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祖傳的榨油味道香的散文

祖傳的榨油味道香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團堡的農民有愛種油菜、花生、葵花等油料作物的傳統習慣。收穫後晒乾,就運到油榨房壓制成噴香的菜油或花生油。因此在過去沒有機械的日子裡,都得靠手工榨房來榨油。因此,古鎮幾乎每個村(或相鄰的幾個村)都有自己的油榨房。

祖傳的榨油味道香的散文

油榨房很簡陋,大都建在村落的邊緣地帶,一般用四到五排木扇立起架子,一排扇四柱五騎,佔地不超過200平方米。上面蓋著土瓦或稻草。周邊築一圈土牆,很通風。內屋3--4間,右邊為炒籽與碾籽工作間,除了炒籽的鍋臺,還設有圓形的石碾槽;中為裝填碾碎後油料形成榨餅的工作間,堆著籠料的稻草與箍餅的鐵圈;左為打油工作間,兩根水紅樹製成的油榨,榨架連榨身高5尺許,有兩丈多長,渾身透著烏黑的光澤。每年夏秋油菜籽收穫後,各村生產隊、組就與油榨房管理人員約好時間,分隊錯開時間將各種油料籽運到這裡,分類打榨成金黃髮亮的油。

這種榨油的器具非常龐大。主件榨油盒必須用高大標直的堅硬大樹製造而成。長要6米左右,直徑不能小於1.5米。因此挑選這個木料很是非勁,要走許多路,翻越許多山才能夠找到。而且要把這個材料找好後才能建造榨房。因此要非常有經濟實力和有膽識者才能辦起油榨房!木榨油盒常見有兩種:一是打楔子式的木盒;二是擠壓式油盒。但是都要把原木掏空,形成直徑50釐米的左右空圓。打楔子式木工做起來很費力,所以大多數油榨房都是擠壓式的。擠壓式的只要木工把原木分鋸為二,掏心很方便,安裝也容易一些。我們古鎮的沙地溝、長槽等村的油炸房都是擠壓式的。另外就是配件,有撞杆和木尖,一個油榨房木尖不能少於12根,長2米,形狀是前尖50釐米為錐形,中間1.2米為方形,後部30釐米為圓形。用鐵箍包著,因為是撞杆打擊的地方,要堅固。一般都用堅硬的青岡樹,尖梨樹等做成。撞杆也很選擇材料,長約8米,也是要堅硬的木料來做,中間吊一個鐵環,打油時用撞杆撞擊木尖,將菜油壓制出來。

另外還要磚石壘成的灶臺,按45度的斜度安上直徑80釐米的大鐵鍋,專門炒菜籽用。還要碾盤,碾槽、石磨等,安置在平坦的一間房子裡,用牛馬拉動,(也有用人工的)把炒熟的菜籽碾碎成末。然後用鐵箍包裝後上榨。

榨油的工序一般是:篩籽,去掉空殼和雜質。炒籽,將菜籽用鍋炒熟。碾粉,將菜籽碾成細末。蒸粉,將菜籽粉用木甑蒸熟。踩餅,將蒸熟的粉末用稻草加鐵箍包裝起來,固定後踩結實。做成一個個的箍餅。這道活很講究質量,也最要技術和體力。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打油。打油是最精彩和熱鬧的.場面,前邊兩個師傅拉起草繩,牽動撞杆準確打擊木尖,後邊6到8個大漢拉動撞杆,叉開腳,弓腰登腿,前俯後仰,甩開臂,喊起號子--嗨赫海!配合默契,一起發力。撞杆就爆發出千萬斤力量,一點一點打進尖楔,將菜籽裡的油擠壓出來,形成長線流到油桶裡!

這個機械打出的菜油黃金亮色,熱度低,味道特別香,保質期也長。這段時間,油榨房裡總是飄滿清香!

我的父親是打油的能手,每年生產隊打油,他都被點名參加,雖然打油活路很苦,父親也心甘情願,因為他喜歡聞炒油籽的香味,也喜歡聽老牛拉動石碾在碾盤中滾動的轟隆聲。每當我好奇的跑去看他們打油時,父親總是當我們面對黑虎般的伏臥木榨,拉起榨杆,喊著號子,一下下撞擊榨楔,榨槽中的料餅不斷地緊縮,隨著一陣嘩啦聲,油汁從榨眼中奔流而出,父親和打油伯伯們的精彩表演,使得我們心裡特別愉悅。一榨打完,父親就站在榨房門前,眺望莽莽群山,高聲吶喊出山歌,藉以宣洩勞動後的疲乏。

因此,我對油榨房的記憶,總在眼前揮之不去。

幾十年過去了,先前我知道的油榨房早拆毀了,我雖然心裡有些悵然,但是那榨油的場景總浮現在眼前,勾起對幾十年前打油和油榨房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