乃“9”也,夫“6”與“9”。直顛之,其意全不同也。故是者之於人,其可將白描黑,亦可將黑漂白。人嘴兩張皮,吐之黑白,蓋難辨矣,故謂“人言可畏”矣。由此觀之,說英雄,誰可謂之英雄?
此武者之所爲,直瑣事耳,日有發生,然觀其一踢之後(網上羣言洶洶),又可得無盡思慮也。說英雄,誰是英雄?此餘之所慮也。 [簡評] 若想文章在高考中取勝,就得“抓基礎,求亮點”,本文可以給同學們提供幾點借鑑。
首先,文章對話題進行分析,得出明確的立意,即是非應因事而論,英雄不逞無謂之能,不做無謂之事。其次,文章事例列舉恰當,並且就人在不同事件中的表現、結果論是非,既體現了思維的嚴密,又顯示了文史知識的廣博。
本文的亮點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能嫺熟運用文言,有比較紮實的文言底子。但是文中多用短句,且變化不大,略顯匆促。此外,點題句以“題記”方式放文首稍顯突兀,如放文末,則更能收豹尾之效。
小孩的悲劇
一個人,在《春風沉醉的晚上》,形如《高老頭》一樣的《孤獨者》,徊徘在戴望舒的《雨巷》裏,偶爾駐足,擡頭看見老舍的《茶館》,悠然地走了進去。牆上掛着《巴黎聖母院》的掛像,一切都如王掌櫃當年在世一樣,所以一切都透露着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般永恆。
泡一杯清淡的茶,看着茶葉下沉、上浮、打轉、漂浮……坐在曾經是多麼嘈雜的“茶館”裏,手捧劉墉先生的《冷眼看人生》,前言的話深深吸引了我:我爲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前,先打一劑預防針呢?是的,這一針可能很痛、可能發燒、可能使他有些退縮而畏懼。但是,橫在他眼前,充滿疫病的社會,卻是他不得不跨入的。這一針,正是爲了使他能勇敢面對未來,甚至去改造患染疫病的社會……
是的,社會是北島詩中的“網”,由許許多多的線構成,每根線都爲了織就一張質密的“網”,社會就是阿拉伯數字集,1、2、3、4、…9,每一個數字代表的意義不一樣,但卻都能折射出社會一角。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一代忠臣,精忠報國。曾也希望用滿腔熱忱來收復中原,曾也希望爲國、爲百姓獻一份棉(綿)薄之力。然而那個社會,那個奸臣當道的社會,是小人得志的溫牀。“莫須有”罪名扣在忠臣頭上,殺害的不僅僅是一名良將、忠臣,更扼殺了他的愛國心。
“莫須有”三個字折射了什麼?是岳飛的冤枉,是秦檜的得意,還是那個病態的社會?只有歷史悠悠地告訴我們。
還記得魯迅筆下的那個自欺欺人善用精神勝利法的阿Q嗎,還記得那個用“人血饅頭”來治病的老栓嗎,你是否依然記得那個嘴裏經常唸叨着“阿毛”的祥林嫂?當然你應該會記得那羣提着脖子看殺烈士(革命者)的中國人吧!對,看客——那個社會特有的產物,而這些又折射了什麼?他們不僅僅只是魯迅小說中的人物,把他們放入社會,放進那個年代,他們代表的意義是深刻而巨大的。
他們折射出了國人的愚昧無知,折射出了魯迅的那種痛心與無奈,還是真的折射出了那個“病態社會”?只有後人娓娓爲我們道來。
忠臣面對污濁而又不公的社會,只能將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流水,懷着滿腔悲憤離開了;文人面對病入脊髓的社會,只能將自己手中的筆化爲一把犀利的匕首,直刺入社會的心臟,希望換來國人的驚醒。
而如今,一個七八歲的小孩砸了一個年輕小夥子,那小夥子卻一腳把小孩子踢飛了,對於這件事,網友議論紛紛,竟有很多人贊成踢小孩者。這行爲讓我們寒心。
這本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把它放入社會,折射出來的是那個小孩的悲劇,是那個年輕小夥子的野蠻,還是我們現今社會的一些病態?只有公正細細爲我們分析。
一部《紅樓夢》折射出了封建大家庭的興衰;一部《金粉世家》折射出了富貴豪門的興旺與沒落……細微往往寓於大千世界,小事反映了一個社會。
呷一口茶,合上書本,站起身,環顧四周,再看一眼這曾經的茶館,我輕輕地走出茶館,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愁雲,卻擁有漫身的茶香和一縷美好的願望:願明天的社會充滿公平與和諧,折射出來的是絢爛人生! [簡評] 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採用了散文中比較取巧的形式——“串珠式”,以“喝茶”“打開書本”爲線,串起了古今中外文學史上的顆顆“珍珠”,同時也爲文章開頭和結尾創設了較深的意境。在內容上作者旁徵博引,但又立足從文學的角度選用材料,讓文章體現出了較深的文化內涵。
別無選擇
在大漠裏,摩詰看到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查良鏞看到的是桀驁有情有義的天地男兒,三毛看到的是大鬍子的荷西、飛揚塵土的愛情和溫暖的家。
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一點無可厚非,東坡在《石鐘山記》中也“笑李渤之陋,嘆酈元之簡”。但當事物剝落了原來的奼紫嫣紅,在歲月淘沙、洗盡鉛華後,我們應該承認有些事真的是非明辨。
猶太人,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但在二戰時期,卻受到了德國法西斯的迫害,現在,德國政府不忘當年的受害者,不否認這段歷史,德國總統(理)施羅德甚至給猶太人下跪,企求(祈請)原諒。聯想集團前CEO柳傳志對此說,德國總統(理)跪下去,德國人民站起來。
有一場國際比賽,波爾與劉國正在前六局中打得難解難分,不分高低。到了決勝局,劉國正以12:13落後,如果再輸一分就將被淘汰。在這關鍵時刻,劉國正的一個回球出界,裁判判定波爾得分,但是波爾卻舉手示意劉國正打了一個擦邊球!結果劉國正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賽後波爾在接受記者訪談的時候說:公正讓我別無選擇!
這是一場足以震撼世人的經典之戰!不僅是因爲雙方選手的高超球藝,也不僅是劉國正在絕境中的堅忍(韌)不拔,更因爲波爾那優雅手勢(背後誠實的心胸)。
對於波爾,奪取世界冠軍是他的夙願,卻屢屢失之交臂。這一次,他再次(是)如此地接近自己的夢想,只要贏下那一分,就可順利晉級。而這個球是否擦邊或許可在0.01釐米之間,觀衆看不到,對手也看不太清楚,即便是裁判也可能錯判。但是,波爾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主動示意。波爾失分了,卻贏得了(但在)全場觀衆雷鳴般的掌聲(中,無疑他是他們心目中真正的冠軍!)。
徜徉在生命之河,我們一路眺望兩岸令人驚呼的風景,又不時回頭細數過往,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心情。小夥子踢出了他那一腳,也許很多人不能接受,但在此情此景,我相信,他踢出的時候,內心也很矛盾,但我更相信,他是別無選擇。正如波爾所說:有些事情,我們別無選擇。 [簡評] 寫好文章須有清晰的思路,我們別無選擇;好文章就要觀點鮮明,我們別無選擇;展示好的文才需要精彩的語言,我們別無選擇。本文作者筆下文章思路開闊而清晰、觀點集中而鮮明,語言流暢而精美,並且,恰當的引用,隨手拈來,身邊的事例,脫口而出,把經典素養和關注現實緊密結合,符合一類文的標準——這是指文章的表現形式方面。可惜,結尾的點題(包括標題)在煉意上“輸”了一籌:在選擇面前,施羅德選擇了正義,波爾選擇了公正,小夥子那一腳,選擇了什麼?它啓示我們:寬闊的閱讀面,思考辨析的習慣,合乎社會、歷史主流的標準,纔是高考作文出彩的重要前提。
“自己”和“別人”
人類社會與經濟就像雙胞胎,一起成長一起發展,相互映襯相互滲透。也就難怪近些年有人慨嘆整個社會商業味濃了,功利性強了,人情味卻淡了。
回想一下,便有衆多事例從腦中蹦出來支持這一觀點。古代自不必說,那無止盡的戰爭不就是人類爭名奪利的工具嗎?那當代呢?公車上,陌生人會因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鄰里間,會因爲芝麻綠豆的小事而大眼瞪小眼;家庭中,父母和兒女會僅僅因爲說話的語調不夠謙和而發生爭執;朋友間,會因爲解不開心中的疙瘩而絕交……太多了,太多了!多到讓人心裏發寒卻又只能無奈地發出一聲嘆息。
爲什麼會這樣呢?“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難道就是答案嗎?我們無可否認,自私在每個人心裏都佔有領地。我們也無須辯駁,人終究是淺薄的。正是因爲人人都將“自己”看得太重,把以自己爲中心的圓圈畫得太大,一旦兩個人走近,圓圈之間重複的面積一大,矛盾自然就多了。吵架?因爲他損害了我的利益;爭執?因爲他輕視我的權威;拳腳相加?因爲他妨礙了我的行動。人們總是以自己爲中心,因爲人總是自私而淺薄的。總是把“自己”和“別人”劃分得決絕的清楚。
人是高等動物,性格思想複雜多變。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其實在每個人心裏都同時住着心魔和天使。心魔掌控着嫉妒、貪婪、自私、愚昧、卑鄙、背叛等所有人性醜陋的一面;天使則引領着欣賞、知足、博愛、智慧、仁慈、忠誠等所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心魔的魔杖一揮,世界在人的眼中便失去了陽光、溫暖和色彩斑斕;天使的聖棒一點,世界在人的眼中便充滿了溫馨、快樂和五彩繽紛。人的心靈便是他們的戰場,人的行動就是戰爭的結果。誰說世界總是黑暗的?誰說社會總是骯髒的?誰說人性總是醜陋的?只有悲觀者纔會把自己鎖在陰暗的小屋裏自怨自艾,因爲樂觀者會跟隨心中的天使而幸福,更會將幸福鋪滿自己的圓圈範圍,傳遞給他人。
多一點謙讓,說一句對不起,帶一抹微笑,陌生人也會如朋友般親切;打一聲招呼,同走一段路,扯一陣龍門陣,鄰居也會如親人般可親;多一點孝敬,少一些責備,多一點理解,父母子女間怎會有摩擦?多一些交流,少一點面子,多一份珍惜,朋友間的友誼自然愈久愈濃。是愛,而不是自私,讓我們模糊“自己”和“別人”的界限,讓我們聯繫在一起。即便是再微小的動作,再簡短的言語,只要它代表愛,再厚實的心牆也會被它攻破。當人與人靈犀相通,何謂“自己”,何謂“別人”?
有個禪師曾說:“把自己當作別人,把別人當作自己,把自己當作自己,把別人當作別人。”當我們真正學會了將心比心,尊重他人時,我們的心靈纔會被淨化,我們的靈魂纔會得到昇華。試想,當每個人的圓圈覆蓋着愛,愛與愛不斷重疊交融,演繹出新的世界時,哪還有矛盾爭執,哪還有你我之分,哪還有心魔與天使之爭呢? [簡評] 該文緊扣話題內涵,以現實生活中的複雜的人際關係作爲寫作的切入點,倡導人與人相處需要友愛、溫馨、理解、微笑……格調積極向上,反映了時代需求,表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文章採用對比、照應等藝術手法,使結構嚴謹。行文流暢,語言平實質樸。
也讓自己輸一次
處在當代社會發展的潮流中,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追求成功、渴望成功是我們生存的前提。正所謂“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只有擁有強大的實力與充足的經驗,才能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上立足。正因如此,人們的競爭意識不斷加強,不服輸的慾望(精神)得到肯定。但是在這理性的社會,我們是否也應該讓自己輸一次,得到心靈的慰藉?
趙國上卿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會”兩個著名的故事中,充分地展現了自己的智勇。面對秦王的虎狼之心、十萬之師,他正襟危坐,臨危不亂,毫無懼意。在國家利益面前,他選擇爭取,用盡他所有才智與力量,只爲戰勝秦王爲國爭利。最終他出色地完成了趙王(國)的使命,沒有讓秦王(國)得到一絲便宜。
然而是否在任何事情上藺相如都去爭取獲勝呢?當然不是,面對廉頗的挑釁,在個人與國家利益之間,他選擇了“先國家”之利,“後個人”之威,他認輸了。這是他的明智之舉,“已而外出,望見廉頗而引車避匿”。古今中外名人無數,又有幾人能忍一時之氣而成就萬年美名呢?藺相如他讓自己輸一次而顧全了大局,同時他的“不計個人恩怨”,“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高尚品質,也得到世人充分的肯定。
藺相如都可以讓自己輸一次,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呢?一句道歉,在我們的生命里程中就真得(的)那麼重要,一句誠心的道歉的話,就可以得到別人的寬容,就可以化干戈爲玉帛,那麼,孩子的媽媽爲什麼就不呢?如果對小夥子的憤怒主動寬容,說聲對不起,也許就是另一個結果。
藺相如寬容了廉頗的無理,所以纔有“負荊請罪”、“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之說。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藺相如斤斤計較,凡事不認輸,那麼他在歷史上,終究也不過是個無名之卒,更不會永垂史冊,被稱爲大智大勇。在放縱私慾,個人情感之際(在放縱私憤或心存大義之間),他明智地選擇退讓,選擇寬容。
倘若我們都能有藺相如的寬闊的胸襟,那麼那些爲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動干戈的鬧劇就不會天天上演了。
讓我們也讓自己輸一次吧,因爲它會讓自己得到心靈的慰藉。 [簡評] 話題作文立意貴在“新”,本文從“追求成功”的常式思維中走出來,點出了“也讓自己輸一次”的立意,題目令人耳目一新。在論證過程中,又活用了課本中《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事例作爲論據,有“化腐朽爲神奇”的效果,令人信服。文章思路清晰,說理充分,語言也較流暢,是一篇成功之作。
下期話題:高中女生要父買豪宅,被拒後離家出走
徐先生與妻子都是湖北的下崗工人。2003年,徐先生一個人先到深圳打拼,第二年把老婆女兒小靚(化名)也都接了過來。自己在深圳買了套小房子作辦公室,自己做生意,雖不是大富,也屬於中等水平,一家人的生活不成問題。但徐先生還是租了一套每月房租爲1700元的房子,一則離自己工作的地方近,二來女兒上學交通也挺方便。但女兒一直覺得租住的地方太寒酸,平時連同學都從不領回家玩。
一天晚上,女兒回家對父母說,過兩天老師要來家訪,要他們要麼趕緊買套新房子,要麼就搬個豪華寬敞些的地方。父親徐先生知道,女兒現在聽說老師要來,就怕丟了自己的面子。當時,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女兒當即衝進自己的房間,收拾了東西就要走。他連忙攔住,女兒接着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又砸又摔,連電視機都被掀翻在地。徐先生怕再跟孩子起更大的衝突,就去辦公室了。可是他走後,家裏人沒能攔住女兒。當家里人不讓女兒走時,女兒就要跳樓,先是跑到陽臺上就要拉窗戶,試了幾次都沒拉開,又衝到廚房拿了把刀,威脅說要是不讓她走,就會幹出更激烈的事來。80多歲的奶奶當即就跪下來抱住了孫女的腿,說要動刀子就殺她吧。孫女的刀子是放下了,卻說都怪她生了個沒有用、不會掙錢的兒子。這樣,一家人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出走。無奈之下,父親撥打了110和法律援助中心的電話尋求幫助。
事後,徐先生說,女兒初到深圳時,還正讀初三,那會女兒學習很用功,被評爲學校的“文明學生”,全校只有10個,女兒班上就她一個!當時女兒雖任性,但很少跟同學攀比,對一個月50元的零用錢,也非常滿足。後來漸漸嫌家裏窮,甚至覺得父母丟人。可後來,女兒有了攀比的念頭。剛開始看到同學有手機,她也要買一部。
高一時,徐先生將女兒送進了一所私立中學,每年學費就是三萬元,學校有很多家境富有的孩子。見父母每次只能到超市買些零食讓她背到學校,女兒當時撇着嘴說,別人的父母都是用私家車一箱箱零食往學校搬。開家長會最讓徐先生夫婦頭疼。因爲開家長會前,學校要登記家長是開車、坐出租車或者乘校車到學校,看到父母填“坐校車”,女兒就很生氣,乾脆就叫父母別去了,女兒說別人的父母都是開車去,而他們要坐校車,丟人。
女兒個性強,好面子,徐先生就儘量滿足她的要求。女兒想學音樂,要買吉他,他依了;女兒覺得吉他難學,改學電子琴,他也買了;女兒鬧着買電腦,六千多,他咬咬牙也買了。半個月後,女兒說出去旅遊需要一部數碼相機,他拗不過,也買了。徐先生說,女兒還想把每月一千元的零花錢翻倍,把電子琴換成鋼琴,還鬧着要搬大房子。“我不可能滿足她所有要求。”
徐先生坦承,他們家的教育方式是兩個極端,妻子對孩子過分疼愛,屬於能把飯端到孩子嘴邊的那種,而他對女兒向來要求很嚴厲,可自從女兒第一次離家出走後,他就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女兒了。去年3月的一個晚上,女兒吃飯時不停地煲電話粥,徐先生一氣之下搶過手機,摔在地上,女兒哭着奪門而去。徐先生和妻子在外面找了一天一夜,最後在附近一家旅館找到女兒。
雖然小靚的行爲很難讓家裏人接受,但據小靚的班主任說,小靚一直表現都不錯。綜合各方面的表現,小靚在班上應該說是中等偏上的一個學生。在最近一次階段考試中,小靚的成績在全班45名學生中排在第18名。班主任說,小靚平時雖然不太愛說話,但絕對不內向,跟同學相處關係也都挺融洽的。不過,小靚是個比較有個性的孩子,並且也是個挺有主見的孩子。
——摘自《南方都市報》
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你的見解。
中學生優秀作文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