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描寫書的成語大全

描寫書的成語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導語:書,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方法,書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書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描寫書的成語大全

案牘勞形:案牘:公文。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出處:唐·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暗室求物:在沒有光亮的房間尋找東西。比喻讀書不得要領,難見成效。

出處:《朱子語類輯略·總論為學之方》:“要緊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處自尋得。如暗室求物,把為來便照見;若只管去摸索,……”

聱牙佶屈:聱牙:不順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周浩殷盤,佶屈聱牙。”

傲賢慢士: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幹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白麵儒冠: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麵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白麵儒生: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麵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白面書郎: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祕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白面書生: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淨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為尊,北面為卑,此指學生敬師之禮。謂年老猶拜師受業。

出處:《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

白衣秀士: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岩,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百城之富:形容藏書極多,似擁有許多城市那樣富有。

出處:語出《魏書·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百讀不厭: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處: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鉅的事。

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百世之師:世世代代的老師,指才德高尚而永遠可為人師表的人。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聖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種小官,專給帝王蒐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以供省覽,後稱小說或小說家為稗官。指舊時的小說和私人編撰的史書。

出處:《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伴食中書:指執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出處:《宋史·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飢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苞苴竿牘:苞苴:蒲包,指贈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裡特指請託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託。

出處:《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抱槧懷鉛: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指勤於寫作、校勘。同“握鉛抱槧”。

出處:宋·沈遵《謝兩府三啟》:“然且抱槧懷鉛,出入乎承明之署;荷囊持橐,上下乎太微之廷。”

筆底超生:猶言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蘇雪林《閒話戰爭·齒患》:“嚴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後,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

筆底龍蛇: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筆伐口誅: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筆墨橫姿:指書畫詩文美妙多姿。

出處:清·伍崇曜《〈陶庵夢憶〉跋》:“雖間涉遊戲三昧,而奇情壯採,議論風生,筆墨橫姿,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亦異才也。”

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指人死後靈魂投生為人。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故此來到臺前控訴,乞老爺筆下超生。”

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唐·李白《草書歌行》:“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旭驚電。”

閉戶讀書:關著門在家裡埋頭讀書。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閉門讀書:關起門來在家裡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後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別風淮雨:這是“列風淫雨”的誤寫,因“別”和“列”、“淮”與“淫”字殂相似。後稱書籍中因錯別字而以訛傳訛為“別風淮雨”。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雲‘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

秉筆直書:秉:持,握住。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博覽古今:博:廣博。廣泛閱讀古今書籍,通曉古今學識。形容學問淵博。

出處:《漢書·成帝紀贊》:“博覽古今,容受直辭。”

博覽群書: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博覽五車:指讀書多,學識淵博。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個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博通經籍:博:廣博:籍:書籍。廣博而又精通經典文獻。形容人學識淵博。

出處:《後漢書·馬融傳》:“初,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於南山,不應徵聘,名重關西。融從其遊學,博通經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不刊之書: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出處: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不堪造就:指沒有培養前途。

出處:茅盾《蝕·追求》八:“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應當淘汰出去──這是清校。”

布衣韋帶: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才貫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出處: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殘編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併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編裂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古書歷世兵革洊更,間有殘編裂簡,僅以空名,寓於載籍。輯錄之家,存而不論。”

殘篇斷簡: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併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殘章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出處:宋·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蠶頭燕尾:形容書法起筆凝重,結筆輕疾。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燕尾,僅乃得之。”

策名就列:書名於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出處:《舊唐書·太宗紀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澆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禮。”

插架萬軸:插架:將藏書安放在書架上。軸:古代書卷中的杆,借指書籍。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語出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

朝經暮史: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朝奏暮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語出《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扞主父偃呴資用乏,留久,諸公賓客多厭之,乃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

朝奏夕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出處:見“朝奏暮召”。

沉著痛快: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沉著痛快: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其大概有二,曰優遊不迫,曰沉著痛快。”

持橐簪筆:橐,口袋;簪,插。指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持橐簪筆,事孝武皇帝數十年。”

尺二秀才:舊時用以譏諷寫俗字的書生。“尺二”即指當時“盡”字的俗體“盡”字。

出處: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文說·聲畫押韻貴乎審》:“誠齋先生楊公考校湖南漕試,……先生見卷子上書‘盡’字作‘盡’,必欲擯斥。考官乃上庠人,力爭不可。先生雲:‘明日揭榜,有喧傳以為場屋取得個尺二秀才,則吾輩將胡顏?’竟黜之。”

尺二冤家:指眾多的求書畫者。尺二,指卷軸高度。

出處:宋·陶穀《清異錄·文用》:“少師楊凝式書畫獨步,一時求畫者紙軸堆疊若垣壁。少師範見則浩嘆曰:‘無奈許多債主,真尺二冤家也。’”

尺幅寸縑:指小幅書畫。

出處:清·徐沁《明畫錄》卷三:“筆意蒼勁,尺幅寸縑,便有林壑窅冥之勢。”

充棟汗牛: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樑,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出處: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充棟盈車:堆滿屋子,裝滿車。形容書籍很多。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遺逸中》:“充棟盈車,鞠為黃壤。”

充箱盈架:充、盈:滿。盛滿書箱,擺滿書架。形容藏書豐富。

出何經典:指不知所說出自何書,有無根據。

出處:《後漢書·孔融傳》:“融與操書,稱武王伐紂以姐己賜周公,操不悟其嘲己,問:‘出何經典?’”

穿壁引光:穿:鑿通;引:引進。鑿通牆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傳道受業: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出處: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傳檄而定: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舛訛百出:舛:錯亂。訛:錯誤。錯亂的地方很多。一般指書籍的寫作或印製不精。

垂名青史:青史:書寫於竹簡或白絹上的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聲可託於弦管,名可留於竹帛。”

垂名竹帛:垂名:傳名。竹帛:古代供書寫用的竹簡和白絹,借指典籍、史冊。名字被載入史冊,流傳後世。

出處:《封神演義》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業,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春誦夏弦:誦、弦:古代學校裡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脣腐齒落: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刺股讀書: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大書特書:書:寫。大寫特寫。指對意義重大的事情特別鄭重地加以記載。

出處:唐·韓愈《答元侍御書》:“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將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丹黃甲乙:指點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錢謙益《葛端調編次諸家文集序》:“句讀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儼然丹黃甲乙,衡加於經傳,不已傎乎!”

丹鉛甲乙:指點校書籍,評定次第。

出處:清·戴名世《(陳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憫之,取一代之文,丹鉛甲乙,辨其黑白。”

丹書白馬: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享有世襲爵位和免罪等特權的證件時,宰白馬歃其血,以示堅守誓約,後人稱為“丹書白馬”。

出處:《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顏師古注:“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

丹書鐵契: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漢書·高帝紀下》:“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

丹書鐵券: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出處:《後漢書·祭遵傳》:“丹書鐵券,傳於無窮。”

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倒背如流:背:背誦。把書或文章倒過來背,背得像流水一樣流暢。形容背得非常熟練,記得非常牢。

道學先生: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得勝頭回: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處:宋·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回。”

滴露研朱:滴水研磨硃砂。指用硃筆評校書籍。

出處:明·葉憲祖《鸞鎞記·品詩》:“滴露研朱非草草,從容鑑定庶無尤。”

典謨訓誥:①《尚書》中《堯典》、《大禹謨》、《湯誥》、《伊訓》等篇的並稱。②泛指經典之文。

出處:《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彫蟲篆刻:蟲書、刻符分別為秦書八體之一,西漢時蒙童所習。以之喻詞章小技。

雕蟲小技: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型。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處:《北史·李渾傳》:“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東觀續史:東觀:漢代官家藏書的地方。原指漢代女史學家班昭奉詔就東觀續成其兄班固沒有完成的《漢書》。後用以指女子才學高深。

出處:《後漢書·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董狐直筆: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出處:《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斗方名士: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藉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讀不捨手:舍:捨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捨不得放下。

讀書得間: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讀書君子:舊時稱有志操有學問的人。

讀書三到: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處:宋·朱熹《訓學齋規》:“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讀書三余: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餘時間。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