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二年級作文 > 我愛端午節二年級優秀範文6篇

我愛端午節二年級優秀範文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導語: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愛端午節。下面是作文“我愛端午節”,歡迎大家的閱讀和借鑑!

我愛端午節二年級優秀範文6篇

  【篇一:我愛端午節】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愛端午節節了。是因爲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棕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愛端午節節了,我最愛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篇二:我愛端午節】

五月五日 是端午節節,又稱重五節,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在端午節這天,一大早就聽見奶奶在幹着什麼,我趕忙起牀,穿好了衣服就跑了出去,走上前一看,哇!香噴噴的糉子正要出鍋。奶奶看見我笑眯眯的對我說:“寶貝孫女聞到香味了?彆着急,奶奶馬上把糉子給你盛到盤裏。”

我剝開綠油油的竹葉,哇!一粒粒糯米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向我眨着水汪汪的眼睛,好像在說:“饞了吧?別猶豫了,快嚐嚐我們的味道怎麼樣吧?”我看着這隻糉子,似珍珠,如瑪瑙,色澤鮮豔,晶瑩剔透。透過翡翠般的糯米看到了紅棗泛起的紅暈,一陣陣清香侵入心肺,我一口咬下去,啊!香香的、粘粘的糯米包含着淡淡的棗香。我仔細的品嚐還有竹葉那種特殊的香味,那種味道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我愛端午節節,愛着香甜的糯米糉子!

 【篇三:我愛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節,我早早的起牀了。因爲夥伴們跟我約好,要好好的玩個痛快。電話鈴響了,夥伴們叫我來了。

我拿起滑板飛快的下了樓,果然他們也都帶着滑板。我們一起來到了鳳凰廣場的假山上,玩起了“卡丁車”的遊戲。我們分別都坐在自己的滑板上,從山頂向下滑,富有挑戰性,特別刺激,特別是我們這些淘氣包給這種“卡丁車”也添加了“攻擊”和“防禦的技巧”,那種現代化的攻擊措施的確是很有創意的,所以我覺得特別有趣!

中午,我們回到家,媽媽已經做好了糉子,並且說要好好的過一個端午節節。我最愛吃糯米紅棗餡兒的糉子,我一口氣吃了六個。香甜可口的糉子讓我回味無窮!

吃完糉子,媽媽告訴我,過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古代時人們把做好的糉子扔進了汨羅江中,是爲了避免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所以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

我愛端午節節。

  【篇四: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一般這時每家每戶都會包糉子,吃糉子,我家也不例外。

“何浩軒,起牀了,來包糉子,等下包完,吃糉子!”媽媽說:“快點,快點起牀,不然早餐都吃完了!”爸爸又吆喝我。隨即,我也起牀了,洗好臉,漱好口,一切準備就緒,我開始包糉子了,我先看着媽媽熟練的包糉子,心裏也癢癢了,於是也開始包了。先把糉子放在糉葉裏(糉子是媽媽事先做好的),然後一層一層地包到糉子上面,最後再打個結,一個“浩軒”牌小糉子出世了,帶着勝利的心情去媽媽面前展示,媽媽看了後,表揚我說:“還不錯,知道包糉子了,獎勵你去玩一會電腦吧!”於是,我去玩了。

到了午飯時間,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不覺感受到一種成功的感覺。是的,人因爲有了成功的感覺,勝利的感覺,纔會不斷地嘗試,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去勞動,纔會有新的事物誕生。

我愛端午節,更愛親手勞動獲得成功的端午節。

 【篇五:我愛端午節】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端午節、春節、元宵節和清明節等,可我最喜歡過的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的。當時因爲我國着名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縊,人們就紛紛坐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且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還把棕子扔進河裏,從此,賽龍舟和吃糉子就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今年端午節,我和媽媽一大早就去姥姥家包糉子了。小姨和媽媽他們包了許多口味的糉子:有豆沙的,有肉的,還有棗子的。包完糉子,姥爺就給我們煮了一鍋。吃完香噴噴的糉子,媽媽又帶我們去看賽龍舟比賽。我們到的時候,比賽剛剛開始,只聽“當”的一聲,數不清的龍舟爭先恐後地向前劃去,壯觀極了。我和表弟興奮地一起大喊着“加油!加油!”

回家的途中,媽媽教我們一首明代邊貢寫的有關端午節的古詩《午日觀競渡》:“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當媽媽給我們解釋完這首詩的含義時,我覺得端午節更有意義了。

我愛端午節,更愛我們偉大祖國的所有傳統文化,它們都是我們中國的無價瑰寶!

  【篇六:我愛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節的情景。

端午節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節的主要活動。據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長壽之鄉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節節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節,奶奶都會從河邊採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後晾乾。一切都準備好之後,奶奶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接着在裏面放入糯米,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奶奶還愛根據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紅棗、紅豆、火腿等“點綴”。那些穿着綠衣的糉子在爐火上煮着,還沒出鍋呢,空氣中就已飄蕩着葦葉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個吃起來。

端午節節前夕,奶奶還會特意買來艾葉,掛在門上獲放在櫃子上,媽媽則要替我佩戴五顏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爲人們認爲,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都會生病。而香囊裏面的艾葉和雄黃有着辟邪驅瘟的神效。

我愛上了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節。哦,又到一年糉子飄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